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隨蓮
愛的教育是少年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說: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因而教育應當充滿愛。
從事教學二十多年來,在與孩子們的交往中,在點點滴滴的教育工作中,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這位偉大教育家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愛才是搭建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有愛才有教育。
一、愛使我學會賞識
每個班集體,都有幾個不聽話、好搗亂、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即所謂的“雙差生”。我們在教育他們時,總是繃著臉、目光嚴厲,振振有詞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種種缺點,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脅假如沒有改正,將告家長、送校長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過程中更是夾雜著“白癡”、“笨蛋”等有傷學生自尊的話語。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嚴來下退學生,使他們變得溫存馴良。但事實證實,這種教育方法的結果是學生和自己越來越疏遠。面對雙差生,想說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教師只要有愛,才能學會賞識這些學生。
賞識差生的開始就是孩子的尋找閃光點,找到了閃光點,可以以此入乎,為差生重樹自信,使他們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個新的班級,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來教育一番,而是細心觀察他們尋找他們的優點、缺點,為轉化他們尋找突破口。
七年級時,我們班的小濤是一個令所有老師頭疼的孩子。作業不寫,整天欺負同學。每天總有孩子哭著向我報告,他又打人了。怎樣才能找到他的閃光點,樹立他在同學中的新形象呢?可以說,這孩子一身的毛病,很難找到他的優點。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很大方,我就和他的家長商量:利用他的大方,為班里捐兩把掃把。為此我在班里大加表揚,遇到好人好事都用他來做例子。每受到老師的夸獎,他都坐得端端正正的。從那以后,他像換了個人似的,打人少了,七年級下冊結束時,已經沒有同學告他的狀了。上學期,他的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還獲得了年級的學習標兵。
小武是一個自控能力非常差的男生,上課從沒有一刻是靜下來的,不是講話就是搞小動作。學習成績是全年級倒數第一為此我不知找了多少次家長,但是都沒有什么效果。上學期期末考試,他的語文成績很意外地提高了4分,但是離進步獎還少一點,盡管如此,我還是在班里表揚了他。放假的當天,我專程去他家家訪。我把我買的一本筆記本,根據他的愛好精心選了兩本課外書給了他,說:“雖然你這學期沒能評上進步獎,但是在老師的心目中你是最棒的,因此老師獎你一本筆記本,外借兩本你喜歡的課外書。希望你以后憑自己的努力得到蓋上‘獎’字印章的獎品。”孩子深受感動,在這學期,課堂紀律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看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這是一件多么欣慰的事情。
二、愛使我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所教育的對象是一群孩子,年齡的差距讓我們感到他們是陌生的。我們常以成年人的眼光衡量他們,再加上長期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師只看重分數,對孩子,特別是學習差的學生所犯的錯誤,更難用寬容的心去對待他們。因此常常換位思考即從學生的立場從發,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會使自己的心更寬容。我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大專函授學習時,有一次遲到,老師竟然讓遲到的學生一字排開,給大家唱兒歌。我們就像小學生一樣,老老實實地連唱了兩首。當時我只感覺到自己熱血沸騰,一股恥辱涌上心頭。我也不知道是怎樣回到座位的。這一天早上,我想了很多很多。我為師十年,也不知罰過多少學生。今天 終于體驗到了被罰的滋味。誰無過錯,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小孩呢?我們應該用愛來感召犯錯的孩子。從此,當我的學生犯錯誤時,我常從他們的角度去分析,多回想自己這個年齡時的感受,漸漸地我變寬容了,不再為孩們的過錯暴跳如雷;不再為孩子們的過錯而煩惱。是愛讓我學會了理解和寬容,學會了換位思考。
三、愛是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
新課改倡導合作教育,這是一種新型的師生人際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而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愛上,建立在相互的信任上。
在我和學生的相處中,我常常把孩子們當作自己的朋友,永葆一顆童心。課間,我和他們談笑,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課內,我和他們一起學習,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我常把“你今天很精神”,“你說得真好”“這是你的讀書體驗,我很欣賞”的話掛在嘴邊。在決定一件事之前,我總是用商量的語氣征求孩子們的意見。如“六一”兒童節,我就把主動權交給他們 ,鼓勵他們出主意,自己設計活動方案等。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討論,參與、提議,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有了這些的信任,孩子們自信了,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積極投身到班里的各項工作當中。我們之間沒有了距離,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成功的教師首先得是一個心理學家,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心里動態,才能更好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我所上的學生已經六年級,由于正處青春期,心理斷奶期,所以心理波動很大。剛從第十冊升到第十一冊,一個暑期讓我吃了一驚,孩子們變化太大了,不僅是身體上的,更發現他們和我似乎有了點陌生感。他們講的話既粗俗又叛逆。為什么是這樣?我百思不得其解。要治病,得先找出病因。作為班主任,我必須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怎樣才能知道他們心里的想法呢?我考慮到他們這個年齡的特點鼓勵學生把難以啟齒的問題,如:青春期的煩惱、困惑;班里同學的不良行為;你期待老師怎樣做等等。采用寫信的方式每月和我溝通一次。同時也歡迎孩子們把自己成功的喜悅、體驗告訴我。在每一位學生的來信中,我以“知心姐姐”的身份寫了熱情洋溢的評語或回信,有排憂解難的,有幫助辨別是非的;有鼓勵、肯定的……這樣一來,孩子們都很樂意把心里話和我說。我還把孩子們的意見仔細地整理,然后一一反饋、實施??吹贸?,被關懷,被信任的幸福感寫在孩子們的臉上。我在這樣的溝通中,隨時掌握學生們的思想動態,我用愛搭建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只有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我始終認為,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愛心。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會把他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地獻給孩子們,獻給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