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赫男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推進,教育不斷走向國際社會,與世界接軌。由此出現普通高中國際課程,但普通高中國際課程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困境,對一個城市以及一所學校來說,需要考慮是否在普通高中引入國際課程,從而提升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除了要考慮城市經濟實力、學校辦學目標以及社會響應力,還應考量政策取向因素,確保普通高中國際課程有效引入和開展。
◆關鍵詞:普通高中;國際課程;發展困境;政策取向
隨著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斷加快,中國不斷融入世界,由此促進了教育也要實現國際化,才能提升教育質量。在普通高中引入國際課程,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要求,能豐富學生對國外教育的理解,但當前存在較多問題,需要重點分析。
1普通高中國際課程存在定位方面的發展困境與政策取向
1.1定位困境
普通高中國際課程存在定位困境,學校在引入國際課程時,沒有進行清晰的定位,從而影響課程引入的質量。普通高中國際課程的定位應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要了解學段的屬性;二是定位要符合課程內容。具體來說,普通高中教育的屬性是大眾化的,目的是提升國民素質,實現學生終身發展;同時國際課程還應符合高中學生的生理特征。國際課程在普通高中具有重要價值[1]。舉個簡單的例子,IB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強調個性化和靈活性,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的能力,體現出個性化的教育要求。
1.2定位的政策取向
普通高中國際課程的引入應重點考慮學生的需求,無論是本土課程還是國外課程,目的都是育人,培養高中生的國際素養。所以從定位著手來看,國際課程的政策取向以育人以及課改為主。政府應找到國際課程中存在的有價值的內容,并將其應用在國內的課程改革上;學校應熟悉國外的課程資源,并有意識的將其與學校的課程設置相結合,開展校本化的改造;學生要了解國際課程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的在學習國內課程的基礎上拓展國際視野。
2普通高中國際課程存在監管方面的發展困境與政策取向
2.1監管困境
普通高中國際課程存在監管困境,在國際課程引入熱情不斷高漲的當前,需要明白監管問題十分突出,缺乏有力的引導,將不利于國際課程的引入。一是在審批權責方面,教育部能直接審批國際課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也能審批,但由于審批國際課程的權利沒有明確確定,所以國際課程數量在普通高中教育中較多,沒有考慮學生的需求以及學校的辦學條件,這樣一來,國際課程量大而不優;二是生源以及師資力量無法匹配。國際課程在招生時門檻較低,以學費為基本的招生條件,沒有經過擇優錄取,國外課程在生源上存在問題;此外,師資、經費等要求不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國外課程上適應性差;三是缺乏有效的而監督以及考核方式,國際課程的資質得不到有效保障,教學質量、教學方案不利于國際課程的開展。
2.2監管政策取向
面對當前存在的監督方面的發展困境,在政策取向上應重點突出監管的措施。教育行政部門應明確對國際課程的監管職責,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規范課程引入的要求,包括國際課程開設的價值、指導原則等;各省市教育部門應結合各地以及各學校的發展實際審批國際課程,發揮監管職能;提升國際課程學生以及師資力量的建設條件。將學生以及教師進行考核,按照國外課程的相關要求選擇學生以及教師,優化教師的專業素質,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普通高中國際課程存在本土課程方面的困境與政策取向
無論是國際課程還是國外課程,其最終的目的都是育人,達到教育學生的效果。為了突出國外課程的優越性,而放棄本土課程,這是舍本逐末的表現,不利于教育的整體發展。普通高中國際課程還無法理清與本土課程的關系,由此出現發展困境。首先是壓縮本土課程,國外課程的比重不斷加大,本土課程的比重不斷縮小。有調查發現,普通高中的本土課程高一以3:2的比例來設置,高二直接壓縮了一大半[2];二是混淆本土課程與國際課程。本土課程與國際課程在性質以及功能上存在顯著差異;三是去中國化。為了開設國際課程,不惜將本土課程弱化,去中國化,讓學生完全脫離本土教學環境,這對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以及文化價值觀是不利的。
因此,普通高中在引入國際課程時應處理好國際課程與本土課程之間的關系。從育人的角度出發,思考利于學生學習的課程設置。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在國際課程的引入上就正確的處理了國際課程與本土課程之間的關系。高一設置國際課程預備課程,采用劍橋IGCSE課程體系改良設計,從而為學生的國際學習打下基礎;高二、高三在學習中文學科的基礎上,設置IBDP國際文憑課程,按照IB課程的相關要求,讓學生選擇六門基礎課程,同時還應掌握三門核心課程,這樣一來,學生的本土課程學習了,國外課程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同時學校還應思考本土課程與國際課程之間的共同點,通過整合的方式推進國際課程與本土課程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本文課程的過程中學習國外課程,逐漸推進學校的課程教學改革。
4結束語
改革開發不斷深入的當前,中國加強了與世界的交流,國際化教育的步伐也逐漸被提上日程。普通高中的國際課程在引入的過程中存在發展困境,表現在定位、監管以及本土課程關系確定方面,那么就國際課程當前存在的發展困境來說,需要從政策取向上去研究和解決,試圖發揮本土課程與國際課程育人的目標,在培養學生文化價值認同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國際素養。
參考文獻
[1]望江平.普通高中國際理解教育選修課程的開發與實施[J].知識文庫,2020(20).
[2]劉威.公辦普通高中國際班的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J].天津教育,2020(9):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