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文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先生于湖南長沙湘潭醫院去世。
那天天空陰沉,小雨淅淅瀝瀝,在眼前蒙上一層霧氣,讓人提不起心情。
除了讓人不適的陰雨,最讓人悲痛的還是:
那個讓全國人民吃飽飯的袁爺爺走了。
據在場記者回憶道:“袁隆平先生最后走的很安詳,面帶著笑容離去,非常慈祥的一個老人,像睡了一個午覺似的就離開了我們。”
載著袁隆平爺爺遺體的靈車從湘潭醫院駛出,駛向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帶老人最后看一眼他為之奉獻一生的“雜交稻”。一路上暢通無阻,警車開路,路上市民自發聚集在袁老離別的路上,都在喊著“袁爺爺一路走好”。以表達廣大人民對袁爺爺的追思和緬懷情感。一個英雄之所以偉大,就是在他離開后仍然被大家所掛念,袁爺爺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靈車離去許久,大家也不愿散去,默默的送袁爺爺最后一程。
我沒有見到送別袁爺爺的場景,但是也被大家轉發朋友圈、空間、微博的視頻影像所震撼了。袁爺爺是從小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上的,或許每個人想成為科學家的夢想都是從袁爺爺的故事開始生根發芽的,袁爺爺不僅在雜交水稻上給我們吃飽飯的安穩,也在精神上、思想上成為了全國人民的榜樣。袁爺爺的離開是這么的突然,給我的感覺是那種失去至親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日日生活在你周圍的人去世一樣。
沒有在現場的全國人民,也自發開始了全網送別袁爺爺的活動,郵寄送花、朋友圈紀念、空間紀念,或是不遠萬里前往長沙送別袁老,或是飽食后仍不肯浪費最后的一兩粒米,紀念袁爺爺的途徑很多,重要的是大家都是由衷的發自內心的去愛袁爺爺,敬佩袁爺爺。心碎的臉上布滿淚痕,沙啞的喉嚨里喊出對爺爺的思念。
袁隆平院士的經歷,是我們中國青年應該學習的,袁爺爺的精神,是我們中國青年應該發揚的。
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人口多,耕地少。人們常常食不果腹,路旁餓殍隨處可見。此時,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糧食產量,高產是那個時代唯一的主題。在1949年,十九歲的袁隆平報考了西南農學院。在1956年,為了響應國家“科學發展規劃”,之前還在帶教俄語的袁隆平,開始了農學實驗,也在這個階段,他確定了水稻雜交發展的主要方向。于1966年,經過十年的實驗發展,袁隆平發表了具有革命性的學術文章《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在之后的研究中,雜交水稻研究慢慢突破瓶頸,于1970年在海南第一次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野生水稻,之后用這株水稻,在1973年中國第一次完成了雜交水稻的培育。自此以后,袁隆平先生依舊投入雜交水稻的研究,并于1976年成功培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并分別在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范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最新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
在2019年的在北京舉行的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先生說:“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讓人不禁淚目。即使滿獲榮譽、年近百歲,仍然心系祖國的農業事業。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習主席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口號。對這句口號很多人耳熟能詳,但或許很多人都不了解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每一個中國人的初心與使命,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無異于是袁隆平先生的真實寫照,當然也是對當代青年人、知識分子的要求與深切厚望。
近日,隨著美國對華為等一眾優秀中國企業的制裁,中國體驗到了被別人“卡脖子”的辛酸與無奈,芯片、集成電路等一系列高科技技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研發難度,這也是無數中華兒女的努力方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學習袁老精神,不忘初心使命”是國家和民族對我們青年人的深切要求。
心系祖國人民。“心系祖國,胸懷世界”,猶如驚雷,振聾發聵,猶如燈塔,指明方向。在紛紛擾擾的社會中,太多青年被迷惑住雙眼,患上了“空心病”,不知為何而奮斗,不知為何努力。袁爺爺教會我們,摒棄雜念,心系祖國和人民,將祖國和人民當做自身奮斗的目標與追求,韶華靜好,中國青年當顯鴻鵠之志,成祖國棟梁。
培養科研精神。學術不端,科研造假的不正之風盛行的今天,很多人還在為所謂的職稱,所謂的榮譽去剽竊、偽造學術成果。他們的存在無異于制約了中國科技的發展,端正科研精神,以袁爺爺為榜樣,艱苦奮斗,寒窗數載只為一朝綻放。請記住,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日積月累的堅持與努力,認真科研,祖國定將繼續強大!
奮斗艱苦努力。不驕不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袁隆平爺爺的寫照,也是無數為中華民族奮斗的英雄們的寫照。“大道之行,實干為要”。整日無所事事虛度光陰不該是青年人應該做的,懸梁刺股,努力奮斗才該是青年學子精神狀態。“努力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努力為自己和家人創造美好生活,努力為國家和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學習袁爺爺精神,不忘初心使命。愿各位紀念袁爺爺的同時,也跟隨袁爺爺選擇“擇一事,終一生”的人生方式,心中跳動隨祖國同頻共振,成為民族的脊梁。
以此紀念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