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儒賢
摘要:在當代社會,道德的引申方面有很多。如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等,既是我國社會主義思想建設的著力點,也是公民生活在文明社會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實際生活中涌現出一些具有高素質、良好品質的人民,但也有一些自私自利只顧及自身利益的人。因此,加強道德教育在當今社會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青少年;道德教育;思想建設
一、 引言
道德是在社會中公民應當遵守的原則和標準,是一定的社會、一定的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是以善惡為標準,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生活習慣和內心信念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但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教育是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有計劃的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 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實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除此之外,還要加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教育。
二、 影響青少年道德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對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教、注重家庭、注意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彼此和諧,促進家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從家庭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青少年時期,價值觀和世界觀還未形成,在這時期孩子猶如一張“白紙”,模仿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強,因此孩子的性格形成和三觀的建立都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父母的言傳身教及在生活中的各種行為,都會對孩子形成最直接的影響。
在2015上映的電視劇《虎貓貓爸》中有一段對孩子的教育特別經典,,男女主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學習,否則就要和樓下的老爺爺一樣收破爛沒出息,所以從小孩子就對賣破爛這個職業有了歧視。有一天在樓下遇見賣破爛爺爺時竟然說出了“爺爺我要努力學習不認長大就像你一樣賣破爛沒出息”,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不懂事,但是讓這個孩子說出這種話的,其實是每天父母對她的教育,她就認為這樣是對的。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教育多么重要。
(二)、學校教育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學校教育在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從小,我們就在老師的教導下,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做人的道理。道德教育不僅體現在課本中,還體現在老師的日常生活中。在進入小學后,學生待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要多得多,老師所教授的東西也比家長要多,所以,學校在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起的作用是其他的教育形式所不能比擬的。
一則新聞報道曾說:“一名中年男子在馬路上攔截他的小學老師,并扇其耳光,原因竟然是這名老師在他小學期間打擊了他的自尊心,對其造成了很嚴重的心理陰影,多年也沒有忘記對老師的憤恨,所以就在老師下班的路上對他扇了耳光”。從這則新聞中就可以看出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多么的大,“少年若天成,習慣之為常”。培育學生的道德素質,事關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必須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要把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原則體現在學校教育教學當中,體現在學校日常管理中,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讓道德教育在青少年的心田中生根發芽。
(三)、社會教育
生活在當代社會,每個人都處在社會網絡當中,社會環境的好壞影響著青少年的道德觀念。社會教育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社會教育體現在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如大眾傳媒。當今社會中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娛樂明星現象”。在問及小學生你以后的夢想是什么的時候,好多都回答說娛樂明星。問及原因是,他們就回答說光鮮亮麗,錢多的原因。不可否認,娛樂明星在現在占據了大眾傳媒的主題內容,因為我國現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對文化和娛樂生活的要求也比較高了。正能量的明星確實能帶給當代青年正確的價值觀和優秀的理念,但也有一些反面案例,這時就需要社會對青少年加以正確的引導,避免青少年誤入歧途,青少年的價值觀還不完善,如果社會能正確的加以引導,青少年的道德素質也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目前道德教育結果和行為嚴重脫離,道德價值標準存在嚴重虛化的現象,青少年的道德行為已經完全社會化使得學生在道德能力上面臨著諸多挑戰,在道德認知上都知道這么做,但實際卻做不到,因此就需要社會的正確引導,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講文明,樹新風。
(四)、書籍出版
書籍出版在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在當代青少年生活中是獲取知識的十分重要的渠道。對于書籍出版,要嚴格按照客觀發展規律,要嚴格審查,符合當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時代特征,把握學生的心理,將學生述求和科學文化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符合大眾要求。
(五)、網絡教育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在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作用也越發凸顯。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積極向上的網絡信息對青少年的道德素質形成起積極作用,負面甚至有害的網絡信息對青少年的道德素質形成起消極作用。但青少年并不能甄別,他們還沒有獨立甄別好壞信息的能力。
