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恒
中圖分類號:G804.3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63-01
摘 ?要 ?初中是青少年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中的體育教學對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心理素質水平有著直接影響。基于此,本文對初中生體質現狀以及影響因素展開討論,并以此為基礎從學校、家庭以及學生自身三個角度出發,提出提升初中學生體質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 ?初中 ?學生 ?體質 ?現狀 ?影響因素
青少年的成長與國家整體發展息息相關。當前我國的經濟與技術發展水平獲得了顯著提升,但青少年的體質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這也將成為民族發展的隱患。因此,社會應不斷提升對青少年體質問題的關注,同時結合歷史與現實情況對其影響因素與解決對策進行分析,從而促進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生體質現狀
人呈現出來的身體體質會受到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進而呈現出人體形態和機能方面的特征。綜合來看,針對初中生體質的衡量主要可以從身體形態發育水平、運動能力、心理狀態以及適應能力等角度入手。調查數據顯示:初中學生在身體形態發育水平上呈現出增長趨勢,如身高,體重以及胸圍等數據,但在耐力方面與心肺功能上卻出現了下降,肥胖與近視問題也愈發嚴重。
二、影響初中生體質的具體因素
(一)學校因素
學校是青少年接受體育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在初中生體質出現降低的時候,學校也需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總體來說,學校影響因素主要關系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很多教師不重視體育課堂教學,常出現其他科目教師為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擠占體育教學課時的情況,這就導致初中生接受的體育實踐教學明顯不足,既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需求,也難以實現提升學生體質的目標;第二,很多學校缺乏完善的場地和體育器材,學校在進行足球、籃球、田徑等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由完善的場地以及輔助器材補充教學,但受到各方面資源的影響,學校體育器材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其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會造成不利影響;第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分離也是降低體育教學成效的主要原因。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沒能有效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如在開展籃球教學時教師在完成籃球運動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后就直接讓學生實踐,對學生實踐的質量與成效沒有過多關注。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限制了其體質健康的發展[1]。
(二)家庭因素
導致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下降不僅與學校有關,還涉及家庭的因素。現階段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時并沒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健康觀,更多會將教育重點放在智育以及營養補充上。現階段,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在電視或電腦前,這也導致初中生肥胖率持續增長。除此以外,很多學校考慮到獨生子女的特殊性,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會選擇取消一部分項目的鍛煉活動,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體育教學的質量。
(三)學生自身因素
受到獨生子女的影響,家長對孩子十分嬌慣,這也導致了很多學生存在怕苦、怕累、怕受傷的心理,從而不愿更多參與到體育鍛煉中。與此同時,學校為避免出現安全事故,也會取消一部分有難度、有危險的項目。而當前社會上建設的健身器材更多是針對老年人建立的,進而對青少年的吸引力明顯不足。
三、提升初中生體質的途徑
考慮到影響初中生體質的因素主要包括學校、家庭以及學生自身三方面,因此在解決途徑上也應從這幾方面入手。首先,學校應加大體育課程的建設力度,通過更加完善的體育場地設施來提升對學生的吸引力。另外,其他課程也需要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課外活動時間。其次,在家庭方面,家長應充分提升對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應結合子女的實際體質鼓勵其更多參與體育鍛煉,同時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應加強與學校的聯系更好地了解子女的體質狀況,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最后,學生也應充分提升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了解提升自身體質重要性的基礎上擺脫怕苦怕累的心理,體會到參與體育鍛煉的樂趣與好處。由此也可以進一步看出,只有引導初中生充分意識到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在聯合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力量,才可以實現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國發展的未來,因此其體質健康情況也與社會發展建設有著直接關系。然而受到現階段各類因素的影響,學生很難接受到完善的體育教學,進而造成了其體質上的下降。因此,學校應積極適應社會需求,提升體育教育質量,并與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為提升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龔秀梅.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體質淺談[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