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蒙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院,遼寧遼陽 111000)
尿毒癥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主要臨床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水腫、意識障礙等癥狀。目前,臨床多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該病,雖然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清除患者體內大部分毒素,但長期治療易導致相關并發癥,貧血為其中最常見的并發癥[1]。部分患者在應用重組人類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后能有效改善貧血狀態,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存在耐藥性,治療效果不佳。此外,長期的血液透析還會使患者由于腎臟合成障礙、攝入不足及透析丟失等原因造成體內左卡尼汀缺乏,從而加重患者微炎癥,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3]。左卡尼汀能通過外源性補充患者體內左卡尼汀,改善微炎癥狀態。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左卡尼汀聯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對改善尿毒癥患者貧血及微炎癥狀態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5.89±15.26)歲;原病理分型:慢性腎炎27例,糖尿病腎病20例,高血壓腎病7例,多囊腎病6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6.15±15.67)歲;原病理分型:慢性腎炎28例,糖尿病腎病21例,高血壓腎病6例,多囊腎病5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尿毒癥診斷標準[4]者;Hct<25%,Hb 60.00~90.00 g/L者;有認知、書寫、溝通能力者;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存在肝功能異常、心血管等嚴重疾病者;1個月內出現大出血、嚴重性急性感染或病毒感染者;嚴重精神系統疾病者;存在嚴重高血壓、心力衰竭及消化性潰瘍者;過敏體質者;先天性心臟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給予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一次性空心纖維高通量透析器(江蘇朗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53450479,型號:LSHT200-A),透析液為碳酸氫鹽,離子濃度為鈣離子1.5 mmoL/L,鈉離子138 mmoL/L,鉀離子2.0 mmoL/L,透析液溫度為36℃,環境溫度為23℃,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同時皮下注射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液(山東阿華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80001)50 IU/kg。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左卡尼汀(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102,規格:5 mL∶1 g),于透析結束后2~3 min內,根據患者體質量10~20 mg/kg,靜脈推注。兩組均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血常規: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血液細胞分析儀(濟南金浩峰技術有限公司,魯械注準20182400095,型號:SMART-I)檢測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血細胞比積(Hct)。②比較兩組生化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用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③比較兩組微炎癥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試劑盒購自北京普恩光德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惡心嘔吐、頭痛、皮膚瘙癢。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比較治療后,兩組RBC、Hb、Hct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RBC,紅細胞計數;Hb,血紅蛋白;Hct,血細胞比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值P值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值P值RBC(×1012/L)3.86±0.15 3.85±0.17 0.342 0.733 4.11±0.19a 5.29±0.27a 27.685 0.000 Hb(g/L)64.59±13.75 64.51±13.69 0.032 0.975 77.28±14.37a 85.65±15.46a 3.072 0.003 Hct(%)0.15±0.05 0.16±0.04 1.210 0.229 0.22±0.08a 0.31±0.09a 5.789 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Cr、BUN、β2-MGa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ALB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Cr,清肌酐;BUN,尿素氮;β2-MG,β2微球蛋白;ALB,白蛋白。