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根據大學英語改革要求,高校英語課堂教學應從單一模式向雙邊合作模式轉化。英語精讀課堂也應該是觀點產生、知識消化和輸出的主陣地。然而,存在的諸多因素限制了英語精讀課堂高效性的產出。本文從目前英語精讀課堂沉默現象表現形式、原因分析以及對策研究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力求改善課堂沉默現象,師生共同建構和諧的英語精讀課堂。
◆關鍵詞:高校英語精讀課堂;沉默現象;對策
一、英語精讀課堂中學生保持沉默的原因
(一)學生層面
1.英語基礎薄弱,害怕回答錯誤,缺乏自信且自我學習能力較差。
這一點應該是所有英語精讀課堂中學生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學生們經歷了高中三年的應試教育課堂模式,習慣于紙上作答,口語水平急需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學生會傾向于課堂認真聽講和做筆記,而不愿意張口去參與課堂互動,對英語口語的不自信造成了英語精讀課堂沉默的原因之一。
2.學習目標不明確,對所學專業了解不深刻。
由于網絡信息資源的普遍性和共享性,學生們接觸到網上形形色色的大學生就業案例,其中負面信息也較為泛濫。關于本專業的就業前景以及實際案例學生們也會去網上進行搜索,因而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以及缺乏對所學專業的了解,使他們陷入了一種迷茫和缺乏學習動力的狀態。
3.文憑至上心理,上大學就是為了獲得畢業證,達到畢業標準即可。
有些學生和其家長對上大學有錯誤的認識,認為上大學就是單純的為一紙文憑。他們認為,最后大家得到的都會是一樣的文憑,那么參與不參與課堂互動又有什么區呢?部分學生認為,我只要是順利通過了考試,60分足以,多一分浪費。
(二)教師層面
1.所提問題抽象,學生不理解。
在大學的英語精讀課堂上,有的教師為了凸顯自己的專業知識底蘊豐厚,總是喜歡使用一些學生感覺生僻的詞匯或是學生不太理解的語句進行提問,當學生表示不理解時,又得不到簡單明了的解釋,因此,學生將會對此表示沉默。
2.課堂問題設計不夠新穎,問題不能夠激起學生的思考欲望。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太過單一,缺乏新穎性,無法引起學生興趣。同樣,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也是在興趣的引導之下來完成的。如果一堂課不圍繞學生的潛在興趣展開的話,那么將會是一堂失敗的課堂,學生缺乏興趣,當然也就喪失了參與其中的積極主動性。
3.對學生了解不深入,師生之間缺乏信任感,做不到因材施教。
學情分析是任課教師備課環節中的一項內容。在英語精讀課堂上,任課教師如果對學生整體情況不了解,不能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掌握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的話,那么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講,一個超出其能力范圍的問題就會使其產生挫敗感,缺乏對任課教師的信任和自信感。
4.教師專業底蘊不夠,所講知識太局限性,不能夠延展知識。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和大量的知識為儲備的。“戲唱的得好不用維持秩序”,同樣,一堂精彩的課堂也是不需要老師費盡心思去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任課教師的知識底蘊豐厚,講課時不局限于課本內容,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率。在英語精讀課堂上,由于邊緣知識的匱乏,教師一味的依賴于課本文字的灌輸,會讓學生喪失興趣,在課堂中傾向于保持沉默或是關注其它事情。
5.缺乏課堂激勵措施,參與與不參與課堂互動沒有明顯的區別。積極的評價和反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流意愿,改進英語課堂沉默現象。英語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時,要著重于過程性評價,對積極參與的學生給與及時有效的評價和反饋,反饋的語言不宜單一,應以鼓勵性為主,在學生發言后可給與肯定和表揚;同時結合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方式也可以主觀運用為主,促進學生的表達愿望。此外,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平衡學生在活動中的流利度和準確度,不同的課型和活動要有不同的側重點,注重活動的整體性,不能一味的抓住學生的小錯誤不放,挫敗學生課堂發言的欲望。
二、打破英語精讀課堂沉默現象的對策
作為一名高校英語教師,同時也是一名英語精讀課堂的施教者和組織者,我們應該著力于解決目前的課堂現狀,迫切地尋找行之有效的途徑來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將學生的主題地位發揮到極致,最終提高課堂效率,達到師生共贏的效果。
1.課堂環節設計合理,圍繞學生興趣展開,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作為一名任課教師,尤其是英語精讀老師,需要大量的時間備課。英語精讀課程著力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因此,課堂各個環節的設置尤其重要。任課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圍繞學生可能的興趣點展開,打破課堂沉默現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任務驅動使人人有事做,“拇指”教育貫穿課堂始終。
英語精讀課堂的信息量較大,任課教師在設計課堂環節時,多設置任務供學生去小組討論并總結提煉觀點,任務的難易程度符合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整個課堂要讓學生有事做,在課堂參與中找到滿足感和自信。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參與,不管結果如何,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和表揚,讓“拇指”教育貫穿整個課堂環節,不斷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打破課堂的沉默。
3.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知識素養,真正做到“學高為范”。
在教書育人的路上,教師要不斷自我學習,堅持充電來提高自身知識素養。教師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和精神世界。教師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底蘊也能感染學生,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敬重和崇拜感。因此,在課堂上,有著豐厚知識底蘊的教師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堂知識的盛宴,也會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欲望。
總之,教師應該從了解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等途徑科研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英語精讀課堂不再單一和沉默。
參考文獻
[1]張小芳.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沉默現象和應對策略研究[J].商業文化,2021.03:98.
[2]王莉.打破中職英語課堂沉默的實踐與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10:202.
作者簡介
冉東青(1984.05-),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河北外國語學院國際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年河北外國語學院校級課題“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打造高校英語精讀課堂”的最終研究成果,課題編號:HW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