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柏英
教書育人,師德為先,學校發展,品位為首,立德樹人,習慣為首。瀘溪縣白沙小學提出“強化習慣養成,建文明和諧校園”,用“養正”教育強化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倡導“用生命創造精彩”充分關注生命主體 。
“養正”是旨在培養小學生在校的正確的行為習慣,樹立校園正氣,正能量,讓學生知禮儀,曉道理,正行為,講正氣。學校從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班級自主自律管理、行為習慣、文明禮貌,待人接物,禮讓、課外課養正等對學生提出了具體的養正要求,把一些看似簡單、很容易做到,卻需要不斷強化、堅持的好習慣,讓學生做到潛移默化,不斷形成習慣。
一、用“養正”定位“生責”,引領學校內涵發展
“人生須知負責之苦,方能享盡責之樂”,教育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價值的體現,是學校培養多元目標的終極所在。白沙小學自1995年建校,至今已經有26年的歷史,二十年風雨歷練,孕育了白沙小學厚重的文化底蘊,日趨成熟的管理又為校園文化提升了新的高度。把“樂學健體,文明守紀”作為學生培養目標,形成了“文明、勤奮、求真、創新”校園精神。校園核心價值文化已日趨臻美,它激勵、維系和約束學校中所有師生的行為,讓教師盡責,享盡責之樂,做幸福的教師;讓學生懂責,享學習做人之樂,做全面發展的學生。學校進行“養正”研究已經多年,已經形成比較系統的養正教育理念。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來源于學生對自我的約束,對自身責任心的樹立。學校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通過不斷規范日常行為習慣,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來強化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一是規范學生行為。將學生在校要達到的行為規范,以宣傳展板的形式固定在教學樓的墻體上,讓學生能隨時隨地的了解在校要做到的行為規范。如四棟教學樓墻體設計 “文明之花”、“守紀之歌”、“樂學之法”、“健體之路”文化主題墻。對學生的文明、守紀、學習、健體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明確生責之在,學校的培養所在。
二是重德育。以豐富的班會活動為載體,重抓學生的德育活動。習總書記提出:“教育要先立德樹人”。為此讓學生在明確生責的基礎上,應做一個怎樣的人,尤為重要。
感恩教育一直是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題,每個學期,通過為父母做一次家務、教師節為教師送上節日的祝福、我為學校增光彩、我為社會獻愛心等感恩活動,讓學生自覺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學校社會、朋友。
“厲行節約,我行動我光榮”、“課堂學習我最棒”主題班會開展,既培養學生珍惜糧食,又讓學生明確了課堂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自覺責任意識。
三是重活動。活動最能彰顯校園生氣,凝聚班級向心力,培養學生的諸多方面的能力。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社團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陽光體育運動,培養最健康的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不僅落實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之外,每年還組織全員參與的運動會,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操場上、陽光下,舒展身心,享受童年快樂;開展大課間活動,大課間結合學生的韻律操、廣播體操、跑操、放松操,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得到體能的鍛煉;開設足球課,全員參與,學生每到體足課,個個生龍活虎,你拼我搶,好不開心。
如今,走進白沙小學的校園,你能看到干凈整潔,寬敞、美麗的校園環境環境;你能看到激情、特色足球大課間,你能看到人群涌動,卻又整齊有序的自覺自律性。都說冰凍三尺飛一日之寒,白沙小學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正”,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確良好的習慣是什么,該怎樣做,學校通過制定出“養正”的各個具體標準,通過德育活動,集會、班會宣講教育,讓那個學生做到“養正”意識入腦入心,潛移默化,從關閉一扇窗,到管理一盞燈,整理自己的課桌,見到客人和老師微笑問候,大型集會快靜齊,收拾自己的餐桌,不浪費糧食,在課堂上學會聆聽主動發言等。
二、踐行“養正責任”,深化學校特色管理
校園“責任”核心文化建設,不僅為實現教書育人提供重要保障,也為深化學校特色管理起到了積極的助推力。學校以“養正責任”文化為基石,是厚重的人文理念不斷滲透在學校內涵式發展中去。
養正校之責 一所學校,只有在科學辦學思想的指導下,客觀冷靜地分析學校現狀,發揮優勢,選準突破口,革故鼎新,打造品牌,創建特色,才可能在教育改革大浪淘沙的洪流中鶴立雞群,一枝獨秀。白沙小學“養正文化”,正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深度融入到學校的各項管理中去。
一是高理念 立校之本,理當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不斷優化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不斷提升高學校的品位,當校之責。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無規矩無以成方圓,一套科學管理體制也是學校發展之責。白沙小學近幾年來,始終把提高學校的辦學品味,強化教師素養,提升精細化管理,培養文明、守紀學生當做學校之責任。
二是精管理 夯實精細化管理,做到勤督查、嚴要求、高標準也是一所學校發展之根,優良教風學風形成之本。為踐行“養正責任”意識,學校的常規工作開展做到有人管,有人問,有人監督,有具體的量化評價,透明、及時、公開反饋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去。譬如對于班主任的評價,在原來的班級基本評價基礎上,量化班主任月績效考核,將班級的日常工作分為衛生,課間操、放學路隊,食堂就餐紀律和節約糧食等三方面,由三位副校長牽頭組成行政督查,然后按周檢查評價計入月底的班級考核中,對于末尾排名的班級實行淘汰制。這樣既在工作中增強班主任自主管理意識,又在一定基礎上促進了班級優化管理。現在走進校園,不管是校園衛生、還是學生各種路隊、文明用餐習慣都是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責任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礎,是人類理想與良知的集中體現,也是社會進步的基石。白沙小學“養正責任”文化的創建,正有力地提升了學校的內涵發展,是有靈魂、會呼吸,看得見生命彩虹的管理有效載體。白沙小學的教育人正秉承“責任”化教育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在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重習慣“養正”品牌,建文明和諧校園,不斷提升辦學品位。
(此論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基于三全教育背景的學生“養正”行為規范化教育研究”課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