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婧
摘要:古代經典文學作品包含的主題內容較多,所涉及的思想文化特點也具有較為顯著的民族特色。在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指導工作中,通過引用古代經典文學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在當前的課程理論內容學習中的文學資源,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內涵與思想價值觀念等。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師沒有重視教學資源的拓展,使得整體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并且缺乏思想深度與情感內涵。對此,在當前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重視古代經典文學所具有的教學作用,使學生在豐富的文學素材熏陶下,可以獲得較好的思維成長和文學素養成長等。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代經典文學;教學
一、引言
部分初中學校在語文課程內容上,較為缺乏拓展性的內容引入,總體上的教學工作較為強調理論知識灌輸的嚴肅性。不同國家、民族與地區的文學體系體現出不同的文化特性,單從課程理論內容的構成上進行教學工作,難以使學生建立較好的文化觀念與文學素養。古代經典文學在國內的文學體系中所具備的文化特點是較好的教學切入點之一,同時能夠通過文化上的滲透,拓展學生語文學習和文學素養的培養途徑。文學藝術屬于“語言技巧”高度使用的集合體,將其在教學工作中進行導入,對于學生的文化觀念、語言觀念以及應用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結合古代經典文學體系及其文學藝術的特點的基礎上,對其教學工作的展開進行了不同角度分析。
二、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的重要性
文學藝術也可理解為語言文字上的藝術,通過書面上的語言展示與藝術構造,使人在閱讀作品的同時,品味其語言文字的應用魅力。初中語文課程在目前的教學目標制定上,不僅強調過硬的文字理解能力,還較為重視跨文化觀念的建立。古代經典文學與語文課程的相互滲透,其教學工作與其他課程的教學工作類存在一定差異,在學生的跨文化觀念、文學素養與品讀技巧上也具有明確要求,即學生在掌握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的特點基礎上,對其應用表達以及蘊含的文化特點等具有較為全面的理解。文學作品的種類較多,在初中語文教育工作中的導入也存在一定差異性,主要原因在于國家文化、文學體系、地區文化上具有不同歷史背景、社會發展歷程以及宗教信仰等。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而言,文學知識的導入能夠引導學生根據文學作品的表達方式、思維方式以及藝術特點等,理解該國家語言、文字的藝術表現形式、邏輯方式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等。[1]
三、相關教學思路與對策
(一)精讀環節引入古代經典文學作品
在該環節的文學知識導入工作中,可根據教學工作的開展階段記進行導入。通常情況下,在前期的初中語文學習中主要以文章導入進行學習,同時對文章寫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初步理解。經過初期的基礎性學習,學生開始接觸更多類型的文章內容,該階段也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精讀課程中通常涉及大量類型的文章與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等,由于在初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主要以基礎建立為目的進行課程內容學習。在該階段的文學知識導入中需要避免內容過深、晦澀難懂的作品,可結合歷史上相對著名的文學作品名稱或者故事進行導入,避免學生在枯燥的精度課程中缺乏較好的投入,同時還能夠以為作品熏陶的方式進行學生文化觀念上的教育。比如:在學生的前期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的學習中,教師可從孔子、孟子、老子、韓非子、李清照、李白、杜甫等古代經典文學的代表人物上進行導入,如儒家經典文化中的內容導入。在介紹文學名家的基礎上,對其名人軼事進行導入,使以往的精讀課程能夠通過文學相關知識的引入,“今之世取人也,每務其多學而舍其偏技,非良術也。兵家所利,隨其長短而用之也。”就是《春秋》中公山羊傳的一段經典論述,通過該方面的知識導入,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增強學習內容的吸引力。[2]
(二)基于現代化引入古代經典文學作品
該環節的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多層次學習任務,學生需要分別從字面上、課外閱讀上與教師指導上完成相關單元內容學習。古代文學知識能夠在此過程中進行多種途徑導入。比如在文學技法和文學內涵挖掘的過程中,選取基礎性的文學作品,如《后漢書》、《漢書》、《史記》。該部門書目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衍生出的文化作品較多,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文學作品與教學內容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從著名的文學作品上,了解古代經典文學的應用形式與現代化表現模式。與文學素養培育與文學思維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選取國內現代改編的文學作品《易中天品三國》及其影視改編作品(三國演義),使學生從作品名句的聽力分析中,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特點與情感變化等,使生硬地語言學習具有人文精神。
結語:相對于傳統教材內容,文學知識的導入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較好地跨文化觀念,同時在語言使用的靈活性上獲得較大啟發。因此,在當前的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中,需要構建較好的文學知識導入模式,通過教學內容上的拓展與合理應用,確保學生能夠在當前的學習過程中,較好認識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的精神文化內涵與藝術文化特點。
參考文獻:
[1]高敏 .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
[2]王齊.淺析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素讀"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