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生會產生諸多不適應,文章在幼小銜接的視角下,對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并從幼兒園、小學、家庭三方面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提高兒童的學習適應能力。
關鍵詞:幼小銜接;學習適應性;幼兒園
一、 問題的提出
學習適應性是指幼兒從幼兒園升入小學階段,為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所表現出的在學習和生活方面,自動調節身心狀態的能力,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聽課方式、個性因素(獨立性和毅力)、學習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文章對一年級新生學習適應性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影響因素,希望幫助幼兒提高學習適應能力,使幼兒能夠良好地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小學階段。
二、 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文章以安寧區幼兒園畢業的部分一年級學生家長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08份。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周步成教授修訂的《學習適應性測驗》(簡稱ATT)基礎上,選用了其中的優秀測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對部分題目進行了修改,編制了《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情況調查問卷》。問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孩子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幼小銜接情況的調查,第三部分是問卷的主體部分,即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情況調查,主要從六個維度進行調查,即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聽課方式、獨立性和毅力、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共計35個題目。
研究對問卷進行結構效度的分析。文章通過SPSS統計數據分析軟件,測試了KMO(Kaiser-Meyer-Olkin)值,KMO值是用于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指標,取值范圍在0到1之間,KMO結果值越趨近于1,表明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愈強,原有變量越適合作因子分析;反之,樣本數據則不適合做因子分析。文章數據得出的KMO值為0.782,表明變量間相關性強,遠遠高于推薦值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同時研究對問卷進行可靠性分析,結果如表2:
結果表明,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情況調查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和信度。
三、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整體發展水平
將數據輸入SPSS22.0,分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聽課方式、獨立性和毅力、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六個維度,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各維度平均得分顯著高于中間值2,我們可以從圖1更明顯地看出來幼兒在各個維度上的表現趨勢。
從圖1可以明顯看出,兒童的家庭學習環境整體水平較高,學習態度、獨立性和毅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存在較多適應性問題。
(二)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差異性分析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總體水平和各維度水平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下:
1. 孩子的性別在各個維度的差異分析
統計結果顯示,性別對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影響不顯著(P>0.05),在均值上,女生大于男生,所以男女生在學習適應性沒有顯著差異的情況下,女生的得分要稍高于男生。
2. 兒童是否提前學習過小學課本相關知識,在各個維度的差異分析
統計結果顯示,在幼兒園期間,父母是否提前教授孩子小學一年級的課本知識,在幼兒上了小學之后,學習適應性的總體水平上并沒有區別。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沒有必要操之過急,讓孩子提前學習課本知識。
3. 兒童是否上輔導班在各個維度的差異性分析
從表6中可以看出,在幼兒園期間,兒童是否上過輔導班對學習適應性的影響不顯著,差異不明顯。在均值上,沒有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得分高于上過輔導班的,從圖2可以更直觀地看到是否上過輔導班,在不同維度上的學習適應性的表現水平和趨勢。
從圖2可以看出,沒有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聽課方式、獨立性和毅力、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得分,均高于上過輔導班的孩子。
四、 討論與分析
研究表明,一年級新生的適應性總體情況較好,呈中等水平。尤其是在學習環境方面的適應情況良好,現在的大部分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情況,在家里基本上都能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舒適的學習環境對于幼兒學習適應性的提高有促進作用。而幼兒在學習態度方面的適應性則沒有那么理想,部分幼兒對待學習的重視程度沒有那么高,意志力也較為薄弱,存在找借口不想學習、學習過程開小差等狀況。在學習習慣的適應性方面,大部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較高,在家能夠盡早完成作業,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待進一步養成。在聽課方式上,得分并不理想,聽課在小學的學習生活中占據了主要的部分,部分幼兒在上課的過程中會做小動作或者說話,經常主動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的人較少,幼兒對于自己不理解的學科還會出現厭煩情緒。在個性因素上,一年級兒童的獨立性一般,堅持性較差,有些孩子會因為枯燥的學習而感到厭煩。
五、 對策與建議
(一)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應該為兒童做好相應的入學準備。要讓幼兒有上小學的意識以及對小學的美好向往,讓幼兒能夠有信心迎接小學生活。在整個幼兒園階段,都可以進行幼小銜接的教育活動,畢竟幼小銜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規則意識、學習能力都會影響小學入學適應性。
首先,幼兒園要重視幼兒注意力與傾聽習慣的培養。上課走神、做小動作都是因為注意力不佳引起的。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教師可以把有意注意作為重點來培養。其次,注重獨立性和社會性的培養,讓孩子明白具有獨立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還要注重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這些都可以幫助兒童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二)小學做好銜接工作,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幼小銜接從來都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工作,幼兒園與小學學校要彼此溝通合作,對于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的兒童來說,勢必會出現不適應的問題,那么小學應該與幼兒園展開深度合作,尤其是一年級新學期的一兩個月,要與幼兒園做好銜接工作。
從生活了三年的幼兒園進入陌生的小學,兒童需要一個寬松和溫馨舒適的環境。環境對于兒童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環境不僅包括物質環境,還包括心理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適應校園生活,這樣幼兒對于學習也不會過多的抵觸。一年級新生的班主任和教師也要多尊重和愛護學生,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情緒,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家庭構建良好的氛圍,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至關重要。在家的時候,父母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同時,家長自己要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在幼小銜接階段,不要一味追求孩子智力方面的發展,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更多的要關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比如,自理能力、主動性等良好的學習品質與學習習慣。而且家長要加強與幼兒園、小學三方面的合作,三方協同共育。
參考文獻:
[1]黃翠寶.幼小銜接背景下兒童學習適應性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8.
[2]肖菲.幼小銜接視角下一年級兒童學習適應性現狀調查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36(11):75-81.
[3]鄭青青.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一年級新生學習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9.
[4]劉怡倩.小學生入學準備情況與學習適應性的相關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5]王曉晶,李曉飛.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小學新生學習適應問題研究:以張家口市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17):169-171+193.
作者簡介:
康亞蘭,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安寧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