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雪峰 卜東東 何若蘭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公共突發事件往往受到人們的關注,互聯網、APP、報紙、自媒體等平臺紛紛轉載并快速擴散。大學生群體是我國與網絡社會接觸最廣泛、最活躍的群體,但他們的政治敏感度不高,辨別信息的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一些公共突發事件的輿論誤導,從而導致其價值觀發生改變,不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研究公共突發事件在信息時代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機制及應對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信息;公共;突發事件;價值觀
隨著我國不斷發展,各類社會矛盾、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大學生可利用微博、微信、論壇、貼吧等平臺自由發表關于公共突發事件的言論,人人均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極大程度地改變了傳統輿論格局。在這個背景下,處理好公共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減少公共突發事件對大學生價值觀的負面影響便至關重要。
一、公共突發事件概述
(一)公共突發事件定義
突發公共事件,一般指突然發生且對全國或部分地區的國家安全和法律制度、社會安全和公共秩序、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可能構成重大威脅和損害,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緊急公共事件。
(二)公共突發事件分類及影響
現代社會公共突發事件日趨頻繁且多樣化,可分為傳統型突發事件和新型突發事件。傳統型突發事件包括:火災、地震、海嘯、洪災、泥石流、塌方等各類自然災害。新型突發事件受社會發展、國家關系、經濟全球化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產生,主要包括:戰爭、恐怖襲擊、騷亂、貿易戰、傳染性疾病、醫患糾紛等。這些公共突發事件在短時間內被迅速傳播,除了給當事人帶來身體或心理的創傷外,還會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生活信念等許多方面。
二、公共突發事件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均為“零零后”,出生于新千年、新時代,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良好,從小到大在父母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他們對公共突發事件的認識較少,對上個世紀及本世紀初發生的戰爭、各類社會運動、自然災害、疫情等公共突發事件沒有直觀的認識。因此,研究公共突發事件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需要從國家觀、社會觀、人生觀三個維度展開。
(一)公共突發事件對大學生國家觀的影響
國家觀是指公民對其所在國家和民族的感情、態度和評價,國家觀也涵蓋了公民對該國政治系統的觀點和看法。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遇到很多困難,進入新世紀以來,已經歷與鄰國的領土糾紛、分裂勢力的阻礙、外國反華勢力打壓等等,在這些突發事件中都涉及到國家安全、民族尊嚴,使得大學生逐漸確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和自身觀念,形成了一代又一代人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的看法。
在國家主權受到侵害的中日釣魚島事件、中印邊境對峙事件中,每一個公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都被激發了出來,當代大學生群體也一樣,他們的主體意識不斷覺醒,對國家的認同感比任何群體都要高。在發生此類突發事件時,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把這種特殊時期對國家、民族的強烈認同感轉化成一種持久的、積極的力量,以此激勵他們努力學習、開拓創新,畢業后積極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去,以此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公共突發事件對大學生社會觀的影響
社會觀即社會歷史觀,是人們對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會及其歷史發展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不同的社會觀,是在不同的社會性質下形成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奉行的是社會主義社會觀。具體來說社會主義社會觀具有以下體現:首先,強調個人服從集體,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其次,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觀層面上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在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今天,僅最近兩年便發生了數十起惡性傷醫事件,影響較大的有:2019年民航總醫院惡性傷醫事件,民航總醫院楊文副主任醫師被患者家屬惡性傷害,導致頸部嚴重損傷后不治身亡。這一突發事件迅速在網絡傳播,筆者所在大學為醫學類院校,同學們在表達憤怒和悲傷情緒外,對醫生這一職業的認同感在不斷降低,負面情緒充斥著同學們的朋友圈,部分同學表示將認真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醫生這一職業。通過這次突發事件,部分同學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改變甚至動搖,僅依靠高校很難解決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各級教育部門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處理好類似公共突發事件的持續影響。
(三)公共突發事件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
人生觀是人們在長久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美國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將人生觀分為六個類型,分別是:社會型、科學型、實用型、信仰型、審美型、政治型。
北京師范大學許燕教授通過對SARS、汶川地震等公共突發事件研究發現,當人們面臨重大災難或流行病時,大學生主導價值觀由實用型、社會型、信仰型人生觀變為社會型、健康型、科學型人生觀,實用型人生觀被明顯弱化。這也說明公共突發事件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十分深遠,并由之前的經濟價值導向轉為非經濟價值導向,新產生的健康型人生觀成為大學生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重視公共突發事件的持續影響
突發公共事件具有不可預知性,其發生的頻率和影響范圍不斷增加,一些負面的輿論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飛快傳播,當代大學生更容易受到這些輿論影響,導致價值觀出現波動甚至劇變。因此,我們要充分重視公共突發事件對青年大學生甚至整個社會持續的影響,引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等教育中,提高大學生對國家、社會、民族的認同度,將這種認同度轉化成建設祖國,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巨大力量。
參考文獻
[1]薛瀾,鐘開斌.突發公共事件分類、分級與分期:應急體制的管理基礎[J].學術論壇,2005(2).
[2]楊靜.突發公共事件對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教育研究,2010,(434):183-184.
[3]許燕,劉嘉,蔣笑,等.SARS突發病害與大學生價值觀的變化歷程[J].心理學探新,2004,(03):36-39.
成都中醫藥大學“杏林學者”基金資助項目編號:FDY20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