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中圖分類號】R587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278
糖尿病有諸多危害,除常見血管損傷外,若牙齒未得到保護,也會造成較多口腔炎癥疾病。此炎癥機制下,常會限制患者飲食,也會使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得到改變,無形中使糖尿病癥狀加重。
1 糖尿病對牙齒的影響
臨床對糖尿病、牙齒有諸多研究,也有多數研究發現其有密切關聯。根據病變情況,臨床對糖尿病進行分類,有1型和2型。前者致病機制較簡單,多在遺傳后發生,此類先天性損傷下,即使能維持較穩定的血糖狀態,機體素質仍會處于較低水平,口腔抵抗力差,存在較多牙周病變。后者則存在一定糖代謝異常情況。臨床若進行良好糖代謝控制,同時輔以口腔清潔,可防止病菌入侵,能有效維持口腔清潔度。若存在糖代謝異常情況,口腔分泌物會改變,會對牙齒進行不斷侵蝕,有較多口腔疾病。經研究發現,在穩定血糖狀態下,機體代謝能力可得到優化,也能改善白細胞功能,此過程中口腔能分泌較多有益菌,利于合成較多膠原蛋白,即使有口腔病變存在,也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愈合。
2 牙周病對糖尿病的影響
牙周疾病類型諸多,常在口腔菌群失衡或病菌入侵后出現。口腔內存在較多唾液,所攜帶的微生物處于平衡狀態,而在病菌入侵后,口腔內菌群會改變,有較多口腔疾病出現。而此類口腔炎癥性疾病發生后,患者胰島素功能會受到影響,經對應檢查可觀察到胰島素受體減少,很難保持原本活性,使患者存在較多胰島素抵抗事件。口腔病變較復雜,若炎癥持續未得到有效治療,會導致機體代謝障礙,也會造成糖化血紅蛋白升高表現,在此基礎上會加重糖尿病。而對應口腔治療后,能使炎癥因子得到徹底清除,在正常口腔功能下,機體代謝會得到改善,臨床用藥也會減少,可有效減少外界因素對血糖的影響,利于維持血糖穩定性,繼而得到抑制糖尿病的效果。
3 牙齒保護必要性
經以上研究可發現,糖尿病、口腔病變存在較強相關性,前者作為終身性疾病,不僅無法治愈,還存在較多并發癥,若未得到控制,會造成患者癱瘓或死亡。而口腔病變也會對其產生影響,在良好口腔功能下,可防止炎癥因子出現,能抑制口腔病變對機體代謝產生的影響,也能維持較好胰島素功能。此機制下,糖尿病進展得到控制,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4 牙齒保護措施
4.1飲食調整
口腔病變致病因素較多,飲食不當為其高危因素。有研究提出,辛辣、高鹽食物攝入后,均會對口腔產生刺激,有多數人群會存在牙齦腫痛情況。口腔內過多唾液分泌后,其中酸性物質會逐漸腐蝕牙齒,有一定牙齒損傷可能性。此時需行清淡飲食,防止刺激性食物攝入,以保護口腔及牙齒,防止其受到過多刺激。此外,為抑制糖尿病進展,臨床還需限制糖分、鹽分攝入,以保護患者胰島素功能。
4.2口腔清潔
人類牙齒排列不一,日常飲食后常有食物嵌頓在各齒間間隙中,而口腔環境較潮濕,若嵌頓殘渣未得到較好清除,可能在會在口腔中不斷發酵,造成牙齒菌斑增加,此機制下會引發各類口腔疾病。對此需保持良好口腔清潔習慣,飲食前后需及時漱口,必要時調整清潔工具,以便將嵌頓食物進行徹底清除。早晚需保持刷牙習慣,并選擇刺激性較小的牙膏,在科學方法下控制刷牙力度與方向,能得到較好牙齒清潔效果。由于糖尿病者有較多出血風險,在進行口腔清潔時需選擇合適的工具,并控制清潔力度。
