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薇,孟麗君,盧 璇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江蘇210008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為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臨床特征為慢性、加重性氣流堵塞,病人常伴有慢性支氣管炎,部分病人表現為肺氣腫,對其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COPD 多發病于老年人[2?3],且相關研究顯示,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病人病情如得不到控制,會引起病人呼吸衰竭[4]。中期照護(intermediate care,IC)是一種整合性醫療服務,旨在促進急性期病人身體處于最佳狀態,幫助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自主,其在急性期以及長期照護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銜接作用[5]。本研究通過探討中期照護模式在急速老齡化進程下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促進病人的科學化護理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在我院就診的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病人86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COPD 急性加重期診斷標準[6];病人主要臨床癥狀為喘息加重、咳嗽、咳痰、痰量增加并伴有炎癥、發熱等;病人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呼吸、心力衰竭病人;不穩定性心絞痛病人;肢體功能障礙病人;精神病病人;認知障礙病人;肺結核病人;肝、腎等器官異常病人。納入的研究對象中,男46 例,女40 例;年 齡60~78 歲;病 程1~8 年;輕 度COPD 病人28 例,中 度COPD 病 人40 例,重 度COPD 病 人18例。采用抽簽法將病人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照護組,每組43 例。常 規組:男22 例,女21 例;年齡(65.55±5.10)歲;病程(4.28±3.10)年;輕度COPD 病人13 例,中度COPD 病人20 例,重度COPD 病人10 例。照護組:男24 例,女19 例;年 齡(65.49±5.15)歲;病 程(4.20±3.15)年;輕度COPD 病人15 例,中度COPD 病人20 例,重度COPD 病人8 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在護理前均先進行平喘、祛痰、鎮咳、抗感染等藥物治療。
1.2.1 常規組 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囑病人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對病人進行健康宣教,向病人講解COPD急性加重期相關知識,給予病人心理指導、營養支持,病人出院后建立檔案,對病人進行出院指導。
1.2.2 照護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參考COPD 指南中各項指標進行中期照護模式護理。①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前由護理人員向病人介紹COPD 急性期治療關鍵點、呼吸機治療作用以及病人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②心理護理:病人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通過卡片、手勢等與突然出現語言障礙及不良情緒的病人進行交流,緩解病人不良情緒。③肺部護理:幫助病人選擇合適的體位,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給予病人體位引流、背部叩擊,對病人進行咳嗽指導,將病人氣道中痰液、分泌物等清除干凈,時間<30 min,時刻觀察病人面色及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④呼吸方式訓練:主要包括腹式呼吸以及縮唇呼吸,每項訓練時間為15~20 min,每周3 次。⑤出院指導:叮囑病人出院后堅持訓練,并且通過電話對病人予以督促,掌握病人病情恢復情況,幫助病人制訂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進行營養支持。
1.3 評價指標 ①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檢測儀(德國耶格公司生產;型號為MasterScreen PFT System)檢測病人干預前以及出院時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②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咳嗽、咳痰、喘息、氣促臨床改善時間。③COPD 再次急性發作次數、住院次數:統計病人出院前COPD 再次發作次數、出院3 個月內再次住院次數。④抑郁、焦慮發生率:于出院時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估病人焦慮情況,包括20 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1~4 分,各項目相加得到總粗分,總粗分乘以1.25 得到標準分,標準分≥70 分為重度焦慮,60~69 分 為 中 度 焦 慮,50~59 分 為 輕 度 焦 慮,<50 分為無癥狀。于出院時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病人過去1 周內抑郁情況,包括20 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1~4 分,各項目相加得到總粗分,總粗分乘以1.25 得到標準分,標準分<53 分 為 無 癥 狀,53~62 分 為 輕 度 抑 郁,63~72 分 為 中度抑郁,>72 分為重度抑郁。⑤運動耐力:采用6 min步行試驗(6?minute walking test,6MWT)測定病人干預前以及出院時運動耐力。測試前囑病人休息15 min,對病人脈搏、血壓、血氧飽和度進行測量,簡單介紹6MWT 試驗過程,囑病人行走過程中不要講話、跑跳和折返,監測過程中每分鐘報時1 次,統計兩組病人步行路程。⑥跌倒狀況:于干預前以及病人出院時采用跌倒風險評定工具(Falls Risk Assessment,FRA)進行評估,包括運動、跌倒史、精神不穩定狀態、自控能力等8 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0~3 分,總分0~24 分,分數越高說明跌倒風險越高,1~2 分為低危,3~9 分為中危,≥10 分為高危。