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丹丹
摘要:在實際幼兒園工作中,發現當前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不強,各自為政或自得其樂的現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與幼兒的生長環境和性格特點有較大關系,因此,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合作能力培養。《指南》要求教師遵循幼兒學習特點的語境下,嘗試利用游戲來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讓幼兒融入集體、學會合作。因此,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
關鍵詞:幼兒;游戲;合作能力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他們在游戲中不僅能得到一種滿足感,還能從游戲中得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辦法。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這樣的人應具備的重要條件之一是:要有合作的態度,要改變中國人在團體活動中缺乏合作精神,就必須從小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大班幼兒樂于積極參加各種游戲活動,并能按游戲的玩法和規則進行活動,從中體驗著游戲帶來的快樂。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幼兒游戲中合作能力的培養教育,以期拋磚引玉。
一、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大部分孩子在家里唯我獨尊,合作意識這個詞的概念在家里似乎沒有發揮的余地,孩子除了在家里的時間,可以說其它的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因此,培養孩子合作意識的重任落到了幼兒園老師的身上,而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也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從嚴格上來講,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對于幼兒來說,在游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系,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就是合作。建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通過思維和創作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它融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于一體,通過游戲,不僅能豐富幼兒的主觀體驗,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兒在協商、謙讓、交換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實現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兒個性的和諧全面發展。
二、在游戲中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策略與作用
(一)在游戲中,培養大班的合作意識
幼兒之間的交往雖然較為愉快,然而,他們自己卻常常不能明顯感覺到。因此,平時我們看到幼兒能與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協商,或詢問,或建議,或共享,或給以幫助,或求助時,應注意引導幼兒感受合作的成果,體驗其中的快樂,激發幼兒進一步合作的內在動機,使其行為更加穩定、自覺化。當幼兒做出合作行為,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合作學習或游戲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從而使他們愿意更多的人發生更主動地交往。如“老鷹抓小雞”,這也是需要合作直接默契的合作,才能保障游戲的成功開展?!袄销椬バ‰u”中那長長的串小雞每一只都是躲避老鷹的關鍵,任何一只跟不上步伐,游戲就會面臨失敗。
(二)利用偶發事件進行移情訓練,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讓幼兒學會與人和諧相處,與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幼兒想象自己處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動的能力,這就是移情。幼兒的情感認識是直觀的,他們與人交往順利與否,辨別對方的情緒情感,繼而產生共鳴,從而激發和促進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的發展,并抑制攻擊性行為。為幼兒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使與人和諧相處成為幼兒一種內在的自覺需要,從而從被動接受成人要求到主動感受別人的情緒,并由情感的轉化而帶來積極的行動變化。
我們也知道,幼兒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又是社會化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而交往正是發展社會化的最佳途徑。通過交往,孩子逐漸適應自己的伙伴組成的“小社會”,懂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學會正確對待不同的觀點,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并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從而為孩子進入社會打下基礎。因此,在游戲中,我們老師注重引導幼兒考慮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可能產生的影響,讓孩子學習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是你碰到這件事,你會有怎樣的態度,并由此讓孩子意識到同伴對他所持的態度,從而懂得要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設想他人的興趣與需要。通過不斷引導,使幼兒能自己置身于情境中,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體驗到他人正體驗的或設想他人正體驗的情緒、情感,從而產生移情。
(三)增強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合作技能
增強大班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協作能力,不僅要求大班幼兒深化對合作的思想認知,還要求幼兒學會如何正確地與其他人合作相處,因此大班幼兒教師必須加強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比如大班幼兒教師可以針對大班幼兒進行合作性言語訓練,讓他們學會使用合作交流用語,或者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大班幼兒使用面部表情和手勢動作,通過手拉手、點點頭等動作理解和體會合作意愿,以提高幼兒之間的交流技巧。同時合作能力需要彼此之間相互影響而又言行統一,通過增強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合作能力,不斷讓孩子認識到溝通合作的需要,同時幼兒教師應充分開發教育資源,為孩子進行合作創新創造良好輕松的環境,讓大班幼兒逐漸掌握溝通技巧,并且樂于與人溝通,進而有效促進兒童產生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四)在角色游戲中注意觀察幼兒,引導幼兒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學會合作
在開展游戲的時候,教師要有計劃地觀察幼兒。幼兒的情緒、情感及社會性的發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動的活動中才能真正實現。觀察能使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兒游戲時的興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導幼兒進行游戲。當然教師不是單純的觀察者和記錄者,有時候也需要結束潛伏,適時介入游戲。引導學習分工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發展交往能力。我們要引導幼兒懂得互相商量,分工合作游戲。從而增強幼兒角色意識,促進角色語言的發展。
幼兒合作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科學素養,是一種品德培養,也是現在社會對幼兒的要求,對幼兒一生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教師要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為幼兒良好的個性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侯可慧,李麗.在一日生活環節中促進幼兒談話核心經驗的發展[J].幼兒教育;2014年07期
[2]馬玨敏.“變變樂”[J].幼兒教育;2014年07期
[3]李曉文.幼兒視野中的區域活動[D].南京師范大學;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