我國這次發生了疫情,學生不能返校上課,互聯網技術使得網上學習成為可能。互聯網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在疫情期間,互聯網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QQ視頻,微信視頻,騰訊會議,釘釘等給網上授課提供了平臺,讓學生在家也不會丟下功課,滿足了家長和學校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學生運用網絡的時間大大增加,幾乎一天的時間都在網絡上,家長們工作起來也沒有時間看孩子是在學習還是在網上沖浪,因此更加需要學生的自覺性,也需要互聯網信息的凈化的安全。
三、 怎樣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一)、家庭方面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處理方式并不相同。有些父母追求嚴加管教和棍棒教育,不會與孩子耐心的交流,造成了孩子內心敏感和自卑的心理。而有些父母卻過度溺愛,把孩子當成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對的,但是經不起孩子的哭鬧,就任由孩子去做不對的事情。這兩種做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是第一所學校,一個人的道德教育主要靠家庭打基礎,父母應該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思想觀念,并且注重自身的言談舉止,注重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所造成的的影響,不溺愛不打擊,讓孩子養成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性格。
此外,家長還要與老師和學校多多聯系,建立起完善的家訪制度,讓家長多了解孩子在學校得到一言一行,家長和老師本來就應該是相互信任的合作者,彼此信任、相互交流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情況,對學生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明白他們的內心標準,表面家長對孩子行為的看法,做到實時與孩子溝通,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二)、學校方面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學生道德素質形成的引領者。學校要嚴格保證教師的質量,不僅在科學文化知識上有很高的水平,還要在品德修養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樣才能保證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老師也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不要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學科知識方面,還要經常出去交流學習,和其他學校的老師共同探討教課的技巧。私下里,要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各方面行為。
除此之外,要多多組織集體活動,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在集體活動中與同學多多交流,向其他同學學習,取長補短,對正確的行為老師要提出表揚,錯誤的行為要做到及時的糾正,防止學生誤入歧途,做好學生的指明燈。同時,可以組織向養老院敬老院和特殊學校獻愛心的活動,讓學生形成到助人為樂、雪中送炭的意識。更要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防止學生在學校做樣子,到家里就又變得不一樣,兩者的結合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學生,促使其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社會方面
社會環境能夠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華文明延續數千年,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扎根于人民的內心深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努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結合時代精神繼承創新,繼承革命文化,滲透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凝聚著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尚道德和優良品質,要大力予以繼承和弘揚,讓青少年努力學習此等精神,學習革命先輩們的崇高精神,把握時代內涵。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只有青少年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我們國家才會有優秀的接班人,國家就會富強,民族就有希望。對于負面和不好的道德行為,國家要堅決打擊,不能讓錯誤的行為誤導青少年,對于正確的行為,社會要給予表揚,讓優秀的道德品質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四)、網絡方面
(五)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實際應用。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發展的驅動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當今世界,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網絡對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的共同精神家園,同現實一樣,既要提倡自由,又要保持良好的上網秩序。要加強建設和管理,國家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建設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做好網絡的正面宣傳,加強網上的輿論引導,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培育積極健康、向上輿論的網絡文化,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四、 結尾
青少年是我國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這對我國的政治文明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等各個方面,都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讓良好的道德素質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參考文獻
[1]魯潔,馮建軍.讓道德教育成為最具有魅力的教育——魯潔教授專訪[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8(02):84-92.
[2]俞成效.生命敘事:讓道德教育回歸本質[J].中小學德育,2020(05):27-29.
[3]劉妙云.實踐論視域下的當代道德現狀與道德教育[J].大眾文藝,2020(09):252-253.
[4]李偉健. 新時代道德實踐的路徑創新研究[D].喀什大學,2020.
[5]楊小君.反事實思維對道德教育的作用——基于道德心理學的分析[J].大學教育,2020(05):128-130+155.
[6]尤文夢,劉煜.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困境與突破[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0,35(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