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高中玉
(1.河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1;2.河北師范大學附屬田家炳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91)
加速度是高中物理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測量加速度的實驗教學中,往往采用打點計時器和紙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間接測量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如果能運用高中物理中較為基礎(chǔ)的知識、簡易的材料,進行實驗方案的設(shè)計和整合,并自制教具——加速度測量尺,引導學生去解決相對復雜的問題,就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基于設(shè)計一個能直接讀出運動物體加速度的實驗,我們采取了如下方案.
(1)如圖1所示,在小車上方豎直固定一個半圓儀(量角器),其直徑邊AB與軌道平面平行.

圖1
(2)OO′是扁桿.以O(shè)點為軸可繞轉(zhuǎn)軸1沿半圓儀的圓弧軌道轉(zhuǎn)動,O′處卡槽可固定于圓弧上任何位置.頂端O′處(見圖2)有豎直短管可放入小球;輕質(zhì)L形長板有轉(zhuǎn)軸2(見圖2),可繞上端O′點在半圓儀所在的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當L板豎直后,將小球封閉在短管中.運動到某點,向后阻擋L板上端,管口開啟,釋放小球.

圖2
(3)在小車上表面半圓儀下方,平鋪條形板AB(見圖1),在AB上鋪有白紙條、復寫紙條并固定.當小球從短管中釋放后落到復寫紙上,白紙上會記錄小球的落點P.在半圓儀靠近底部的側(cè)面沿OA、OB方向分別粘貼有顯示距離的毫米刻度尺(零刻度線在O點),可以直接讀出落點P到O的距離.
(4)無論小車在水平軌道(見圖3),還是傾斜軌道(見圖4),扁桿OO′總是豎直固定.

圖3

圖4
(5)O在AB面上,從釋放點(管口)到點O的高度差y1=9.8 cm(見圖5,小球豎直下落的距離為y1).
(1)當小車在水平軌道時,可用鉛垂線調(diào)整扁桿OO′豎直,并固定.
如果小車勻速運動,a=0.釋放小球后,小球做平拋運動,但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與小車的速度相同,小球?qū)⒙湓贏B上的P點.
如果小車向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設(shè)加速度為a,釋放小球時,二者有共同的瞬時速度為v0,小車和小球的運動過程如圖5所示.

圖5
小球做平拋運動,水平位移為

豎直位移為

小車勻加速運動的位移為

則落點P到O點的距離由(1)、(3)式可得

如果選擇合適的慣性參考系,上述證明過程會比較簡單.
當釋放小球時,二者有相同的瞬時速度為v0,選擇對地水平速度也為v0的慣性參考系來研究二者的運動情況,如圖6.

圖6
對這個參考系而言,二者水平方向初速度均為零,小球在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位移為

小車沿參考系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水平位移為

(2)當小車在傾斜的軌道上做勻加速運動時,再次調(diào)整扁桿OO′至豎直方向(見圖7),并固定.當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釋放小球,二者沿斜面運動的瞬時速度為v0,為方便證明,仍選擇對地水平速度也為v0的慣性參考系來研究二者的運動情況.在這個參考系中,二者初速度均為零,小車沿斜面運動位移大小為x車,小球沿豎直方向運動位移大小為y球.

圖7
據(jù)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等時性和獨立性可知(見圖7),小球在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的位移為

小車沿斜面方向勻加速運動的位移為

(1)設(shè)計思想.利用運動的合成和分解具有等時性、獨立性,選擇合適的參考系,使兩個分運動成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位移的比值等于加速度的比值,將加速度的測量轉(zhuǎn)換為位移的測量.
(2)教具設(shè)定小球的下落高度為9.8 cm;而相對位移的數(shù)值就對應(yīng)加速度值,也就是說可直接讀出加速度的數(shù)值,數(shù)據(jù)處理非常簡單.小球下落時間約為0.14 s,若小車做變加速直線運動,測得的加速度可視為小球剛離開小車時小車加速度的瞬時值.
(3)在透明半圓儀側(cè)面的下方粘貼了標準的毫米刻度值,可以直接讀數(shù),不必另外配備其他測量工具.
(4)設(shè)計原理不涉及高科技手段,操作簡單易行,在學過運動的合成和分解后展示該教具,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