⑦生活質量:于干預前以及病人出院時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ain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評估,包括癥狀、活動、日?;顒佑绊? 個方面內容、共50 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0~2 分,總分0~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差。⑧護理滿意度:病人出院時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包括病房環境和設施、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護理人員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交流、護理人員操作水平4 個方面內容,每個方面選項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頻數、百分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干預前及出院時肺功能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及出院時肺功能比較(±s)
組別常規組照護組t 值P例數43 43 FEV1(L)FEV1/FVC(%)干預前1.15±0.33 1.23±0.35?1.091 0.273出院時1.31±0.37 1.67±0.41?4.275 0.001干預前48.85±4.45 47.25±4.10 1.734 0.087出院時57.60±5.91 68.05±6.60?7.735 0.001
2.2 兩組病人干預后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見 表2)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后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 單位:d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后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 單位:d
組別常規組照護組t 值P例數43 43咳嗽4.59±0.68 3.10±0.30 13.150 0.001咳痰4.17±0.88 3.71±0.60 2.832 0.006喘息3.09±0.56 2.50±0.12 6.755 0.001氣促4.59±0.58 3.91±0.20 7.158 0.001
2.3 兩組病人干預前及出院時6MWT 及FRA、 SGRQ 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及出院時6MWT 及FRA、SGRQ 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及出院時6MWT 及FRA、SGRQ 評分比較(±s)
組別常規組照護組t 值P例數43 43 6MWT(m)干預前262.50±35.00 259.80±37.70 0.344 0.732出院時298.50±42.50 362.20±41.10?7.076 0.001干預前8.85±1.62 8.30±1.95 1.423 0.159 FRA 評分(分)出院時4.80±1.00 1.55±0.45 19.430 0.001干預前89.05±9.20 87.10±9.78 0.952 0.344 SGRQ 評分(分)出院時77.05±7.74 60.02±7.50 10.360 0.001
2.4 兩組病人干預后COPD 再次急性發作次數、住院 次數以及住院期間抑郁、焦慮發生情況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干預后COPD 再次急性發作次數、住院次數以及住院期間抑郁、焦慮發生情況比較
2.5 兩組病人出院時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病人出院時護理滿意度比較 單位:例(%)
老年人有多病共存現象,其發病率較高,病情發展較慢,大部分病人病程相對較長[7]。隨著近年來失智失能老年病人不斷增加,對醫療護理以及生活照護要求越來越高,醫療護理、生活照護雙重疊加發揮了重要作用[8]。
COPD 與病人吸煙、環境污染等因素有關,大部分病人常表現為急性發病、反復發作、住院次數較多,對病人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9]。劉謙等[10]研究指出,采用中期照護模式對急性后期COPD 病人進行干預,對疾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秦玥[11]研究發現,對病人進行系統的有氧訓練,幫助病人盡快適應,可使病人肌肉組織的過度消耗現象得到抑制,肌肉力量不斷增強,呼吸形態改變,呼吸功降低,對病人殘存的肺功能起到明顯改善作用。本研究采用中期照護模式對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進行護理,病人肺功能提高、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縮短,表明中期照護有利于促進病人早日恢復。
有研究者采用綜合了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等標準的中期照護管理模式,通過建立多學科管理模式對COPD 急性期病人進行中期照護管理,管理內容除肺部訓練外,還包括肢體訓練、精神支持、營養支持等方面,臨床效果顯著[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期照護模式對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病人進行護理,病人6MWT 路程延長,跌倒狀況得到改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與吳海玲等[14]研究結果一致。
中期照護模式有助于病人從疾病期向恢復期過渡,可幫助在家接受長時間照護的病人進行科學的疾病管理,避免其病情加重,其可改善病人心理,提高病人身體功能,減少病人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資源[15?16]。本研究采用中期照護模式對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病人進行護理,結果表明病人COPD 再次急性發作次數減少,住院次數減少。COPD 急性加重期病人病情反復,會發生肺部康復治療中斷的情形,造成病人情緒不穩定[17]。本研究采用中期照護模式護理后,病人不良情緒發生率降低。已有研究顯示,病人主動參與治療,心理焦慮發生率降低,繼發性殘疾減少,治療時間縮短,預后得到改善[18]。本研究采用中期照護模式護理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病人,病人護理滿意度較高。
總之,在急速老齡化進程下,采用中期照護模式護理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病人,能提高病人肺功能,改善病人臨床癥狀,減少COPD 再次急性發作次數、病人住院次數,緩解病人不良情緒,減少病人跌倒風險,提高病人運動耐力、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