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麥麥提力 羅毅 馬偉 趙耀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830011
1.1 羊傳染性膿皰的發病特點羊傳染性膿皰口炎具有較強傳染性,羊口瘡病毒是主要病因,該病毒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可以耐受寒冷的低溫環境。該病屬于人畜共患疾病,綿羊和山羊等為主要宿主,發病率最高為三到六個月的小羊,如果養殖密度較大,也會提升患病的概率。病羊攜帶病毒,會對養殖場地環境進行污染,通過飲水、草料、用具等多種途徑間接或者直接接觸傳染羊群。該病主要通過皮膚、黏膜等位置的創傷進行開始感染,一旦羊感染這一疾病,就會快速擴散到整個羊群中。
1.2 發病表現
1.2.1 唇型患病羊的病變部位在口唇位置,這種類型是較為常見的羊傳染性膿皰口炎病癥表現。在發病初期,病羊的口角、口腔內部、唇部、眼瞼等位置,會有紅色斑點出現在黏膜、皮膚等處,隨著病情逐漸加劇,紅色斑點會轉變為丘疹并逐步向著膿皰轉變。在羊患病以后食欲會明顯下降,并有水皰、膿皰等出現在口腔內部,嚴重損害口腔黏膜和牙齦等。如果發病癥狀較輕,在發病一段時間后,患病位置會結痂脫落。但如果病情嚴重,就會逐漸形成膿皰,并且反復出現難以消退,這個過程中的壞死的組織會形成黃色的疣狀結痂,并且產生大面積的龜裂現象,在患處還會形成肉芽增生,病羊會感覺到疼痛,食欲明顯下降。
1.2.2 蹄型在羊傳染性膿皰口炎產生的唇型病發以后,在發展一到兩周時間以后,會逐漸形成的蹄型病變,綿羊是主要發病羊群,單蹄病發是常見的現象,也會產生多蹄發病的現象。在羊感染疾病以后,會有丘疹、膿皰等會出現在蹄叉、蹄冠等位置。在這些位置或者系部皮膚表面會產生潰瘍,是由于膿皰破裂所引起的。在病情逐步發展以后,會逐漸形成激發細菌感染,從而導致羊產生腐蹄病,在病羊的關節、肌腱等深部組織中,會產生化膿現象,影響羊的正常行走,臥地以后難以正常起身。
1.2.3 外陰型在羊傳染性膿皰口炎疾病中,還有一種較為少見的病例類型就是外陰型。在患病公羊中,主要表現為陰囊腫大、潰瘍、膿皰等現象,在患病母羊中,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膿性物質和黏性物質,同時伴隨陰唇腫脹和周邊皮膚潰爛現象,在母羊乳房上,也會產生爛斑、膿皰等病狀。在母羊患病以后,會影響其哺乳功能,并通過乳汁還會將病毒傳染給小羊。為了確保診斷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借助血清方法方面的支持。
2.1 羊傳染性膿皰的預防
2.1.1 做好羊舍日常的清潔工作首先,將充足的營養提供給母羊,對羊羔、母羊的抵抗力予以提升,保證充足的奶水供應,可以選擇一些免疫因子添加劑、功能性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作為添加物添加到飼料中。關注山羊的居住環境,保證羊舍具有通暢的室內通風、干燥的空氣、舒適的場地、合適的溫度等,對墊草進行及時更換,結合山羊實際成長狀態,更換足夠大和舒適的草墊,避免病原在長期使用的草墊中滋生。科學開展山羊飼養管理工作,盡量采取封閉式管理方法,避免污染的細草料,保證山羊攝入充足的營養杯。
2.1.2 嚴格控制引種過程在羊養殖工作中,最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對新羊、種羊的引進,需要嚴格禁止引進帶病羊,在源頭上予以控制和預防。在引進過程中,需要按照檢疫標準嚴格開展檢疫工作,針對存在的疫情的地區,禁止引進該地區的羊。同時,在引進新羊、種羊以后,需要進行半個月的隔離飼養,協調配合隔離觀察和檢疫工作,確保新羊檢疫合格并適應全新養殖環境后,正式投入羊舍中共同養殖。
