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亦
摘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通知出臺后,在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文章多維度分析了“雙減”政策落實背景下,湘潭市雨湖區中學生的暑假學習狀態,對如何優化中學生暑假學習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為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生;暑期學習;調查
一、前言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雙減”政策),在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雙減”政策落實背景下中學生暑期學習狀態如何?通過問卷調查、座談了解、個別談話,我對湘潭市雨湖區中學生暑期學習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走訪了市教育部門、市內培訓機構、部分學生和家長,在掌握了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查閱了相關教育文獻研究資料,梳理分析形成基本觀點。
二、當前中學生暑期學習基本狀況認知
從掌握的情況,多維度分析“雙減”政策背景下中學生暑期學習狀況,讓現狀認知更立體、更全面、更真實。
1.站在學生角度,對自我暑期學習情況的認知。對180名中學生暑期學習的調查結果顯示,73 .3%的中學生暑期有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55.6%的中學生認為暑期作業難度和數量較為適中,可以按時按量完成,但也有11.1%中學生認為暑期作業偏難,8.9%的中學生認為作業完成質量不理想。有68.9%的中學生計劃利用暑期參加各類培訓班,并且有55.6%的中學生已經開始補習。在假期需要學習的知識選項中,有86.7%選擇了數學和物理,68.9%選擇了化學和英語,學科類學習需求明顯高于非學科類。還有一部分中學生選擇通過在家自學的方式來強化知識。最受中學生歡迎的學習方式還是邊玩邊學。
2.站在家長角度,對孩子暑期學習情況的認知。大部分的學生家長認為暑期就是給孩子們加油充電的,面對分數決定命運的現實,優秀的學生需要通過補課的方式查漏補缺更進一步,成績較差的學生也需要通過補課的方法奮起直追,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不愿放棄對成績的追求,學生的暑假學習也大多圍繞提升成績這一點來展開。但在追求成績的同時,也有家長表示,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也很重要,會在暑期給孩子安排演講、鋼琴、體育等方面的學習內容。
3.站在培訓機構角度,對中學生暑期學習情況的認知。據湘潭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周報表7月22日數據顯示,湘潭市目前審批備案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共277個,暫停及注銷的學科類機構5個,暑假休業、停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的培訓機構16個;正在營業機構中實施培訓的教師有1463名,其他從業人員有918名;參加學科類培訓的學生總共有25757名。從培訓機構掌握的中學生暑假學習情況來看,假期進行校外培訓是大部分家長和學生的選擇,相對于小學階段而言,中學生學科類培訓的需求明顯旺盛。“雙減”政策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對學科類培訓機構而言無疑面臨“生死考驗”。但有培訓機構認為,在當前上升渠道不變的情況下,為了上個好的高中,一些家長和學生還是希望能通過暑期學習培訓把學科類學習成績趕上來,即使不到培訓機構學習,也會想通過家教等其他方式來提高孩子成績。
三、思考與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在“雙減”政策下,可以從三方面發力,利用暑期學習提升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1.明晰暑期學習目的,使學習方向“正”起來。近代教育制度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所以,有人把學校比作工廠,課堂比作車間,教師比作工人,學生比作原料。這種規模化的生產雖然有利于讓更多人接受教育,但也可能把他們變成千人一面的產品。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創立近代教育制度的人選擇在兩個學期之間安排一個較長的假期,其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回歸社會,回歸生活,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使得他們的個性和才華有成長和發育的空間。因此,暑期學習相對于上學期間的學習,要更自由,更生活化、自主化、多樣化和個性化。學校和家庭要進一步明確暑期學習目的,并圍繞這一目的從暑期作業設計、學習指導到行為管理協同發力,盡量滿足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體現素質教育導向。
2.養成三種學習習慣,使學習能力“強”起來。首先,要引導中學生養成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找準重點,詳略得當,內容符合自身情況,勞逸結合才能夠更加高效的學習;其次,還應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利用暑假查漏補缺,找出自身較為薄弱的知識分,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把知識點串聯起來,有針對性的去學習;最后,應該引導培養終身閱讀的習慣。學校可以給學生列出一個暑期讀書清單,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放下手機從感興趣的書開始,一點點積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利用暑期成好的學習習慣,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有可能在新的學期取得新的進步。
3.注重突出兩個結合,使假期學習“活”起來。于學生個人而言,要注重突出學與用的結合。知識的獲取和內化應該是主動地、自覺地過程,看學生不應該只是被動的學習,而應該注重培養他們把知識應用到生活和實踐中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消化的學習內容會讓記憶更加深刻。學校或家長可以設計多種暑期作業形式,供中學生選擇,激發他們對作業的興趣,并引導他們采取多種途徑完成作業,發揮其創造性。于教育部門而言,要注重突出堵與疏的結合。堵這里主要指由于“雙減”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學校的管控,同時,在暑期中學生課外培訓仍有需求的情況下,應加強疏導。針對當前校外培訓機構良莠不齊的情況,可以先從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市場開始逐步推進,制定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界定標準,細化類別,不按“一刀切”的做法施行,以免產生社會矛盾,引起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從業人員大量失業、機構關停。
參考文獻:
[1]涂艷國·中小學生暑假生活研究——基于武漢市四所學校的調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