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對新農村建設事業的不斷推進,農村在經濟水平、文化教育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在如今市場經濟轉型升級及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1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現代化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不僅應與農業生產活動緊密貼合,更需與市場經濟相適應,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升級,農業經濟管理應與時俱進,其管理理念的現代化轉變也成為了必然趨勢,特別是在現如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時代背景下,為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使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更多的問題與挑戰,農業生產除了需重視產品質量及產量外,還應重視農產品經營管理及深加工行業的發展。
1.2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到社會生活中,提升了經濟效益。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推動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有效舉措,更是農業經濟管理革新的重要內容之一,信息技術不僅提高了農業科研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效率,而且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要想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必須重視信息技術的融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應用。
1.3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化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創新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適應農業及市場的發展變化,其改革創新方向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創新及管理模式的創新,對于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創新與完善,應以農業發展實際為核心,以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為導向,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改進與優化,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制度保障;而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應從管理理念的轉變入手,在突破傳統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合理融入精細化管理思維,并綜合考量農業發展及農業經濟管理實際需要等因素,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方法進行不斷調整。
2.1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
隨著中國進入了新常態發展階段,市場經濟逐漸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國家對新農村建設工作及農業經濟發展給予了支持,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方面,很多偏遠地區并未建立起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從而導致農業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等一系列問題,對當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帶來了較大影響。除此之外,管理體制沒有緊密貼合市場經濟發展趨勢,也是現如今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之一,不利于充分發揮農業經濟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推動作用。
2.2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素質能力欠佳
管理人員作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和執行者,其專業能力、業務水平及綜合素養對管理工作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目前,部分地區農業經濟管理團隊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理解較為片面,自我提升意識也較弱,難以自覺跟隨行業發展步伐對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補充和提升,影響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效率;第二,部分管理人員專業能力水平、工作經驗及綜合素養較低、工作執行能力較差,難以滿足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需要。
2.3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較差
很多農民由于文化層次及綜合素質不高,很難清晰認識到新農村建設及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他們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認可程度及響應積極性較差,導致很多農業經濟發展方針政策難以切實落實,不僅會對當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成效造成影響,也對當地新農村建設進程及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3.1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創新與完善
在現如今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合理規劃,是推動農村經濟以及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創新與完善除了應貫徹農業經濟發展等原則外,還應重視農業發展理念的轉變及農產品形式的創新。
其次,應重視農產品形式的轉變,也就是通過農產品深加工等技術手段,推動農產品形式的多元化發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并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還有助于農業產業鏈及銷售渠道的拓展,對農業經濟發展及農業生產效益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
3.2大力推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發展
推進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將現代科技和設備合理運用于管理工作中,不僅有助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在農業技術轉化實際生產力及農業生產指導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應加深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認識,提升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意識,并通過激勵機制督促管理人員不斷學習相關新知識、新理念,從而加快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速度。
3.3促進農業經濟的產業化發展
加強農業經濟的產業化發展,是提高農業經濟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首先,相關部門應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狀況及新農村建設需要等因素,合理規劃并推動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及特色產業園區的建設,拓展當地農業生產鏈,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3.4保護農民權益
農民利益管理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農民利益也關系到農民生產積極性及農業經濟發展。農民利益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應從相關制度的改進和完善入手,需要相關部門對農民利益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重視,一方面應根據農業生產實際及行業市場現狀,制定相關政策及監管制度等途徑,提高對農民正當權益的保護力度,另一方面則需了解農民在生產和生活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制定出妥善、可行的解決方案,調動農民的生產熱情,提高政府部門在農民群體中的公信力,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3.5提升農民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
農民群體作為農業生產活動的主體,對農業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加強農民群體文化水平和綜合素養的提升,一方面有助于推動先進農業技術及生產理念的普及和應用,并加快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發展步伐,另一方面還有助于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可以通過專項培訓活動及不定期開展專家講座等方式,提升農民的專業技能水平;相關部門應大力推動職業農民培訓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從而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職業農民,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及新農村建設。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農牧業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站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