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值P值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值P值Cr(μmol/L)861±152 859±147 0.073 0.942 804±142a 752±132a 2.078 0.040 BUN(mmol/L)28.61±7.84 28.56±7.69 0.035 0.972 22.57±6.15a 16.91±4.27a 5.856 0.000 β2-MG(mg/L)23.56±10.15 23.66±10.08 0.054 0.957 20.17±8.22a 14.34±6.84a 4.223 0.000 ALB(g/L)31.17±6.73 31.08±6.61 0.074 0.941 38.15±7.12a 45.12±7.38a 5.265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微炎癥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hs-CRP、IL-6、TNF-α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微炎癥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icroinflamm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微炎癥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icroinflamm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hs-CRP,超敏C-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值P值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值P值hs-CRP(mg/L)8.69±1.31 8.61±1.34 0.331 0.742 6.95±1.22 5.84±0.73 6.048 0.000 IL-6(ng/mL)20.47±1.82 20.39±1.91 0.235 0.815 17.64±1.77 14.52±1.39 10.738 0.000 TNF-α(mg/L)25.94±2.87 26.13±2.79 0.368 0.714 23.64±1.32 21.19±0.94 11.711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67%,低于對照組的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尿毒癥患者多存在代謝紊亂、糖脂代謝異常、心力衰竭、免疫功能下降及運動功能受限等癥狀,同時,還可引起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及血液系統等多種并發癥,其中血液系統的主要并發癥為貧血和出血傾向,而貧血的發生一方面是由于機體缺乏紅細胞生成素及紅細胞壽命縮短導致,其次由于患者體內存在的毒素使紅細胞無法正常生成,若患者體內毒素未得到有效清除,給予患者促紅細胞生成素也無法改善貧血狀態;另一方面則是患者體內缺乏左卡尼汀。相關報道表明,尿毒癥患者由于長期透析導致食欲不振而造成左卡尼汀攝入減少,且由于左卡尼汀無法與血漿蛋白結合,在透析過程中大量流失,最終導致血液透析患者長期處于缺乏左卡尼汀的狀態[5]。
由于尿毒癥患者體內有多種毒素積聚,加上透析器的刺激,導致體內單核巨噬細胞往往處于激活狀態,從而釋放出大量炎癥因子,最終使患者機體多存在微炎癥狀態,臨床上一般無明顯癥狀,其實質是免疫性炎癥[6]。微炎癥狀態主要表現為炎癥因子水平升高,hs-CRP是炎癥的敏感標志物,IL-6、TNF-α是細胞因子中重要的促炎性細胞因子,可激活其他炎癥介質發揮作用,使腎臟疾病惡化,因尿毒癥患者體內本身處于微炎癥狀態,加之透析過程中透析器材使用的不同反應,常會使患者機體受到刺激,導致hs-CRP、IL-6、TNF-α等炎性因子異常增加,最終加重患者病情。此外,微炎癥狀態還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加重患者病情并引起嚴重并發癥,增加尿毒癥患者死亡率,因此,貧血及微炎癥狀態的防治研究對提高尿毒癥透析效果和降低死亡率至關重要。
高通量透析器膜材料的透析膜孔徑較低通量透析透析膜孔徑大,可更有效的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另外,其清除方式為彌散、對流及吸附三者的結合,能有效吸附體內毒素分子,從而加強毒素分子清除效果,促進紅細胞生成,降低患者機體炎性因子水平,但長期使用高通量透析亦會產生相關不良反應,如人體內微量元素、蛋白質會大量丟失,導致患者營養狀態下降,且由于患者體內處于微炎癥狀態,則會使患者營養物質丟失越來越嚴重,產生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從而加重患者貧血狀態,降低療效,為增強治療效果,聯合左卡尼汀使用可彌補高通量血液透析引起的蛋白質流失,對改善患者貧血及微炎癥狀態發揮一定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RBC、Hb、Hct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Cr、BUN、β2-MG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ALB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hs-CRP、IL-6、TNF-α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尿毒癥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聯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貧血及微炎癥狀態,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原因為,左卡尼汀又名左旋肉堿,屬于四價胺化物,可通過其抗氧化作用于患者體內肝臟、腎臟等多器官合成,達到改善紅細胞脆性的作用,保護紅細胞活性,促進紅細胞生存,減輕患者機體炎癥狀態,從而改善貧血癥狀[8]。高通量血液透析主要通過清除體內毒素、細胞炎性因子,增加紅細胞生成,從而改善患者貧血狀態,其還可更好的清除體內的炎癥介質,改善透析患者微炎癥狀態,從而降低患者死亡率[9]。高通量血液透析聯合左卡尼汀可促進紅細胞生成,改善體內微環境和微炎癥狀態及貧血癥狀的氧化應激狀態,降低其他并發癥發生率,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恢復[10]。
綜上所述,左卡尼汀聯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貧血及微炎癥狀態,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