4.3牙齒保健
臨床有較多患者存在牙齒脫落、牙齒松動情況,此類問題常造成咀嚼功能障礙,對此需進行牙齒堅固保健護理。此過程中叩齒運動較常見,根據牙齒耐受程度,選擇合適的叩擊工具,對其進行消毒后向牙齒位置不斷叩擊,此時需控制叩擊力度,防止牙齒短期內受到過度刺激。為保證叩擊效果,需每天叩擊三次,叩擊量為50次,在此叩擊保健下,能有效提高牙齒堅固度。
4.4牙齦按摩
根據牙齦損傷情況可制定按摩計劃,在中醫指導下,選擇牙齦對應穴位,如迎香穴等,在各穴位進行按摩,經手法可改善牙齦位置血流循環,經按摩后,也能維持牙齒堅固程度。
4.5禁煙禁酒
多數牙齒病變者存在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抽煙、酗酒等。此生活方式下,尼古丁、酒精等有一定腐蝕作用,若此習慣長期未得到糾正,不僅會對肺部造成損傷,也會使牙齒受到刺激,有較多牙齒病變會出現。對此,需引導其禁煙禁酒,若難度較大,可循序漸進的引導。
4.6血糖控制
糖尿病者本身存在較多血糖波動情況,此機制下有較多牙齒損傷事件。對此需進行控糖治療,在各控糖藥物治療后,能維持血糖穩定性,使牙齒敏感度降低,能有效維持牙齒穩固性。
4.7感染預防
口腔感染事件發生后,常會造成糖尿病損傷加重,需在生活中保持口腔清潔,預防感染事件的發生。此過程中需保持規律性口腔清潔,釋放增加飲水量,防止糖尿病者出現口腔干燥情況,在良好口腔功能下,能更好的抵御外界病菌入侵,利于減少口腔感染事件,也能抑制糖尿病進展。
5 注意事項
5.1低血糖事件
對應牙齒保護中涉及血糖控制內容,部分患者為強化血糖控制效果,常會增加控糖藥物使用劑量,然此機制下可能會加重機體損傷,使低血糖事件不斷發生。對此需控制藥物治療,可進行飲食調整,在飲食中進行熱量補充,能有效抑制低血糖事件,且此過程中能舒緩患者情緒,使牙齒得到較好保護。
5.2會診治療
部分糖尿病者在病變期間,存在較為嚴重的口腔病變情況。在此病變治療中,需進行聯合會診,在充分考慮胰島素功能、口腔病變后,進行治療方式的調整,限制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防止對應治療后菌血癥的發生。
5.3治療方案優化
糖尿病存在較為明顯的代謝障礙,而此病變中膠原蛋白也存在代謝異常情況,臨床在抗生素使用中,除達到抗菌效果,還需進行膠原酶抑制,方能維持正常骨吸收情況,以減輕牙齒損傷。而各方案中,四環素有較好效果,能保證成骨細胞活性,建議口腔病變者選擇。
5.4延續治療
口腔病變在對應治療后多能得到徹底緩解,而糖尿病很難得到治愈。對于糖尿病者而言,即使各類病變得到改善后,也有反復發作情況,此時機體損傷會加重。對此要進行持續治療,并行牙齒、口腔等動態觀察,養成良好牙齒清潔習慣,并在日后生活中保持,能有效預防口腔疾病的復發,利于維持牙齒堅固度,也能防止糖尿病加重。
6 總結
糖尿病、牙齒病變經臨床證實有一定相關性,前者有較多牙齒病變發生率,而后者在進展期間會損傷胰島素功能,兩者形成惡性循環。經各維度措施進行牙齒保護,并行血糖控制治療,能防止炎癥因子在口腔出現,也能維持血糖穩定性,此機制下胰島素功能得到較好保持,利于維持糖尿病進展,得到臨床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