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夢婕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靜脈采血人群的心理反應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來我院接受靜脈采血的患者400例,通過對靜脈采血患者存在的心理反應進行分析,并針對不同心理反應的人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此改善采血患者的不良心理。結果:通過對接受靜脈采血患者心理反應分析,常見的不良心理反應包括潛在緊張型、恐懼型、焦慮型、高度緊張型,針對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給予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效果顯著(P<0.05)。結論:當靜脈采血患者出現不良心理反應時,需要為靜脈采血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顯著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在靜脈采血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靜脈采血;心理反應;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35
在臨床治療中,采血是非常常見的一項護理操作,并且通過采血化驗能夠了解患者的病情。但因靜脈采血讓患者的疼痛感比較強,再加之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患者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心理反應[1]。主要源于許多護士在靜脈采血期間,只注重采血操作,而護士靜脈采血者的心理,因此使得患者存在許多心理問題,為了降低靜脈采血者的不良心理反應發生率,需要在靜脈采血期間對患者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以此減輕患者的痛苦[2]。基于此,我院針對選取的靜脈采血患者出現不良心理反應后給予心理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20年9月-2021年3月來我院接受靜脈采血的患者400例,其中男性患者225例,女性患者175例,年齡3-67歲,平均年齡(32.26±1.43)歲。
1.2 靜脈采血
靜脈采血法,找到患者體表淺靜脈,如肘部靜脈、手背靜脈、內踝靜脈、頸外靜脈等,根據檢驗項目和血液標本類型正確選擇采血管,并配備采血針,采取患者一定量的靜脈血液。
1.3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采血時的反應,分析患者出現的不良心理反應。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表格對患者不良反應類型進行整理分析,分析不良心理反應的占比。
2 結果
2.1 靜脈采血中不良心理反應分析
400例靜脈采血患者中,發生潛在緊張型不良心理反應210例,恐懼型不良心理反應45例,焦慮型不良心理反應32例,高度緊張型不良心理反應12例,焦躁不安型不良心理反應15例。詳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靜脈采血是常見的一項護理操作,但對于接受靜脈采血的患者而言,許多患者在采血的過程中感到非常痛苦,并且也會產生許多不良心理反應。目前,在靜脈采血的患者中,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應激源比較多,常見的為疼痛、血液、護士服務態度,其中疼痛是靜脈采血患者不可避免的,因為針頭在穿刺皮膚、血管的過程中,患者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刺痛感,不過患者機體有差異,因此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也不同[3]。血液也是常見的刺激源,主要源于患者看到自己的血液被吸到采血管中,患者的心理會產生緊張心理,在心理反應刺激下,使得患者容易產生不良心理反應。另外,許多護士在靜脈采血操作期間,只注重靜脈采血操作,忽視了患者的心理,因此護士冰冷、生硬的服務態度,讓患者感到不舒服,進而產生不良心理。
根據患者出現的不良心理特征分析,出現心理不良反應的患者,主要分為潛在緊張型、恐懼型、煩躁不安型、焦慮型、高度緊張型,針對上述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其中針對潛在緊張型的患者,護士需要注重自己的言辭和態度,因為此類型的患者自控能力比較強,但如果護士語言不當,依然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心理反應。為此,護士人員要用溫和的態度、柔和的語氣與患者交流,增加護士的親切感。對于恐懼型患者,護士需要了解患者心理恐懼的原因,然后為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多一點耐心安慰患者。切忌不耐煩、生硬語氣與患者講話,更不能使用刺激性的語言或者不負責任的語言,避免對患者心理產生刺激。對于煩躁不安型的患者,由于此類一般為年齡較小的患兒,此時護士要用親切的語言與患兒交流,或者面帶微笑,與患兒接觸,比如拉患兒的手,讓患兒感受到護士的友好,以此降低患兒的恐懼感,避免患兒出現煩躁不安現象[4]。并且采血之前,要與患兒家長們溝通好,讓患兒家長幫忙安撫患兒,幫忙在采血期間對患兒產生損傷。焦慮不安型的患者,在采血前要對患者進行宣傳教育,讓患者了解靜脈采血對病情治療的重要性,以及為什么要采靜脈血,讓患者了解靜脈采血的作用,另外,護士可以先演示一遍,然后看一下別的患者的反應,然后再對此類型的患者采血。而對高度緊張型的患者要緩解其緊張心理,可讓患者平躺放松身心,以此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將患者的心理和情緒照顧到位,可將其不良心理反應發生率。
在本次臨床研究中,我院針對選取的靜脈采血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應進行分析,并對不同不良心理反應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可降低患者不良心理反應發生率。由此可見,在今后實施靜脈采血之前,護士要對患者的類型進行判斷,為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同時護士人員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服務態度,堅持以患者為本,在靜脈采血之前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然后進行靜脈采血,護士的工作將會順利許多。
綜上所述,在靜脈采血患者中,主要分為潛在緊張型、恐懼型、焦慮型、高度緊張型、焦躁不安型等不良心理反應,通過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劉先敏.心理護理干預對門診靜脈采血患兒及家屬的作用和影響分析[J].健康養生,2020,00(02):4.
[2]張桂香.心理護理干預對82例門診靜脈采血患兒及家屬的影響探究實踐[J].心理月刊,2019,14(08):63.
[3]戈凌霞.心理護理在體檢人群靜脈采血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06(03):114-114.
[4]皮祖忍.體檢人群靜脈采血心理溝通的需求與護理干預探討[J].家庭醫藥,2020,00(03):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