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妹
摘要:在初中英語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按照先前所收集的案例及教學實踐,對課堂導入環節活動設計進行分析,進而分析出如何改善課堂導入環節,提出可通過圖片或視頻等形式,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運用話題討論,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經驗,進而產生語言情景等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語言情境;語言情景
引言
英語課堂是初中學生學習所處的主要環境,課堂氛圍會對英語教學產生影響。英語課堂的首要環節是導入環節,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因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及應試教育等許多方面的影響,教師及學生對課堂導入環節并未足夠重視,而且在課堂之處是否使用導入環節較為隨便。根據先前所收集的案例及教學實踐,文章主要對兩個問題進行分析:首先,當前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環節的現狀和出現的問題;其次,如何將課堂導入環節作用充分發揮。以此為基礎分析有效的課堂導入環節,從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整體效果。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要以激發學生興趣愛好為起點。教師想學生在課堂前幾分鐘就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就要尤為關注課堂導入環節,進而引導學生產生求知欲,采取多樣形式的導入設計,讓學生保持最佳的狀態投入到英語的學習之中,進而打開學生的思維。實際上,導入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和生活經驗,而課堂導入環節正符合此原則。
較為成功的課堂導入活動對學生克服課前不安情緒有積極作用,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所學知識和經驗,快速融入到新課之中,激起學生興趣,進而使課堂教學目標的以完成。新課的初始環節是課堂導入環節,通過合理的導入,使學生迅速集中思維到課堂當中,并且解決部分語言障礙,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學習策略,進行初步思考,有效的進入新課學習當中。
筆者通過學習教學理論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致使課堂導入環節效果不佳的主要問題是教師并未對導入活動有清晰的認知,活動設計不完善,進而影響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產生影響,從某些方面而言,學生對課堂產生的興趣是從導入環節開始。合理的導入可以使教師掌握整堂課的節奏,激發學生原有知識體系,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激起學生對新課的好奇心,并且為新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目前教育界重點關注的課題是怎樣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所以,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導入環節,把握課初3-5分鐘,有目的、高效地引起學生注意,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優化導入環節的具體措施
課堂導入環節的方式和內容有許多種,每個活動都有自身的特點,產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導入環節內容和方式是否合理對教學效果會產生影響。教師要按照課程 改革的目標和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進行詳細的分析,并且對每位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分析,按照單元主題的不同,科學設計和優化課堂導入環節的內容和方式,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觀察,認為可采取以下方式優化課堂導入環節。
(一)利用圖片或視頻,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不可采取以講課代替導入環節的形式,忽視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導入環節失去其原本的意義。為在有限的時間內使教學效率最優化,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要讓學生以愉快的情緒接受新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視頻等方式,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所呈現,其主要優勢是可以讓學生清晰的感知知識點,在視覺和聽覺方面都有新感受,而且能快速受到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興趣度,從而為整堂課的學習做足準備,教師要注意在選擇圖片或視頻時,要簡潔明了,不宜過多,并且向學生提出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去看或聽,從而完成導入環節的目的。
(二)利用話題討論,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
話題討論是教師利用相關主題進行討論,進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關注,而且激起學生學習體系的一種導入方法。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體驗,并且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選擇學生切身感受過,與學生身邊事情有所關聯的話題引入,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度,激發學生生活經驗,還能讓其在活動之中學習新知識,感悟到教學源自于生活。在閱讀教學時,筆者經常通過課堂導入的方式,簡潔明了的提出問題,并且讓學生帶著疑問邊閱讀邊思考。學生思維迅速活躍,很快進入新課學習當中,提升教學效果。
(三)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語言情境
任務型學習理論認為,以功能為根本的教學活動中有很多不是來自實際生活,很多都是準交際。接近實際生活的語境(close to real-lifecontext)是以語言教學所需進行創立,來自生活之中或生活相關的語言環境。這種情境要基于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聯系,進而對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環節時,要主動創設符合教學所學的情景,以此激起學生的興趣,激發活躍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的狀態中。在創設情景之前,教師要對語言材料的分析、明確教學目標、學生知識的掌握水平有所了解。
三、思考與結論
教學導入環節的設計和具體的實施還是會有所差距。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解決突發狀況,進而達成所期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一同進步。此外,教師在備課時不可能考慮全面,課堂導入環節也不可能幾乎完美,所以教師要在課后及時反思本課出現的問題,而且及時將本節課出現的問題記錄,既要寫明課堂優點,又要將課堂中突發問題記錄,而且教師的教學情況也要寫明,并且結合本節課分析導入環節發生的問題,以此為日后的教學提供參考。總的來說,要按照實踐及時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教師設計導入環節時,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基礎和教學目標進行設計,要設計具備本班特色的導入環節,合理掌握導入環節的時間和內容,不能只顧追求創新使導入環節失去本質含義。可見,良好的導入環節既能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度,還能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曉紅.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環節中存在的誤區和對策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2):11-12.
[2]陳俊杰.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環節中存在的誤區和對策研究[J]. 校園英語,2019(31):97.
[3]頡瑞虎.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環節中存在的誤區和對策研究[J]. 學周刊,2020(29):37-38.
[4]李博文.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調查研究[D].延邊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