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中學教學的一種主要方式,上好每堂課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課堂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教法設計。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飛速發展的技術學科,探索新的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培養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以及掌握信息技術的學生,是信息技術課任課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本文對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三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即任務驅動法、問題懸念法、興趣激勵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結合自身課堂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對這三種教學方法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法;問題懸念;興趣激勵法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加速到來,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工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的精神.因此,用什么方法來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重要課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在近幾年信息技術的學科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僅供同行們參考。
一、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指導思想,能使學生在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中體現自己的中心地位,能夠獨立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下面以《網絡搜索》教學為例:要讓學生明白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有助于我們更快更準地搜索到需要的信息。教學過程中我們緊抓知識脈絡,將教學目標任務化,以任務為驅動,教學設計過程設計了十月一日國慶節讓學生分組制作旅行計劃表,請學生分別用分類查找的方法、關鍵字查找的方法查找去旅游目的地往返車次、景點、住宿酒店、注意事項、費用等。實踐證明,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希望獲得成功體驗的心理設計的任務,使得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都得以發揮,也使每個學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滿足。在積極、互動、協作的課堂氣氛中,課程目標很好地得到了實現。
二、問題懸念法
所謂問題懸念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安排一個或多個與現實問題相關的實例和游戲,其中蘊含了與學習有關的問題懸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從而激發他們對教學內容的強烈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學《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這一節,高一的學生過去只學習了運用軟件來處理信息的方法,從來沒有接觸過用計算機程序來處理信息,對于計算機編程知識,非常的陌生,都是新的知識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引入了漢諾塔的游戲,讓學生和電腦進行比賽,同時給學生展示交通紅綠燈的程序設計,加密解密的程序設計讓學生能明白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認識程序的處理過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又如講授WORD時,可先發給學生每人一份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樣稿(比如制作小報),讓學生想辦法去實現樣稿中的模式,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講述樣稿的實現方法與步驟。同時在講授電子表格Excel時,第一節課就讓學生去處理實際問題:從最簡單的“課程表”、“座位表”到復雜的“成績統計表”、“班費開支表”在編制“成績表”時,學生學會了求平均分、算總分、篩選不同等次的學生成績等技巧。但當考試成績改成用“優秀”、“良好”這種等次記分后,這些等次還要手工輸入,很不方便,怎么辦?有的學生想到了復制,立即就有人反對:“這還不是手動嗎?根本沒有體現電子表格的優勢。”有的學生提出先按分數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辦法填上去。這時教師可以先肯定這種利用已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告訴學生,在電子表格中有一種功能強大的函數──IF語句,于是了解BASIC的同學立即編出了相應的語句,解決了這一難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只有當學生自己產生疑惑、有解決問題的沖動時,才能更好地去學習新知識,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興趣激勵法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科性質與特點,學生容易對這門課產生“興趣的萌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加以引導、扶植、培養,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形成真正的學習興趣。要注意啟發學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點撥學生的每一個困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將學習看作是一次成功、愉快的體驗。
比如,在教學“計算機操作系統”時,由于Windows系統的人機交互性強,因此,有些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會在上機時做出一定花樣來顯示自己的能力,諸如將系統桌面的圖標移動、改變桌面的背景或設置屏幕保護等等。教師發現后,如果就此對這些學生進行大肆批評,甚至加以處罰,學生就會“掃興而歸”,學習興趣就會陡然跌至低谷,一旦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就無從談起。有效的做法是:寧可自己的教學進度受影響,也要請這些學生上臺給其他學生介紹他們的“經驗”。這樣,不僅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傳授可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其的內容,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也要告誡學生,一些隨意操作可能會影響計算機系統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隨意改變系統設置的。
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采用興趣激勵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這樣,學生在濃厚興趣的推動下學習,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績,就會產生學習的價值感、榮譽感和自豪感,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環。
一位藝術家曾經說過:“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一個演員的素質重于技巧。”在教學中,教師就是站在講臺上的演員,因此,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在努力提高自己信息技術業務水平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將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等到靈活地運用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依據信息技術學科知識不斷更新的特點,以及現代教育理論和學生與時俱進的要求,設計出更靈活、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徐林生 ? 新課改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思考
[2] ?褚遠輝,輝進宇.談課改背景下教學方法的七個新特點[J].云南教育:2004(22)
[3] ?宋融冰譯.信息技術與學生為中心的課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4] 褚遠輝,輝進宇.新課改中教學方法的特點[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4(7)
作者簡介:許飛琴, 單位陜西省榆林市綏德中學一級教師,多年從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