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龍紹妹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學改革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生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充滿好奇心,因此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將課堂教學變成愉快的課堂,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上好每一堂課,我們教師在備課上注重七個環節,安排好七個環節,用好七個環節。七個環節決定每堂課的成功與否,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做好教學中的七個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的意義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做好教學中七個環節的教學策略,希望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七個環節;教學
引言
我們老師的主戰場是課堂教學,搞好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環節,因為課堂是教與學的主陣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因此每堂課要做好七個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中,關鍵是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從而有效改善目前的局面,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現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因此作為教師,要積極做好教學中的七個環節,積極創設愉快課堂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全面的發展和提高提供堅實的基礎和鋪墊,實現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做好教學中的七個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的意義
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學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為學生以后長遠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和鋪墊。做好教學中的七個環節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效果,首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是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做好教學中的七個環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能夠有效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促進學生不斷在學習的道路上獲得成長和進步。
二、做好教學中七個環節的方法
1.目標達成。成功的課堂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沒有明確目標的課不是好課。但僅有目標是不夠的,還必須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能力基礎相適應。教學目標的制訂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中等生,關愛后進生,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教學策略。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差異,具有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獲,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愉悅。
2.教材讀透。備課時,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只有在真正弄懂弄通教材編寫的意圖,對教材內容理解非常清楚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由于教材是靜態的,是不能開口說話的,教師應將教材的教學目的變成可以讓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的實現,就需要教師認真地研讀教材中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正是教師備好課的基礎,也是上好課的必要前提。因此,只有教師解讀好教材,才會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教學環節清晰。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安排教學環節,每個環節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教學內容是通過課堂教學環節推進實施的,環環相扣,流暢自然。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的學習層面上,不能一個人唱主角。為此,教師在教學環節安排中要引導學生“經歷”、“感受”和“體驗”探索過程,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凸顯了學生共同建構知識,交流互動的過程,反映了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藝術。環節的設置應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情況而定,從而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向著縱深方向發展。
4.學生參與度。教師可以使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加強對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培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小組設置上,要科學地進行學習小組的整合,指導學生在小組中有效地學習知識,并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及時提供反饋。合作小組在教師針對性的指導下,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創造和諧有效的學習環境,并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來調動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比賽的方式,針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設置比賽內容,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來吸收和掌握所學知識,幫助學生將他們的思想與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5.效果明顯。“當堂知識,當堂掌握。”是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體現,學生熟練掌握的知識怎樣,反應出這節課是否完成學習目標,實現讓優等學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提高與發展。課堂上教師注重激活學生思維,課堂的氣氛要輕松、融洽、活躍,課堂練習要適度、且具有層次性與多樣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不同層次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還收獲了成功的喜悅。而教學效果是否明顯主要看教學內容的完成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只有教師明察課堂,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證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結論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改背景下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教師要做好教學中的七個環節,根據目標達成、教材讀透、教學環節清晰、方法靈活、合理安排時間、學生參與度、效果明顯等七個部分的要求和學情,切實落實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學水平,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方初興.核心素養下如何有效構建高效課堂[J].中學課程資源.2020(06):33-34
[2]沈海尉.小組合作模式下高效課堂的開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