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

【摘要】目的:探究對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實施延伸康復護理的影響。方法: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4例為筆者所在醫院2019年8月-2021年2月收治,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前組應用常規護理,后組在前組基礎上應用延伸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自護能力。結果:觀察組自護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行延伸康復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延伸康復護理;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病情較重,危害較大,臨床需加強對該類患者的病情重視[1]。本次我院就2019年8月-2021年2月收治的患者共64例進行對照研究,其中32例接受延伸康復護理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始于2019年8月,終于2021年2月,研究對象為6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隨機分為例數相同的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21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40-77歲,中位(58.39±4.51)歲。觀察組: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41-76歲,中位(58.80±4.32)歲。兩組一般資料(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行延伸康復護理,具體為:(1)組織主治醫師1例、護士5例建立延伸護理服務小組,對其進行疾病相關技能培訓與考核,同時將其績效與考核成績掛鉤;(2)出院前為患者詳細的行康復護理健康教育相關指導,內容需包括對其日常洗漱、上下樓、穿衣、睡眠、飲食、不良習慣以及運動鍛煉等方面的家庭護理指導,以及疾病機理、注意事項、用藥方式等說明;(3)建立微信群聊,定期在群內發送有關疾病護理方面的相關知識,耐心為其解答疑問,同時還可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參與講座,提醒其行日常病情監測等;(4)主動與患者溝通,為其行心理方面的相關疏導,確保其以良好、平和的心態面對治護,同時告知家屬多陪伴、鼓勵、安慰患者的重要性,使其能夠給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支持;(5)每兩周以電話等形式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其病情控制情況,并結合所獲取到的數據適當調整延伸護理的方案與內容。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兩組自護能力。該指標以患者護理后的ESCA(自我護理能力量表)評分為評價依據,量表中共有條目43個,主要為對其自護責任感、健康知識、自我概念以及自護技能的評價,最高172分,評分與患者的自護能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實驗數據采用SPSS24.0軟件處理,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n,%)、“(x±s)”表示,采用X 2、t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自護能力各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3 討論
由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危害較大,若不重視患者的治療與護理干預質量,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猝死率提升,因此需加強對該類患者病情變化的關注度與掌握度[2]。
延伸康復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項具有延伸性、持續性以及擴展性的人性化護理服務,在患者的病情防治中可起到明顯的正向作用。通常該類患者在出院后仍需持續一段時間的治療,同時需在一定程度上調整、約束其飲食與生活等習慣,但多數患者出院后由于不受醫護等人員的監督,因此在用藥、飲食等方面常出現不遵醫囑情況,從而影響到其疾病治療效果[3]。
本次我院將延伸康復護理應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通過組織延伸護理服務小組培訓,出院前為患者行健康知識宣教與生活、用藥等指導,出院后定期為患者發送疾病與治護的相關知識,為其解答疑問并行心理疏導、電話隨訪等措施,更有利于掌握和監督其病情變化,緩解其負性情緒,提升、糾正培養其正確的護理意識與能力,最終可取得良好效果,使其各方面的自護能力均明顯改善[4]。
參考文獻:
[1]張慧弟,鄔海燕,都靜.家庭延伸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自我效能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5):69-70.
[2]師亞楠.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01(09):1695-1697.
[3]樸惠榮.延伸護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和措施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4):233-236.
[4]黃志慧,彭莉普,黃亞童.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對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狀況及遵醫行為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05):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