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良 牛海春
摘要:21世紀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時代”。高校作為培養新時期優秀人才的搖籃,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與任務。因此,詳細分析國內創業的現狀,探究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路徑,是研究創業教育的首要任務。本文初探創業教育體系構建途徑,為后續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 創業教育;創新教育;路徑探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國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一、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1.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沒有系統的理論指導。現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大都順應國家趨勢,局限于落實創業層面,沒能有系統、專業的理論指導,在創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存在功力導向。許多高校專注于開展層次高、場面大、內容單一的創業活動,但沒能上升到理論指導層面,教育效果不深入,難以持續教育。
2.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沒有健全的課程體系。相對于國外創業教育,我國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的課程體系有點落后,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晚,教材內容不統一,創業課程培養質量參差不齊,存在注重表面效果,忽略深層次成效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創業培養,停留在開展一系列以營造氛圍為主的活動階段。總的說來,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仍需傾注更多時間、精力于研究制定規范科學的課程體系。
3.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師資力量不足,師資隊伍不健全。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不平衡、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是當前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我校是最近這兩年才開設的創業教育這門課程,教授創業這門課的老師不敢保證完全是專業的老師。高校創業教師需要在有扎實的創業理論的基礎上,又要具有一定的創業經驗,但現階段兩種素質都具備的師資隊伍還十分缺乏。有些高校的創業活動和創業課程的開展者是高校輔導員或者是其他專業的老師臨時轉過來教授的創業這門課。這些老師大多以宣傳形勢、政策,教授創業理論技巧等,很少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指導。
4.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創新性不足,教育模式相對封閉。在教育模式上,大多數高校均采用針對學生群體的單一培養模式,忽略了不同學生群體不同的特殊性,導致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培養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在培養對象上,大都以年級為載體,培養目標較為單一,學生不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傳統的課堂教學,難于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的學生個性不強,同一類型的人才過剩,造成大學生大多只能被動的選擇職業,缺乏自主創業力。
5.政策環境對大學生創業的不利影響 高校制訂的創業支持政策善未完善。我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自己學校扶 持大學生創業的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大都屬于創業教育內容,一些則以模擬實 踐的方式在校內或者聯合企業讓大學生體驗創業。這些具體措施在形成高校創業文化方面有積極作用,但真正對提高大學生創業率與創業成功率并無明顯 貢獻。
當前政府相關部門制訂的支持大學生創業政策,大部分停留在宏觀倡導政 策層面,可操作性低。例如在國家發布的相關規定中,只是把自主創業作為解 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路,倡導各級政府和黨委來支持大學生創業行為,但在 地方政府層面,大多數地方政府出臺的大學生創業政策都是粗線條的,很多措 施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僅僅算是對國家出臺的文件的形式響應,宣傳導向與 象征意義超過了其實際意義。三、 大學生應如何適應當前創業環境每個人都知道創業的道路是艱辛的,創業者若要從事創業活動并期望成功, 必須要有相應的創業能力。
二、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路徑
高校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導部門,但僅僅以教育資源為依托,不可能解決創新創業教育的所有問題。學校可以充分發揮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各界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主動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第三課堂”,鍛煉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推進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
1.結合學校特點制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結合學科特色和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從學生自身發展和創業需求出發來完善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相融合的課程體系,設計出適應不同學生需求、不同學科背景的創業教育形式,使創新創業元素有效嵌入到專業教學過程之中,進行針對性和特色化的創新創業教育。
最近幾年,學校開始提出要加強學生實踐教育環節,并將其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基本思路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整體設計,根據專業特色,設置多種的科研、實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豐富與專業培養相關聯的就業創業訓練活動,同時完善就業創業培養體系。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學校明確要求實踐教學環節,構建了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保障各環節時間和效果,并將各實踐教學環節納入人才培養計劃。此外,學校還積極倡導實踐教學與科研課題相結合,積極鼓勵學生開展一些科研創新活動,并在學生發表論文、科研獲獎或創新發明等情況下,給予獎勵資助。同時學校現在正積極努力的鼓勵支持在校教師做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發表有關創新創業發面的論文。
2.形成學校、企業、政府三方形成良好的聯動機制
政府部門要積極出臺相關政策來推進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做創新創業者的“后臺服務器”。企業應充分發揮其在生產實踐等方面的優勢,將員工選拔和培養的端口前移至學校,與學校共同開展創業教育的相關教學工作。學校要做好與政府、企業的溝通和合作工作,為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實踐,自主創業。
3.創建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 ,提高專業教育的能力。
高校可以從校內和校外師資建設兩個方面著手,構建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一方面通過進行創業教育培訓,如給予教師一定的創業實踐機會、參加創新創業領域學術交流的機會等,從而幫助教師提升其創業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從校外聘請一些創業者、企業家、技術創新專家,尤其是有過創業經歷的本校校友進學校、上講臺,作為學生的創業導師與學生交流創業經驗。
總之,我們應該根據我國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制定合適的方針政策來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路徑,最終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來達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探索。
參考文獻:
[1]王娜.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路徑探究.教育學,2021-05.
[2]廖倩;廖海燕.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路徑研究.職業技術教育學,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