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清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管理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啟蒙人和領路人,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對學生的成長關系極大。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而且對學生要有“愛心”,教育學生要有“恒心”。
一、熱愛本職,樹立責任心
班主任對本職工作的深沉的熱愛,是做好班工作內在情感基礎。它使人們在從事班工作時,勞而不怨,精神上保持愉快、亢奮。熱愛本職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精神上的層次,不能僅僅是一種感情,而必須轉化為忠于職守,樹立強烈的工作責任心。這從一定意議上來說,就要求班主任要“勤”。譬如:班主任勤跟班多到場,能及時地了解學生的“現場”表現,對好人好事就能及時地予以肯定、表揚,對不良行為就能及時地予以制止、批評。這樣,班主任得到的“材料”既“新鮮”又真實。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一天中午,我午息后依慣例到班級巡查,剛上樓梯,就聽到教室里亂哄哄的,我快步踏進教室,眼前的景象令我一時無話可說了,只見一位學生因身體不適吐了滿地臟物,班長和一小組長在主動清掃,看看其它同學,有的捂著鼻子,有的好像在嘟囔著什么。我安頓好班中的情緒后,把那位有病的學生送到學校附近的衛生站,經醫生診斷患了急性腸胃炎,下午班會課,我抓住這一契機,因勢利導,在班中舉行“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該怎樣做?”的主題班會,同學們在會上暢所欲言,對班長、組長這種不怕臟、樂于助人的精神深表敬佩。同時,也令那些捂著鼻子,小聲嘟囔的學生深感慚愧。事實證明,由于我勤跟班,就能及時掌握班中的一切情況,既使那位患病的學生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又使全班學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熱愛學生,傾注愛心
俗話說:“教者父母心。”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必須具備愛心,具備一顆父母愛孩子般的愛心。其實,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具體表現。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溝通師生思想、情感的紐帶。教師對學生的愛心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它可以彌補教師教育才能的不足;可以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可以使教師良好品德長久地影響和保存在學生的心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這是很有見地的思想。我國著名的小學教育專家丁有寬老師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真理。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要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班主任,要把班主任工作干好、干出色,對學生傾注愛心具有極端重要性。我任四年級班主任時,班中有個學生小林,他頭腦靈活,能說會道,但紀律散漫,作業一蹋糊涂,且有小偷小模的行為,為徹底挽救小林,我端正了教育思想。我覺得,后進生中的多數都是希望得到溫暖和幫助的,需要班主任做艱苦的個別教育工作。在與他談話中,我感到這位學生心理狀態復雜多變,盡管有傲慢驕橫的表現,但卻存在自卑自棄心理。于是,我就從愛護和尊重這兩方面入手。由于他手腳有皮膚病,呈紅色并有異味,一般人都比較怕,有意避開他,加之他平時得罪人多,所以,在班上同學既怕他,又討厭他,許多人都不想跟他坐在一起,他在班上顯得很孤單。我尊重他,沒有半點挖苦他,而是多次進行個別教育,嚴厲批評,指出其缺點,我還找了幾個學生干部在日常學習中多幫助他,使他感到班主任沒有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而歧視他,而是愛護、尊重他的。有時他的脾氣很暴躁,我就注意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力求心平氣和跟他談話,使他很受感動,知道我內心是很想他學好、做好。為恢復他的學習信心,當學校舉行講故事比賽時,我有意識推薦小林參加,幫助他練講,鼓勵他,結果小林奪得第一名。小林初次嘗到了成功的甜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在勞動課中更是一馬當先。畢業前夕,小林送給我一張卡片,上書:敬愛的老師,是你把我從懸崖邊拉了回來,今后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您真誠的教誨。小小卡片,寄托了師生之間的無限情深。實踐證明,教師全身心地愛自己的事業,愛自己的學生是教師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三、教育學生,確保恒心
美國人富蘭克林說得好:“有耐心的人才能達到他所希望的目的。”不錯,凡事不可半途而廢,我們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確定“抓反復、反復抓”的思想,以滿腔熱情和極大耐心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成功才有保證。
我剛接手當五年級這個班的班主任時,我發覺班里有幾個同學早晨自習課經常遲到,一星期有兩三次甚至更多,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通過深入了解,知道其中一位同學確實離家較遠外,其余的都是僅僅為了貪睡而誤事。掌握了這些基本情況后,我就分頭找那幾個同學作了詳談。對離家較遠的那位同學,我勸他盡量早睡早起,還與其家長取得聯系,希望家長協助做好督促工作。對另外幾位,則規定今后不得再因貪睡而違反紀律。以后,我堅持每天自習課鈴一響就站在課室門口,專門觀察記錄他們的表現。第一天他們照例有人遲到,一分鐘兩分鐘不等,總算比以前提早了,我當眾表揚了他們。第二天,他們當中只有兩個在上課鈴聲響過后匆匆趕回課室。第三天,再沒有一個同學遲到……這說明只有熱愛學生,有恒心,才能有收獲。
正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里的“心”,是教師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基礎;愛心則是一股無形的動力,使學生主動親近你,樂于接受教誨;恒心乃一切事業成功必不可少,做學生工作,講究的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三者結合,無往不勝,無堅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