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峰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特色是非常鮮明的。在班級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滲透的重視程度,結合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并且還需要結合學生當前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以及融入,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教學策略
在高中時期,學生已經開始覺醒自我意識,思維方面得到有效發展。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以學生為核心,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狀態,積極進行對各種人文思想的滲透,形成有效的人文教學氛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開發語文人文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人文精神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精神風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當前高中語文的教育現狀
當前的高中語文課堂,雖然將素質教育理念融入了其中,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師生仍然不得不將升學作為最終的學習目標,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在這一思想的驅動下,學生將時間都放在刷試卷和做習題上,教師將重點放在提升學生分數上。這樣的語文教學成為了流水線教學,教師在對課文進行解讀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是死板的灌輸式教學法。拿到一篇新的課文,就用逐句逐段地分析方式向學生講解,解釋其中的思想和技巧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把文章分析得清清楚楚,但是這樣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并不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缺少人文精神的滲透,高中語文課堂便成為了一門乏味的科目,難以發揮出語言文字的魅力,難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其中人文精神的內涵。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路徑
(一)深挖教材內容,展示人文魅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材是一類主要載體,對教學活動的質量提升而言,教材有著無法代替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為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高中語文教材中新增了不同元素,其中人文精神傳播便是一個重要模塊,這一變化為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傳播創造了適宜條件。因此,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挖,挖掘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并將其為學生靈活展示,引導學生利用對教材的學習,掌握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及不同深意,在展現語文教材人文魅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道德品質。
例如,在《論語》內容學習中,以往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對古漢語詞義的理解掌握,以及對文章的講解和翻譯,但卻忽視了講解文章的深刻內涵。為幫助學生體會《論語》蘊含的不同哲理或傳統美德,筆者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挖如君子之風、仁者愛人、誨人不倦等蘊含人文精神元素的內容。而對上述內容的深挖,不僅有著加深學生文章印象及理解的功能,也有利于學生體會文本內蘊含的不同人文精神,以學生主動挖掘、教師逐步引導的模式,為學生呈現教材蘊含的人文魅力,實現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二)實行個性閱讀,鼓勵創新
尊重學生個體的感受、體驗以及思考,引導學生自主積極、有創造性地表達不僅是語文教育的特點,而且是語文教育的目標,更是語文教育的實施方法。
在學習《失街亭》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先仔細閱讀了課文,看了有關的電視劇,交代了前后的情節發展,之后用一個問題引出了這篇小說的教學,即“失街亭,誰之過?”學生們群情激昂,勇敢表達。有人認為街亭之失,正是因為馬謾的狂妄自大、紙上談兵、目中無人、剛愎自用,是他個人性格與命運的悲劇;有人認為恰恰是因為諸葛亮平時識人不深,用人失誤,事前輕率作決,事后求全責備,這才是失街亭的關鍵;還有人認為主要是王平不敢堅持,更有人深刻的分析了魏國和蜀國的具體形式,認為其實勝敗早已注定,諸葛亮再神機妙算也無力回天……總之,學生們滔滔不絕,妙語連珠,筆者只是在旁邊提示他們拿事實來說話,注意若干細節,這篇小說的情節、主旨、人物形象分析等等若干教學目標就很輕松的完成了。而筆者自己也從他們睿智的辯論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獲得了智慧的啟迪和課堂的高峰體驗。
(三)結合文化知識,進行情感熏陶
在語文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還需要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文化知識進行學習,實現對其人文精神的學習和體會,陶冶學生的個人情感。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中《鴻門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史記》的學習,了解司馬遷的人生經歷,掌握關于“鴻門宴”的歷史背景,從而有效體會課文中的精彩部分,讓學生感受其中的人文內涵,思考“為什么項羽沒有殺劉邦?”從而促使學生深入文章內部,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兩個人物進行深刻的理解。
(四)構建濃厚人文氣息的學習環境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學習環境和氛圍的構建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活躍、和諧的學習環境與氛圍,能夠賦予學生更強烈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可以自覺投入到知識探索當中,使學生可以摒棄其他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聽講與討論當中。對每一位教師而言,成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對教學來說已經成功了大半。人文教育同樣如此。在滲透人文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渲染環境和氛圍作為鋪墊,可以選擇提問或其他方法引出人文教育主題,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重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不可禁錮學生思維,要允許學生自由表達想法與見解。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先進的教學工具與資源,比如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利用播放視頻和音樂的方式來加大渲染力度,引出所要探討的主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展現出人文氣息。
三、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效滲透人文精神,能夠充分發揮出教材的價值。在豐富語文課堂內容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校正人生方向,正確樹立三觀,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吳林俊,張秋玲.人文精神與語言藝術——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古代散文專題學習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20(04):40-43.
[2]葉鋒.論人文精神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語文,2020(33):86-87.
[3]李金紅.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5):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