呂翠榮
TBM 是中樞神經系統較為多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在人類結核病發生率位居第五,是最嚴重的一種肺外結核疾病,特別是難治性的TBM,以常規的抗結核治療難以取得滿意療效,死亡率較高[1,2]。有研究顯示,新型抗結核藥物利奈唑胺用于TBM 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腦脊液ADA 水平,改善TBM 患者的臨床預后,且不會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明顯損傷,療效尚可,但相關的研究報道卻比較少[3,4]。基于此,利奈唑胺與抗結核治療聯用于TBM 患者治療對其肝功能與ADA 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于本院治療的94 例TBM 患者,現以隨機抽取方式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7 例。參照組男25 例,女22 例;年齡28~74 歲,平均年齡(47.31±9.90)歲;血壓水平:收縮壓(127.21±17.12)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張壓(86.35±9.05)mm Hg;研究組男24 例,女23 例;年齡27~75 歲,平均年齡(47.27±9.25)歲;血壓水平:收縮壓(127.33±17.01)mm Hg,舒張壓(86.28±9.11)mm H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已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授權。納入標準:經腦脊液檢、影像學檢查及疾病表現確認為TBM,符合2010 年TBM 專家診斷共識[5];首次開展抗結核治療;患者及(或)家屬均自愿意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并發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陽性者;1 年內使用過利奈唑胺者;已發現肝臟結核或肝功能損傷者。
1.2 方法 參照組單行抗結核治療,方法:強化期,給予異煙肼(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0124,規格:0.1 g),1 次/d,0.4~0.6 g/次,靜脈滴注,之后換為口服,0.3 g/次;利福平(四川制藥制劑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2396,規格:0.15 g),1 次/d,0.45~0.60 g/次,靜脈滴注,之后換為口服,0.45 g/d;吡嗪酰胺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61,規格:0.25 g),2 次/d,0.75 g/次,口服;鹽酸乙胺丁醇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58,規格:0.25 g),1 次/d,0.75 g/次,口服,堅持治療12 個月。研究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再給予利奈唑胺片(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364,規格:0.6 g)口服,前期,2 次/d,0.6 g/次,之后慢慢減量為1 次/d,0.6 g/次,若患者昏迷,則以鼻飼給藥,持續用藥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腦脊液ADA 水平以及治療效果。分別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液樣本,肝功能指標主要包括ALT、AST、TBIL 以及GGT。以腰椎穿刺術取腦脊液樣本6 ml,離心處理后,提取上清液,檢測ADA。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指定位癥狀、腦膜刺激反應等表現基本消失,腦脊液相關指標正常,病灶吸收50%以上為顯效;相關體征得到有效緩解,腦脊液相關指標接近正常,病灶30%~50%被吸收為有效;相關癥狀無任何改善或加重,腦脊液相關指標無變化,病灶吸收<30%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6,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與腦脊液ADA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ALT、AST、TBIL、GGT、腦脊液ADA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LT、AST、TBIL、GGT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患者腦脊液ADA 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與腦脊液ADA 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與腦脊液ADA 水平比較()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TBM 是最嚴重的一種結核病類型,因病區位置較為特殊,故致殘、致死率均比較高,當前,臨床對于TBM 患者的治療主要以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藥物進行抗結核治療為主,但療效慢、療程長,治療效果不夠理想,相關研究顯示以抗感染藥物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該病可提升療效,如臨床常見的利奈唑胺,該藥是一種具備極強抗革蘭陽性菌作用的唑烷酮類抗菌藥物,可以對結核桿菌RNA 翻譯過程產生抑制,阻止相關蛋白的合成[8-11]。相關研究旨標,利奈唑胺可以借助于協同作用,增強抗結核藥物殺傷結核分枝桿菌的能力,提升疾病療效。ADA 主要存在于機體各種組織當中,在腦脊液當中有著較高的表達水平,且參與機體T 淋巴細胞的激活過程,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對腦組織造成損傷時,T 淋巴細胞也會因為刺激,而釋放出炎性因子,導致機體發生炎癥反應,并使得腦脊液當中的ADA 水平持續上升,因此,多數臨床通常會將腦脊液ADA 水平作為TBM 病情診斷與預后評估的重要指標[12-15]。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ADA 水平(4.12±1.11)U/L 低于參照組的(4.86±1.15)U/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經過治療研究組患者的炎癥水平降低更為顯效。肝功能損傷是抗結核治療中最常見的一種副作用,有研究顯示,抗結核藥物口服,患者出現復合性肝損傷時間長達30 d,部分患者甚至在抗結核藥物停用后,肝損傷仍在持續[16-18]。而本次研究顯示,治療后,治療后,兩組ALT、AST、TBIL、GGT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合使用利奈唑胺并不會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額外的損傷。此外,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87%高于參照組的85.1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增加使用利奈唑胺確實提升了TBM 患者的疾病療效。
綜上所述,利奈唑胺與抗結核治療聯合用于TBM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腦脊液ADA 水平,增強疾病療效,且不會增加對患者肝功能的損傷,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