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天地君親師”曾在很長一段歷史時間里作為人們祭祀的對象。因此,教師在中國人的眼里不僅僅是一個傳授具體知識或技能的職業,更是一位可以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指明方向的引路人。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作為高校教師,只有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才能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作為學生通往成年人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高校教師要通過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來克服一些自身作為個體的“人”的弱點,提高自我的人格境界。本文以高校教師作為研究對象,討論作為為國家培養專業人才的高校教師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對自身成長及職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職業道德修養;高校教師;教師發展;師生關系
《高等教育法》第四條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第五條進一步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校教師是一個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群體,有著學歷高,業務水平專、精、尖的特點。扎實的學識、授課的能力、良好的個人道德修養、專業的職業素養,對于一名擔負著新時期新任務的高校教師來講是缺一不可的。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的社會角色要求教師對個人的成長不能停留在專業技能上,而必須要上升到道德層面,因此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不是“高要求”,而是“基本要求”。
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內涵
(一)作為“做老師”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如果將“教師職業道德”理解為是一種“做老師”所應當遵循的規矩和道理的話,那么所謂教師職業道德就是教師在教書育人的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即“為師之道”。它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教師職業行為和職業關系中的特殊表現【1】。當代社會,教師作為一項服務于社會的職業,具有較強的公眾性,教師的行為不僅受學生、家長關注,還會受到整個社會的普遍關注。因此教師除應具備相應的資歷標準,如學歷文憑、資格證書等,還應嚴格遵守這一職業的行業規范?!督處熉殬I行為規范》在思想道德行為規范、教育教學活動行為規范、人際交往行為規范三方面對這一職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除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術與授課技巧以外,遵守應當自覺遵守教師職業行為準則。
(二)作為教師內在品性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如果我們將“教師職業道德”理解為作為作為教師應當具有的內在品性,那么所謂教師職業道德就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將“做教師”所應當遵循的原則和規范內化為自己的個體人格品質,然后再通過自己教書育人的德行表現達到既有益于學生成才成長,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自我完善個體人格品質和提升人生境界的精神需要的主體性追求的行為。在百度百科中,教師一詞被歸于兩個“所屬類別”中:一是詞匯、二是文化人物。筆者對這一歸類的理解是:作為詞匯的“教師”指一種職務、這一職務的工作任務是將具體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授課對象。而作為文化人物的“教師”則肩負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全方面責任,除了教授學生知識與技能,還要傳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教育最好的途徑便是言傳身教,作為學生成長道路的引路人,想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教師就必須對自身提出高要求,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修養,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職業道德修養對促進教師發展的意義
(一)高校教師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有利于建立健康的“職業觀”
高校教師作為普遍學歷層次高的一個群體, 有著思想活躍、學習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特點,而這些優點僅僅是成為一名合格人民教師的一部分條件。教師的職業生涯是一個不斷努力提升自我水平、不斷付出勞動耕耘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相較其他職業應多一份犧牲精神,應心懷理想與信念,不僅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應對自己的職業有一份正確的認識與真摯的熱愛。特別是剛走出校門不就的青年教師更需要了解、學習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首先做到自我的成長,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達到身心的健康發展發展。
(二)高校教師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有利于構建健康融洽的師生關系
不同于中小學的師生關系,高校教師面對的群體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因此在大學教育的情境中,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也不會是絕對的權威,師生關系更強調民主與平等。作為教學關系中的主導方,教師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會使自己在一對多的教學活動中面對性格不同、學習能力不同、道德修養不同的眾多學生時更合理地處理各種突發情況,減少師生之間的矛盾,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而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師生交往效果。同時,除了課堂上與教學相關的交流,教師也有義務在課外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幫助調節學生之間的矛盾,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和諧的默契的師生關系會對教育教學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反之,師生關系緊張,會干擾教育教學活動。
(三)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是高校教師個人修養的內在需求
高校教師的師德評價是通過社會輿論、教育傳統和高校教師內心信念等形式進行的。社會輿論會對教師的個人成長起到一定的干擾因素,特別是現代社會,隨著自媒體影響的擴大,教師早已不是象牙塔里面的職業。從教學能力到師德師風,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著學生與社會的監督。這就要求教師要追求更加全面的個人修養。同時,高校教師還擔負著研究者與服務者的角色,除完成教書育人的工作,更要對社會肩負起一份責任,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加強對這一份責任的認可度才能保證工作的激情,一方面可以隨時保持思想不落后隨時跟上學術前沿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以積極努力地態度做科研。反之,如果在思想上對這一份職業缺乏全面的認可、對一些道德上的要求不以為然,必定會導致在工作過程中缺乏驅動力,對教師自我的成長是不利的。
(四)高校教師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教師職業道德是一個新時代的詞匯但中國傳統文化中向來對教師的言行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墩撜Z.子路》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應以身作則,以自身的言行作為表率影響學生。同時又要“循循善秀,誨人不倦”,耐心、細心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要做到“因材施教,務求實效”。對于高校教師來講,要在大班的課堂模式中予以學生平等的教育權,“有教無類,親徒愛生”。因此,高校教師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不是一個新要求,而是身為教師這一文化的傳承者對傳統美德的一種繼承與發揚。
三、結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十分重視師德的建設,國家對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隨之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并成為關涉“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關鍵。教師作為完成這一使命的特殊主體,其師德起到決定性作用?!督處煼ā泛汀陡叩冉逃ā芬蠼處煴仨毦哂辛己玫穆殬I道德素養。對于國家來講,高等教師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等人才的使命,因此高校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知識技能更應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才能不辱使命,承擔起這一神圣的職責。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西南高校師資培訓中心.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第二版)(2012)[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
[2]張宏書.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及舉措[J].學習月刊, 2014.(16).
[3]熊慧珺.論高校青年教師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方法和意義[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4).
[4]吳東.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及方法[J].大眾科技,2019.(11).
[5]李桂霞.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意義與路徑[J].教師教育論壇,2020.(07).
作者簡介
張麗娜(1982.05-),女,貴州思南,土家族,碩士研究生,未評級,藝術學(古箏演奏),興義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