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莉
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幾乎每一個孩子生來就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無比的創造力。他們愛涂涂畫畫、敢于大膽想象,對身邊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這種方式是成人世界里所缺乏的一種可貴的品質。
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活動不僅能激發幼兒美感、興趣、意志、態度、情感和發散思維等諸方面,而且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由此可見,美術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方法。目前,大部分幼兒園教學都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孩子通過圖片資料進行模仿性,或在操作過程中,老師替代成分多,孩子的畫面呈現的內容單一,畫面相同。這就扼殺了孩子天真質樸的想象力。其實,美術教育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對幼兒實施良好的美術教育符合幼兒天性,同時也是使幼兒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
一、通過美術活動促進創造能力的發展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想象力最為豐富的時期,他們腦子里隨時都有各種新奇百變的想法,這一階段的幼兒注意力不穩定,對生動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興趣和注意,在美術教學中,我經常設計各種有趣的教學環節來啟發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以通過有趣的美術活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在教學秋天主題教育課程《落葉》這課時,通過欣賞圖片了解秋葉里樹葉的形狀和顏色,再挑選自己喜歡的落葉畫下來(不涂色),通過折紙對折掩蓋一部分落葉,對顯現出來的一部分樹葉線條進行大膽想象,把它畫出自己想象作品中的一部分,啟發幼兒展開想象,從而大膽、自由地用畫筆表現自己的所想。一張落葉會成小動物,會變成植物,會變成洗車-----孩子的思維也越來越開闊,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了解了秋天,又把落葉變成了自己最喜歡某物的一部分。孩子的創造能力在美術活動中得到了發展。美術表達的方式再也不是孩子單純的用畫筆去畫,而是更多的通過手與材料(生活中的各項物品,如刷子、水果、面料、廢舊物品等等)、顏色的觸碰,產生各種有創意的美術作品來,讓孩子在愉快的操作過程中感受美和創造美。如今的美術教育教學活動是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物品,創作工具也是多種多樣,融入更多的元素讓美術變得有趣好玩。
二、通過美術活動促進合作能力的發展
幼兒時期,因為家庭過多的關注,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由于他們的思想還處于萌芽期,所以此時的教育尤為重要。在美術教學中,我經常會引導孩子開展合作故事畫的藝術活動,實踐工作中我注重在活動的各環節中引導孩子感知什么是合作,由于孩子年齡都較小,我每次都會給他們具體分工,然后采取比賽的方式,看看哪組同學做得最漂亮,在組與組之內進行分享交流,這樣充分發揮了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比賽的過程中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充分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例如在大班下學期繪畫《我快入小學了》中,打破傳統一人一紙的方式,為每一組提供一張特別大的紙張,讓他們通過討論,商量確定主題,然后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在合作中,孩子們學會了自己做主,大家各自發表意見后統一思想,聽從指揮,充分發揮孩子各自的特長,共同努力完成作品的同時也促進了孩子合作能力的發展。
三、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的品德
幼兒美術教育不僅僅是一種美術活動,更應該成為兒童發現美、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也是培養良好個性和思想品德素質的有效途徑。繪畫常常是幼兒表達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這既是語言的補充,也是用來表達情感的一種形式。而在美術手工教學上,我經常組織他們開展"變廢為寶"的美術活動,使學生善于發現和收集一些廢料進行美術加工,成為一件件精巧別致的藝術品,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樹立他們的環保意識。在給孩子講一些關于英雄、模范,以及身邊感動事跡后,通過主體“化身”(自己,小動物等)來表現這些形象,讓孩子在創作作品中感受品德之美。
四、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幼兒對知識技能的體驗、探究。
幼兒好問、好動、好奇心強,表現欲望強,有豐富的想象力,但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均較弱。因此,我經常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創設出平等、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幼兒在愉悅的環境中敢說、敢想。例如春天來了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用各種感官(閉上眼睛,用手觸摸,用耳朵傾聽等)去感受春天與其它季節的不一樣,感知春天來了的景象(天上的,地上的,小區周圍環境等探索發現),并用自己喜歡的美術創意方式來表達,孩子們在自己的感受中,探索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認識。
美術活動是一種很有趣的綜合性教育活動,在今后的美術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不斷提高幼兒活動的熱情和興趣,使幼兒的身心在活動中得到全面、充分、健康的發展。讓美術活動真正走進孩子,展現豐富多彩而具獨色的內心世界,讓美術成為孩子用眼睛看世界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