2.2 傳染性膿包病的防治
2.2.1 做好防疫疫苗接種工作在實際養殖工作中,需要重點開展防疫疫苗接種工作,主要應用羊口瘡病毒弱毒疫苗和綿羊山羊口瘡弱毒凍干苗等疫苗進行接種。結合病羊患病情況、生長發育情況,針對疫苗注射量進行合理控制,保證充分有效預防和控制羊傳染性膿皰口炎病毒的傳播。同時,在預防羊傳染性膿皰口炎過程中,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全面落實各項措施,對各項工作細節進行科學處理,保障順利有效實施各項羊傳染性膿皰口炎的預防工作,對養殖戶經濟效益予以充分保證。
2.2.2 傳染性膿包病的治療針對已經患病的病羊,需要在發現以后第一時間實施隔離,針對病羊活動過的區域,采用0.05%過氧乙酸實施消毒,每天定期開展一次消毒工作,避免膿皰病毒大范圍擴散到羊群中。對病羊患病位置的創傷皮膚,需要實施清洗消毒,主要選擇紫藥水、魚石脂軟膏、碘甘油等進行清洗,使用這些藥劑時需要充分結合病羊的生長發育情況和體重,以便加速患處傷口的恢復。在治療工作中,選擇10%病毒靈針對患病羊進行肌肉注射,每天進行兩次注射,通過肌肉注射可以實現最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從而有效控制和治療羊傳染性膿皰口炎疾病。
2.3 發病較輕患羊的治療確定羊感染傳染性膿皰口炎以后,采取下列幾種方法進行處理:
用濃度為70%的酒精對患處消毒并擠出其中的膿液和滲出物,利用復方土槿皮酊進行噴灑,每日重復上述操作兩次、持續2d 即可見效,病情較輕的羊基本可以進食,經過7d 恢復期基本痊愈。
將痂皮刮掉、利用0.2%高錳酸鉀溶液集中沖洗患病位置,同時利用冰硼散和碘甘油進行涂抹,連續3~5d 執行上述操作,每天抹兩次基本可以見效。
要利用5%碘附棉花球每日對患處進行清理,3~5d 后基本可見效,而對于體溫過高的羊可以利用安乃近和頭孢噻呋鈉混合注射,達到降溫的作用,可能出現病癥的羊群應利用板藍根等進行肌肉注射,避免病情進一步傳播。
用濃度為 0.5%高錳酸鉀棉球對患病處進行清理,并用雙料喉風散進行噴灑,3~5d 即可見效,有必要的情況下可注射青霉素和板藍根注射液,保證病情較輕的羊快速恢復。
2.4 發病較重患羊的治療針對全身癥狀嚴重的羊,獸醫可采取以下兩種方法進行治療處理:
青霉素等抗生素進行注射,在發現患病羊出現體溫過高情況時,利用氨基比林注射液與青霉素注射液混合注射,而對于已經無法進食的病羊可以利用氨基酸葡萄糖等營養藥物提供生命支持。
每天給病羊注射2~5ml 的地塞米 松、4~6ml 的 VC 和4~5ml 的VB 等一系列藥物,2~3d 即可起到比較可觀的效果。
給病羊灌服口炎清沖劑,根據羊的體重判斷藥品用量即可,成年羊的用量基本為每只羊25~30g、而羔羊為每只10~20g,同時利用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并向患處涂抹云南白藥粉,經3d天治療基本可以解決問題。

在我國基層畜牧養殖工作中,羊養殖業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在實際養殖工作中,羊傳染性膿皰口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并且會嚴重影響羊的正常進食和行走,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會嚴重損害養殖戶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