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摘要:幼兒繪畫活動, 是培養幼兒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一種活動, 幼兒繪畫的過程是幼兒追求美、向往美、表達美的過程。繪畫教育還要求幼兒手腦并用, 如在繪畫活動過程中, 通過手的操作, 鍛煉幼兒的小肌肉群, 使手指和手腕協調配合, 促進大腦的控制和調節能力, 增強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準確性。本文以幼兒繪畫作為研究對象,闡述了幼兒繪畫的定義和意義, 描述了幼兒繪畫能力的發展現狀, 并指出教師對幼兒繪畫活動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 ? 繪畫活動 ? 指導策略
幼兒繪畫是指 3— 6歲學齡前兒童所從事的造型藝術活動,反映幼兒對周圍現實 生活的認識和體驗。 幼兒繪畫不僅具有濃厚的趣味性還具有強烈的情感性, 既直 觀又形象, 是最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 一般說來, 孩子的繪畫往往早期就有顯露,表現為對顏色的敏感,喜歡涂抹,能分辨線條曲直、方圓以及物 體大小。幼兒的視覺感受和辨別能力相對較強,觀察事物比較全面細致、準確, 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孩子總是喜歡寫字、 畫畫。幼兒是繪畫教育的對象,是繪畫教育活動的主體,幼兒繪畫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體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動不能代替的意義。
一、幼兒繪畫活動的意義
幼兒對美的追求, 不僅反映在對自然的評價上, 也表現在對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 熱愛上, 那些美的形象景色, 無不引起他們的奇思遐想。繪畫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能有效地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 個性特征。如:在有趣的繪畫活動中,幼兒會對問題更加敏感,對實踐的成功抱 有更強的信心, 更多地體驗到自己的力量。 幼兒繪畫教育活動, 能增加幼兒對生 活的熱情。 在繪畫創造的活動中, 生活對他們來講是親切而有趣的, 這種活動會 使他們感到興奮, 令他們向往, 由多種材料構成的藝術造型千姿百態, 往往會令 他們感到驚喜并渴望通過美麗的圖畫描繪自己的未來。
二、教師的指導策略
(一)重視幼兒的“心靈感悟” ,讓幼兒自由表現。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 繪畫活動就是通過手的動作將眼睛所見的引起內心沖動描繪 出一個“無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動。 美國專家認為, 幼兒的涂抹實際上包含著積 極的視覺形象思維。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靈無時不在,無 處不在, 關鍵是我們如何引導幼兒走進自然, 感受生活, 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 的想法。 在實習中, 我和指導教師一起組織了一次中班幼兒的春游寫生活動, 在 目的地我們先組織幼兒先對周圍的景致景物作詳細的觀察比較, 再引導幼兒運用 多種感官,聞聞花香,摸摸枝條,抱抱枝干,在充分的觀察討論、嬉戲娛樂后, 讓幼兒將看到的、想到的、自己的心情畫下來,那次寫生活動的效果特好,畫面 豐富且少有雷同。在幼兒講述畫面的內容時, 幼兒更是踴躍發言, 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有了鮮活的生活體驗, 幼兒表現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在表現形式 上, 教師也應采用各種形式, 不要局限于一支筆一張紙的繪畫, 不要采用固定不 變的示范講解模式,其實諸如刮畫、彩墨畫、手印畫等等都可以作為手段,可采 用寫生、實物臨摹、示范講解等形式,手段為內容服務,只要幼兒能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就好。
(二)注重情感體驗, 使幼兒樂在其中。
繪畫是幼兒表現美、 創造美的過程, 美的體驗注重真正樂趣的獲得, 教師教幼兒 繪畫, 不是為了培養小畫家, 而是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通過畫畫使幼兒的認 知、 情感等得到健康發展。 在每一次繪畫活動教師都應給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環 境, 使孩子至始自終沐浴著溫暖快樂的氣氛, 教師要重視他們在創作中的情感與態度傾向, 方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達到活動的目的。 因此教師在開展繪畫教學 活動時,要避免幾種不妥的做法。一是不要墨守常規,每一次活動都以上課的形 式進行, 講究過程的規范:觀察——講解——作畫——評價。 殊不知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看似在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作畫,但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從中得 到愉悅就不得而知了, 幼兒繪畫的動機是出于游戲的愿望,教師只有充分運用游 戲的手段,安排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不斷變換形式,才能給幼兒的創作活動帶來 樂趣。二是組織活動時,不要太注重結果,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注重過程體驗, 考慮幼兒的情感傾向。 比如引導幼兒畫一種小動物,我們在引導觀察其外部形態 特征,用線條勾畫之外,還應在繪畫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讓幼兒被激起的積極 情感成為繪畫的一種動力。三是在幼兒繪畫過程中,不要不時糾錯、在結束環節 則令還沒完成作品的幼兒去聽去看老師選出的幾幅幼兒完成的作品講評內容, 其 實事實情況又有多少人在看在聽呢,他們有的心不在焉,有的意猶未盡,教師的 糾錯打斷了幼兒的思路, 教師對少部分作品的評價并給予表揚的同時,嚴重地打 擊了大部分幼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繪畫的熱情降低,對自己的作品喪失信心。 我認為這些做法在幼兒繪畫指導中應杜絕,否則藝術教育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三)強調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讀懂幼兒的作品,走進幼兒的心靈。
在繪畫過程中, 教師的評價對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情感影響很大,它直接影響 著幼兒自信心、成功感的體驗。傳統評價只重視結果,注重對幼兒最終作品給予 評價,而忽視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這種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兒童的作品, 是不能讀懂幼兒作品的。 這種不能用一顆童心去感悟幼兒作品的做法,不能對幼 兒獨特思維予以肯定的做法極易扼殺幼兒的創造力。 對于評價幼兒的作品我認為 合適的做法是:一是遵循發展規律。幼兒繪畫有一定的發展過程,從涂鴉——再 現——創造,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逐漸擴散,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評價幼 兒的作品應有不同的方式, 教師如果采用不得當,可能會使幼兒的繪畫興趣從此 被淹沒,影響了今后的正常發展。二是尊重個體差異。一個班的孩子其繪畫水平 不是一條線,個體差異在任何教育活動中都存在,在繪畫中也不例外,有的聰明 靈活,有的思維較呆板,繪畫作品也就千姿百態。我們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點 滴進步,給予正確的評價,促進整體提高。
總之,幼兒繪畫教育不僅僅是美感教育,更是情感教育、創造教育與性格教育的 整合體,教師應結合幼兒繪畫學習的特點,隨時觀察幼兒的情緒,傾聽他們的心 聲,對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的幼兒及時予以鼓勵,啟迪幼兒的想象和創造,吸收 當前幼兒教育中“以人為本、終身教育”的先進理論,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引導 幼兒走向美的世界,為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