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瑛
摘要:學界普遍將唐初以前的詩歌作品稱為古體詩,而將盛唐及以后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但一直以來,高中古詩詞教學將古代文學史上的詩詞作品統稱為古詩詞,而不能對各類作品進行更為細致的劃分,以使學生具體地感受古詩詞作品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致使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很多認知偏差。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將古體詩和近體詩分開來教學,以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體詩;教學方法;探究
引言
古典詩詞是高中語文教學階段的教學重點,古典詩詞的教學直接影響到高中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文化素養的建設。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語文老師需要不斷優化高中語文古典詩詞的教學策略,在日常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加強課堂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策略的創新和改革,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古典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出來,對高中學生綜合素養以及文化素質的培養起到相應的作用。
一、抓住體例,認識特色
教學前,教師首先要從古體詩的體例入手,借助閱讀及相關研究資料,探究作品在寫作方式及遣詞造句上的獨特之處。例如,教學《離騷》時,教師可以結合《楚辭》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離騷》是《楚辭》的代表,在寫作方式上有著屈原個人濃厚的獨創性,學生在此基礎上就能理解《楚辭》是以南方民歌為基礎、采用楚國方言創作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因此《離騷》句子多為六言和七言,多以“兮”這一虛字延長語氣,形成詠嘆語調。由于楚地有著奇幻優美的自然風景,以及楚地巫文化盛行的緣故,《離騷》中大量描寫個人情志與幻想,文字鋪張華美,富有浪漫神秘的氣息,因此學生就能理解為何《楚辭》中有大量的自然植物描寫和山水風景描寫。對于作品中的“兮”字,學生通過了解《楚辭》的體例,就會知道它和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等虛詞意義相似,都是調整結構的語氣詞,因而就能消除學習《離騷》的畏難心理了。基于這樣的講解,學生就能從古體詩的總體特征中獲得對作品的宏觀了解,從而順利地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二、借助朗讀,活躍氣氛
借助朗讀,把握古詩的節奏,有效解讀古詩意韻。古代詩歌與音樂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是伴隨著音樂和舞蹈而產生的。在古詩閱讀中,教師可借助朗讀引導學生掌握古詩的語言形式,從而體會古詩的音樂美,為有效解讀奠定基礎。比如,學習《涉江采芙蓉》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詩歌,尋找詩歌的韻腳“草”“道”“浩”“老”。然后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發現韻腳的規律。學生會發現詩歌偶句押韻,且都是仄聲調,讀起來情味綿長。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斷句,把握節奏。學生會發現這首詩的節奏點在每句第三個字上面,“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遺誰”“長路/漫/浩浩”等。教師可聯系一般的五言詩歌再讓學生練習斷句,比如“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學生會發現一般的五言詩節奏點通常落在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上面,而這首詩卻落在第三個字上面。教師引導學生品析詩歌的音韻、節奏的美妙。學生得出《涉江采芙蓉》一詩結構優美,節奏鮮明。學生在反復的品讀中讀出詩歌的節奏感,甚至歌唱成曲,讓詩歌以另一種有效的形式傳承,進而理清了這首詩的思路,理解掌握了詩歌內容。
三、綜合對比,文化引領
在思想感情和藝術手法的運用上,古體詩和其他類型的文本多有相通之處例如,教學《涉江采芙蓉》時,教師可以引入其他作品,幫助學生對比理解。《涉江采芙蓉》以“芙蓉”為核心,表達了婦人對遠方之人的思念,在寫作上主要運用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教師可讓學生分析其與柳永的《雨鈴霖(寒蟬凄切)》在藝術手法上的相似之處,學生會發現《雨鈴霖》是通過對雨后“寒蟬凄切”以及今后“楊柳岸,曉風殘月”等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愛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是借景抒情。又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閱讀《囚綠記》,學生會發現《涉江采芙蓉》和《囚綠記》都以植物為描寫對象,并且都借植物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涉江采芙蓉》在情感上具有詩歌含蓄蘊藉的特點,而《囚綠記》則通過“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等句子直接抒情,表達了作者對常春藤的喜愛。借助這樣的分析,學生能夠以開闊的視野、從不同角度對古體詩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提高自己的鑒賞與思辨能力。
四、整合內容,體會古詩之美
首先,在進行古典詩詞教學的過程當中,高中老師需要注意讓學生了解到古典詩詞的創作背景等相關資料,需要讓學生體會創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對作者的創作心理以及創作情感進行分析。對古典詩詞的創作背景進行了解,可以幫助高中生進一步理解古典詩詞的情感意義以及文化內涵,對古典詩詞的精神價值也有了新的認知,在進行古典詩詞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和作者的思想以及創作情感達成共識。例如,在對陶淵明的詩詞《飲酒》進行學習的時候,尤其在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詞進行學習的時候,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陶淵明所處的社會環境,然后對詩詞當中環境的描述進行想象,引領學生對情感的體會,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通過剖析詩詞內容,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與此同時,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當中創設古詩詞的意境,比如語文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音樂,在音樂的渲染下,可以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當中,激發學生引起情感共鳴。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學古體詩要就詩論詩,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每一首古體詩的獨特之處,再抽象、提煉、遷移,形成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古體詩鑒賞能力,豐富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陽旦.核心素養視閾下高中古詩教學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20.
[2]賈清梅.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古詩鑒賞方法[J].高考,2020(10):110.
[3]仝芳.高中古詩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文天地,2019(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