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蓮,丁志芳
(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鎮江 212000)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為一種慢性、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病率為0.20%~0.37%[1],臨床主要表現為對稱性、侵蝕性多關節炎癥,且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自身免疫性甲狀腺?。╝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是自身免疫紊亂所致的甲狀腺疾病,甲狀腺自身抗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陽性為其主要特征[3],發病機制復雜,主要與遺傳和環境相關。目前,有關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病伴AITD的研究較多[4-6],但有關RA并發AITD的報道較少。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就診的62例RA患者臨床資料,探討RA合并AITD臨床特征、血清學特點及高危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就診的62例RA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女55例,男7例;年齡28~88歲,平均(62.37±11.79)歲。根據是否伴發AITD分為AITD組(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和對照組(甲狀腺抗體陰性)。
診斷標準及分類:①類風濕關節炎,依據2010美國風濕病學會《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及指南》[7]中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②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TPO-Ab、TG-Ab中1項或2項同時陽性。甲狀腺功能類別:甲狀腺功能亢進,血清TSH下降,FT3、FT4升高;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血清TSH下降,FT3、FT4正常;甲狀腺功能減退,血清TSH升高,FT3、FT4降低;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血清TSH升高,FT3、FT4正常;甲狀腺功能正常,血清TSH、FT3、FT4均正常,只存在抗體陽性。
納入標準:符合RA診斷標準;完成甲狀腺相關血清學及超聲學檢查,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如SLE、SSA等;AITD先于RA發生者;既往有甲狀腺手術史者;存在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嚴重感染、心腦血管疾病、器官功能衰竭或惡性腫瘤者。
1.2 方法收集患者病歷信息,詳細記錄年齡、性別、病程、關節疼痛評分等。查閱LIS系統記錄實驗室檢查數據,包括甲狀腺相關指標:TPO-Ab、TG-Ab、FT3、FT4、TSH;免疫相關指標:類風濕因子(RF)、補體C3、補體C4、IgA、IgG、IgM、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MCV);超敏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白細胞計數(WBC)。所有檢測均按照試劑說明書要求且嚴格遵守儀器操作規程,確保質控在控。
1.3 觀察指標分析比較組間各指標的差異、篩選RA伴發AITD的高危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秩均值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用于高危因素篩選,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RA中AITD患病率分析62例RA患者中伴發AITD 21例(33.9%),其中甲狀腺功能正常者11例(52.4%)、甲狀腺功能亢進者2例(9.5%)、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者1例(4.8%)、甲狀腺功能減退者5例(23.8%)、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者2例(9.5%)。
2.2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AITD組甲狀腺功能異常率、女性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年齡、關節疼痛評分、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AITD組血清補體C3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其他血清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AITD組和對照組實驗室指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parameters between AIT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4 RA并發AITD高危因素分析以是否出現RA伴發AITD作為因變量(是=1,否=0),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女性比例、甲狀腺功能異常率及補體C3(陽性=1,陰性=0)]為自變量建立多變量回歸模型。結果顯示補體C3是RA伴發AITD的獨立危險因素[95%CI=0.600(0.212~1.698),P<0.05]。
RA作為一種常見的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僅會累及關節,還會累及全身其他多個系統,因此,RA常伴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發生。RA與遺傳因素及環境變化的影響相關,胡慶偉等[8]指出RA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復合體密切相關。AITD和HLA等位基因也存在關聯,Luka Br?i?等[9]發現CD40、HLA基因復合物、甲狀腺球蛋白基因以及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基因等多個基因可能導致AITD的發生,同時,這些基因的異常也會影響RA的發病過程。Prado等[10]研究發現,吸煙可使RA患者炎癥反應增加、Th1和Th17介導的免疫應答增強;同時,程琳等[11]也指出,吸煙可刺激甲狀腺活動,引起非特異性免疫,增加AITD的易感性,因此,吸煙可能是RA和AITD的共同危險因素。
世界范圍內類風濕關節炎中AITD患病率差異較大,摩洛哥為0.5%,斯洛伐克為27%。本研究結果顯示,RA患者中AITD的患病率為33.9%,且以甲狀腺功能減低所占比例最高(23.8%),有研究顯示RA患者中抗TPO-Ab和TG-Ab陽性率分別為37%和23%,且患病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12]。同時,也有研究指出RA伴發AITD的發病率雖然高于健康人群,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并認為系統性免疫紊亂并發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紊亂較少的結論[13]。
本研究結果顯示,AITD組中女性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雌激素水平有關。有報道指出雌激素在RA伴發AITD發病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4]。雌激素作為類固醇激素的一種,主要通過雌激素受體α和雌激素受體β發揮生物學效應,這兩種受體作用在靶細胞后可刺激特異性基因轉錄,在不同的基因編碼下,可在T細胞和B細胞上表達。受體結構及受體功能的不同組成了雌激素異常活動的基礎,導致調節通路紊亂,從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補體C3是RA伴發AITD的獨立危險因素。補體C3、C4對AITD的發病具有重要意義,補體作為一種具有酶活性的糖蛋白,具有防御機制、免疫調節等作用,而補體C3含量最高、作用明顯,是補體激活途徑的重要組成部分。AITD發病過程中TPOAb和TgAb抗體的顯著升高加劇了對甲狀腺細胞的破壞,大量補體參與到自身的免疫反應,致使補體水平呈下降趨勢[15]。
綜上所述,RA患者伴AITD發病率較高,補體C3為RA并發AITD的高危因素,臨床應重視對RA患者尤其女性甲狀腺相關指標的篩查,以早診斷,早干預。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如樣本量不足,缺少基礎實驗。未來需擴大樣本量,以驗證結論的可靠性,并進行相應基礎研究,明確具體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