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堅
摘要:數學學科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小學生通過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達到理解和認知的目的。但是當下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以形象性為主,因此,為了確保學生能夠輕松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小學數學教師便可以將生活實際內容融入到具體學科教學之中,使得學生能夠在自己生活實際的印象和熟悉感之下產生直觀性理解,提升學習效率。
關鍵詞:引入新知;學習新知;生活
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之下,為了推動小學數學學科創新性發展,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情況,將具體的生活化內容融入到數學課堂之中,使得每一個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屬性,切實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與魅力所在,以此強化每一個學生數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并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的優點
1、可以實現學生的學習需要
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程學習階段,主要以感性思維和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學科內容較為抽象,所以以目前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特點來看,是難以產生直觀性理解,無法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將學生生活實際內容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能夠極大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使得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巧妙的引入到數學課程學習之中,有利于學生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并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保證學生將數學生活化特點彰顯在主動性學習行為之下,這也是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學習的個性化需求。
2、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數學課程影響最為主要的,便是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只有學生能夠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而傳統應試教學理念之下,小學生學習狀態處于被動,無法彰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通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內容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得到有效調動,以激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開展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增強學習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方法
1、讓學生在體驗生活中,探究數學內容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的原因,在學習過程中通常以形象和感性的思維為主,進行主觀的判斷和理解,而對于數學課程中所包含的抽象知識常常是無法達到百分百理解。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入學生實際生活內容,方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直觀性理解,并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之中探究數學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幫助學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從而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比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在新課導入時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個動畫情景:在一個草場里出現了一例盜草事件,出現在草場的對象有小牛、狐貍、小羊。教師問學生:“你們猜猜,會是誰偷吃了草場里的草呢?”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說小牛,有的說小羊。教師又問:“為什么不會是狐貍呢?”學生回答:“因為狐貍不吃草!”這種新課導入,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又不失激趣效果,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巧妙引入新課學習內容,使學生深切體驗數學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思考與創造的源泉。
2、開展互動的數學教學
第一,課堂交流互動對于數學課程學習而言顯得十分重要,能夠發揮集體的作用,解決獨自無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在數學課堂之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可以將抽象化和復雜化的數學問題變得更形象化和具體化,幫助學生在具體的交流溝通之中探尋和探究到具體的解決方法,并能夠構建處于系統性和完整性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深化學生對于數學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與認知。
第二,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體制的轉變,為小學生團隊合作帶來了諸多可能。借助信息化技術,使得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并彰顯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的主體性地位,這也是未來社會中培養現代化和綜合化人才的必然趨勢。對于小學生數學課程學習而言,通過合作交流的開展,構建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課堂,將極大化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就安排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環節。學生在不斷的合作交流中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的轉化及計算方法,這樣,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得到良好的互動,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作力也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數學知識的探索與發現也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實現。
3、設置生活情境,將知識引入其中
小學生在小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常常處于一種比較混亂和懵懂的狀態,特別是在遇到抽象化知識之時,如果僅僅依靠以往所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是難以幫助學生產生百分百的理解。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內容,給予針對化和正確化的引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構建生活情境,將具體的教學知識引入到生活情境之中,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幫助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下開展主動探究、主動分析和主動交流,以達到數學知識理解的目的。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單位換算時,教師可以設立一個小的買賣平臺,準備一些尺子,零錢等物品,并提出相關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行一次模擬交易。這些問題可以是“根據所學知識來說說一把20厘米的尺子有多少毫米,又有多少分米,幾把20厘米的尺子可以組成1米?假設每把尺子5毛錢,那么兩元錢可以買幾把?”之類的,一定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操作才能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從而更為正確地去理解數學。
總之,通過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將大幅度提升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理解水平,并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綜合化素養,以此更容易接納教師所開展的數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并能夠在不間斷生活參與和學習之下產生新的理解和認知。。
參考文獻
[1]楊素,王淑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J].學周刊,2018(05):42-43.
[2]李秀會.淺議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學周刊,2018(09):94-95.
[3]盧艷群.淺談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