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梁虹
◆摘? 要:馬克思將社會時間分成勞動時間和自由時間,通過二者的辯證關系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人們利用自由時間實現個人的自由發展,進而實現所有人的自由發展。當今社會,“內卷”和“摸魚”兩種社會狀態,反映了“勞動時間”和“自由時間'相互延拓,啟示我們珍惜自己的自由時間。
◆關鍵詞:自由時間;勞動時間;異化;內卷;摸魚
1馬克思的時間觀
馬克思理論一個劃時代的特點就是,其整個理論體系都是以現實中的人為出發點,揚棄了古典哲學中抽象的人的概念。馬克思的時間觀也體現了這一點,他曾言:“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 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 而且是人的發展的空間 。”他將時間和人的發展空間聯系起來,揚棄了人的異化,著眼于人自身的發展,賦予時間以人的自由發展和解放的意義。
馬克思的社會時間包括勞動時間和自由時間兩個部分。
在勞動時間里,人本身只是作為主體存在著,只是作為勞動形式存在著。其中,勞動時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是指生產維持勞動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時間以外的那部分勞動部分。
自由時間是“不被生產勞動占據的時間”,因此,自由時間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2“內卷”和“摸魚”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盡可能地爭取全人類的自由時間,這些時間可以被用來發展科學技術,藝術和人的思想精神,對推動人類歷史發展有巨大的價值意義。在社會生產力已經取得很大發展的今天,自由時間和勞動時間的相互轉換成為了新的時代問題。
內卷,就是主動或者被動地把自己的自由時間轉換為剩余勞動時間,這種時間只為資本家產生價值,而不對勞動者產生價值,故這是一種異化的表現。
摸魚,就是把自己的剩余勞動時間甚至是必要勞動時間延拓到自由時間。
“摸魚”其實是一種反內卷的方式,在沒有產生負的外部性的情況下,在被內卷的時代洪流裹挾前進的情況下,這種抗議是有意義的。勞動時間是自由時間的基礎,自由時間提供生產力發展以及經濟·迅速增長的可能性,只有在勞動時間中才能轉化為現實性。
3“內卷”和“摸魚”的深層原因
“內卷”是主動或者被動地將自己的自由時間轉換為剩余勞動時間以進行競爭,這一前提是有一定的自由時間。在生產力落后的時期,除了極少一部分人自由時間較為充裕。大部分人的社會時間都是必要勞動時間,日常生活都難以維持,是無法“內卷”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必要勞動時間轉換為了自由時間,人人都有能力“卷”了。因此,“內卷”在當今社會極為盛行。
破內卷之局,最關鍵的就是讓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轉變。在有限的生命里,拒絕當追求“及時回報優先”的目光短淺的人,而是意識到人的本體性和個體本身的豐富性,進而把自己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看自己創造的社會價值。而這些價值的創造,依賴于人對于自由時間的利用。因此,自由時間是人的生命之所在,破內卷之局,當力爭自由時間。
大學生的“內卷”和“摸魚”
通過馬克思的時間觀來分析現代社會的“內卷”和“摸魚”,似乎只適用于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其實不然,馬克思的必要勞動時間和大學生的必要學習時間,以及兩種情況下的自由時間存在著高度相似性。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自由時間的關鍵是,這段時間是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用來從事科學技術,藝術,以及人類精神文明的一切相關領域以便得到自由發展的時間。正因如此,人類歷史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是來源于自由時間。對大學生而言,其最重要的任務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本身,而是學以致用,利用自己所學創造社會價值,歷史價值。也就是說,對大學生來說,重要的不是像中學那樣刷題卷績點,而是從社會中的人的角度來看自己創造的社會價值。
從各學科的科研角度來看,衡量一位科研工作者是否優秀,亦決不在于其獎項和名譽,而在于這個領域所做出的貢獻。季羨林先生有言,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從馬克思的角度來看,也許是,其做出的利于推動生產力發展的貢獻,對于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的貢獻。
所以和前面類似的,必要學習時間,即用來學習課內知識以達到可以運用的時間,與必要勞動時間是類似的,這是掌握所學知識所必須付出的時間;自由時間,即可以學以致用,用來發展科學,藝術等方面的時間,甚至是用來參與科學研究的時間,與前面談到的自由時間是類似的。在這里,必要學習時間仍然是自由時間的基礎,只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基礎才能夠確保運用時的準確性,而自由時間是必要學習時間升華的必要條件,在自由時間充分發展自己的學科素養,拓寬自己知識的寬度,延展知識的深度,才能更高效地達到融匯貫通,學以致用的狀態。因此,必要學習時間和自由時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創造價值。
具有可塑性的,活的時間,自由時間,正是我們的生命之所在。珍惜自己的自由時間,不要輕易讓其受侵占;善于利用這有限的自由時間,不要讓自己后悔。而如何利用這有限的時間,是每個人的選擇,正是這些選擇,塑造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特性與個性。因此,不要淪為別人的工具,淪為物的囚徒,淪為異化的人。而是應該充分利用自由時間,努力去實現個人的個性自由,實現個人的共產主義。而這一點,對于社會的明日之光,國之棟梁——處于大學階段的莘莘學子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內卷”和“摸魚”是面對現實世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本質上反映的是人們對于“自由時間”的認識。只有最大限度地爭取自由時間,人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充分發展自己,才是擺脫奴役和束縛的自由人。
參考文獻
[1]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
[2]季羨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J].知識窗,2013,000(007):P.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