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風是學校的立校之本,是高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求知問學的根本保證,只有在良好的學風氛圍中,高等教育才能更好的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三全育人”視角探索科學的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對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達成教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尤為重要。以“三全育人”理念為指引挖掘學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過程中去探索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提高學風建設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以此提升學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三全育人”;學風建設;長效機制
在2017年初,中共中央與國務院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以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為基礎,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質的學風能夠有效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且學風建設幾乎存在與教學中每一個環節,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將高校校風進行創新與優化,既是高校學風建設的發展需求,也是新時期背景下高校穩定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一、當前高校學風建設中的不足
(一)學生未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導致自主學習的動力不夠
學習目標的不明確是當今許多大學生存在的致命問題,找不到學習目標,學生就沒有了學習的方向,沒有了對知識的渴求,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不足。當今許多大學生在課堂上得過且過,沒有好好聽課或不想聽課,甚至在玩手機等,而導致這些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學習目標,身處迷茫中,大部分學生覺得只要不掛科就行了,只要學科過了,考得高分和低分其實沒有什么區別。沒有對未來職業的規劃,他們不知道要去學習什么知識,這就使得學生不會去自主學習課外知識,并且把時間浪費到游戲,娛樂等方面,并輻射到周圍人,影響周圍人,導致校內形成頹廢的學風。學生是學校學風的建設主體,因此,高校的優良學風建設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學生影響和帶動周圍的學生,讓校內處于熱愛學習的氛圍下,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二)教師對學生的投入不足,教師治學風氣需改善
老師是學校最主要的教育資源之一,教師治學更是學風建設的重要一環。教師對學生的精力投入能有效幫助學生走出迷茫找到學習方向,教師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也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一定的影響。例如:學生剛進入大學期間,對一切都處于陌生狀態,對課堂學習態度和課程的學習都未知,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教育氣氛,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課堂嚴格管控,可以避免學生逃課率,同時注重課程考核,不能讓學生產生得過且過的僥幸心態,令學生能花多點時間來學習。此外,多數大學老師都會花更多時間忙于上課之外的任務,如科研和課程建設等,工作的重心沒有放到學生學習狀態方面。特別是輔導員,如若輔導員不在學生身上多花點時間,不去多點了解學生,為學生答疑解惑,與學生交流心得,這也往往會成為學生沒有學習目標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沒有引路人,教師只教書不育人是不正確的教學理念。改善教師治學風氣,才能更好的影響到最直接的學風建設主體——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對學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三)學風建設各項工作和部門合作力不足
學風的建設是一項大工程,是需要學校全體合力一同協作才能完成的,上到各個領導,各個部門,下到每一位執行者,學生等,這之間需要精密的團結協作,才能達到上施下行的效果。然而,許多高校的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力往往不夠,很難做到一項計劃的實施,這導致了計劃的擱置或沒人愿意去接手這個“麻煩”。總而言之,學風的建設需要各個部門各個主體的通力合作,合作不足,就會影響到學風建設的實施。
二、“三全育人”理念對高校學風建設的意義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要求 。全員育人指所有育人力量參與育人教育中;全過程育人指在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走向正途;全方位育人指對學生進行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的培養。三者互聯互通,共同協力建設高校學風。
(一)統籌各項育人資源
三全育人中要求全員育人,這有助于調動各項育人資源參與到育人事業中去,集結一切資源和力量,使高校學風建設有了強力的實施保證。從三全育人理念出發探尋學風建設機制,能統籌各個部門和主體,一同參與學風建設。
(二)為學風建設提供指導方向
三全育人提出了教學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學風的建設應該切合這一目的。從這一目的出發,推行一系列制度和活動,逐漸發展成良好的學風。同時,全方位的培養和優良的學風培養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到長效二字需要根據指導思路,逐漸的修改和不斷的完善,在積累經驗和錯誤中不斷的完善長效的建設。
三、“三全育人”視角下構建高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的途徑
(一)統籌全部育人資源,共同參與建設
學風建設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領導者,其它育人資源如:學校部門,家長,國家政策支持等是主要的輔導者。學生是自身學習的主人,學生們的學習氛圍就是學風表現形式,所以只有學生熱愛學習,擁有學習的熱情才是學風建設的根本。學生的學習熱情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更多的關注和引導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學校和社會方面則要全力支持和維護學生的這股熱情。在這各個不同的主體共同協作下,才能構建長效的優良學風機制。
(二)聚焦學生不同需求,實時管理學風建設的全過程
學風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進行時,它在學生的不同階段要有差異性。不同階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需求。比如大一到大四學生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學風建設。大一的重點是讓學生擁有對學習的熱情,大二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對專業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大三階段則要注重學習的方向和目標,為以后的工作做準備,大四階段則要注重社會的需求,針對性的學習以適應就業后的發展。這不同的階段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重點,有所側重地進行學風建設。
四、結束語
學風是立校之本,緊跟“三全育人”理念進行高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構建,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進行全方位的教育,為社會培養得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育人不僅僅是教學生知識,而是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高校不能忽略教學外的其它育人活動,需要發揮課程、實踐、文化、組織和網絡等方面的學風建設優勢,實行全方位的學風育人機制,從各方面提高人才的質量。
張強(1983.1),男 漢族 黑龍江哈爾濱人 學歷:碩士研究生 職稱:助理研究員 ?從事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