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一項比較有趣的活動。只要學生有比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意識,對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就有比較好的基礎。所以,對于學前教育活動來說,美術教育是比較重要的工作。跟知識的傳遞相比而言,更加重視的是對學生的思維的培養和訓練。本文主要首先分析了在學前階段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然后探究了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關于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具體對策,希望能夠對有關實踐工作有一些參考夾著借鑒意義。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創造力;想象力;培養對策
學前教育是培養幼兒初始認知能力的重要階段,也是為其今后學習成長提供鋪墊的重要環節。隨著新課改的推陳出新,我國幼兒教育受到了巨大的關注。在學前教育中,如何切實有效的強化幼兒的審美認知能力,促進幼兒的創造力及想象力是當前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的重點課題。美術課程作為色彩及線條的結合,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因此,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根據自己所想,把自己想像的事物描繪在白紙上,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而且還能強化幼兒課堂參與的力度。
1 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發展現狀及重要性
美術教育本身是一門藝術的教育,但在當前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很多美術教學課堂中僅僅采用手工、沙畫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看似創新的教學方式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并未真正引入藝術的體驗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對圓球的認知和想象就只能停留在圓球層面,無法聯想到其他圓球狀的物體,例如:籃球、太陽等[1]。這種教學模式既不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還會泯滅幼兒的美術靈感,對美術的學習也僅僅停留在臨摹階段,無法實現美術的自我表達。
2 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創造力與想象力的有效策略
2.1 引導幼兒關心周圍事物
幼兒關心周圍事物屬于幼兒美術欣賞教育。教師要引導幼兒自己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圍美好的事物,培養其審美能力和審美評價能力。那我們怎樣讓孩子關心周圍事物呢?(1)教師平時應該讓幼兒多看、多感受,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如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2)除了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以外,還可以讓幼兒多多欣賞優秀的繪畫作品。我們平時可以引導孩子觀察不同圖書上畫風不同的繪畫作品,或者一些顏色鮮明、圖案夸張的作品。(3)培養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多問為什么?孩子的好奇心是由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形成的,但是多數孩子只注重觀察,而不會思考問為什么?如果我們能在這方面引導孩子,讓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孩子們以后在遇到新鮮事的時候,就不會急于找老師要答案了,而是自己逐步學會邊觀察邊思考。
2.2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幼兒的美感挖掘和創造能力
繪畫是幼兒表達思維最直觀的一種方式,也是幼兒了解自然、了解生活的最主要的方式。通過美術活動,幼兒能夠加深對于自然和生活的印象,發散思維對自然中的美進行挖掘。在現代信息技術引入美術課堂的過程中,美術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幼兒對于不了解的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好動、有表現欲等心理,通過為幼兒預設美術背景,并且進行相關的比賽讓幼兒對于美術課堂有探索的欲望,從而提高幼兒的美術水平。
2.3 學前教育工作者應注重教學理念的轉變,提升幼兒參與度
一方面,學前教育工作者要結合當前幼兒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幼兒發展的美術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學中要把幼兒當做課堂教學的主體,注重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只起引導教學的作用,不能讓教師代替幼兒操作,要注重提升幼兒的課堂參與度[4]。例如,在幼兒手工教學過程中,學前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制作出自己喜歡的小玩具。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幼兒的興趣,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雕塑模型,讓幼兒制作彩塑,然后由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模具,選擇好以后進行涂料,幼兒可以自行思考應該用哪種顏料,完成以后由教師評選優秀的手工工藝品,并對幼兒進行獎勵。另外,還可以教幼兒用橡皮泥捏小動物,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對動物形態的感知,捏制出自己想象中的小動物的樣子。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鍛煉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激發幼兒興趣。
2.4 加強課堂內外的聯系
當前的學前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在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時,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就是繪畫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其二是手工實踐制作;其三就是作品賞析,從而擴充幼兒的知識面。在實際應用中,首先,目前大部分學前教育美術課堂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授課的方式為主,即教師進行講解,幼兒進行吸收,這種方式在美術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弊端。基于此,美術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式,將教學重心從知識點傳遞轉移到幼兒身上,讓幼兒成為課堂的主導,教師發揮輔助和引導的作用,例如:確定一定的繪畫主題,讓幼兒自由發揮,給予學生一定的創作空間;其次,手工教學是美術課堂中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方式豐富課堂內容,例如:剪紙、折紙、布藝以及泥塑等實踐內容,使得美術教學能夠與生活緊密結合,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最后,作品賞析是美術教學中經常被忽略的環節,但卻是提升幼兒審美能力和認知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在作品賞析環節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方式,展覽一些優秀的畫作,或將幼兒的作品進行班級內賞評投票,將票數最多的作品張貼在展覽墻上,不僅能夠調動幼兒的創作熱情,還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自我的審美標準,有助于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開發。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教育目標也有一些調整。特別是在美術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跟以往的速成能力培養相比而言,當前的教育活動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和形成。能力的培養也是比較寬泛的范圍,不再局限于美術技術方面,也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擴充,而且也能夠逐步成為學生能力培養的側重點。
參考文獻:
[1]王慧玲.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1):166-167.
[2]黃帥.淺談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103.
劉蕊,女,1994 年 8月生,北京人,滿族,最高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郵編: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