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土地整治項目是以增加耕地面積、提升耕地產能為主要目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為實現我國耕地總量占補平衡做出了重要貢獻[1]。我國土地整治工作的重點區域在農村,而廣大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水平落后,基礎建設條件不完善,這既給土地整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場所,也為土地整治工作給出了有效目標[2,3]?;A建設條件對于土地整治項目的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土地整治項目前期踏勘,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項目規劃設計和工程施工的各個階段均起到極大的指導作用[4,5]。本文通過在陜北榆林市定邊縣鹽場堡鎮賈圈土地整治項目的基礎建設條件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對應的解決辦法,以期為土地整治項目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項目區位于定邊縣鹽場堡鎮,鹽場堡鎮位于縣城西北部,與定邊鎮毗鄰,東接白泥井鎮,南接紫穗槐溝鎮,西連寧夏鹽池縣,北依內蒙古鄂拖克前旗,屬三省交匯處,307國道,靖王高速公路,太中銀鐵路穿境而過,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捷。鎮政府駐地西梁灣村,距縣城6 km,境內有明長城遺址5 km,鎮城內有豐富的鹽業資源,共有鹽湖14個,是陜西省最大的天然日曬鹽生產基地。同時鎮城內設有五大園區,即工業新區、物流園區、光伏產業園區、天然氣化工園區、鹽化工業新區。轄8個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3148戶12867人,總土地面積472.4 km2,全鎮居民收入主要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2018年鹽場堡糧食播種面積達0.496萬hm2,瓜菜播種面積達0.121萬hm2,油料面積0.04萬hm2,糧食總產量達到1.5萬t,生豬飼養量達到3.25萬頭,羊子飼養量12.6萬只,家禽飼養量8.56萬只,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0元。項目區土地屬項目所涉及村集體所有。外業工作時,土地部門、設計單位、項目村與項目區周邊村進行了土地權屬確認,土地權屬界限清楚,無糾紛。開發后土地所有權不變,權屬清楚。根據《定邊縣農用地分等定級數據庫》(2018年),項目區周邊現有旱地國家自然等為14等,國家利用等為14等,國家經濟等為13等;現有水澆地國家自然等為13等,國家利用等為12等,國家經濟等為12等。據調查,定邊縣已開發的水澆地,馬鈴薯年產量平均達到55500 kg/hm2,高產田達到75000 kg/hm2;玉米產量平均達到10500 kg/hm2,高產田可達到15000 kg/hm2。風沙土經過改良在有灌溉條件下可開發為優質高產基本農田。該區域有充足的光、熱資源,是較好的耕作氣候,據榆林市土壤肥料監測站測試表明,項目區改良后的土壤經過熟化, 結構合理,養份基礎好,可變為優質高產基本農田,農業生產潛力巨大。
通過對項目區進行實地調查,結合典型田塊土壤理化性狀測試報告及耕地質量等別更新成果,項目區土壤質地主要為砂土,土層厚度在70~80 cm左右,坡度<3°,有機質含量0.98~4.20 g/kg,有機質含量低(表1),根據項目區現狀實地調查,基本能滿足耕種條件,作物能夠正常生長,但項目區土地沙化嚴重,保水保肥能力差,需要通過工程措施進行土壤改良。

表1 土壤現狀分析評價
對項目區現狀灌溉設施進行了實地調查,項目區有現狀機井29眼,單井出水量20 m3/h,電力配套較為完善,只有極少部分井電力配套不完善,灌溉方式主要為漫灌,基本滿足農作物灌溉水源需求;但由于機井多為村民自行修建,缺乏統籌規劃,整體布局上不科學,不系統,部分井已報廢,還有部分井附屬設施不夠齊全且部分設施年久失修或者已老化(表2)。為進一步完善項目區灌排設施,對于現有灌溉設施,結合村民意見,確定項目灌溉與排水工程在現有工程基礎上進行整修,完善配套設施,對老舊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對于無灌排設施或灌排設施不足的地塊,通過新打機井,配套灌溉設備,完善項目區現狀灌溉設施。

表2 灌溉條件分析評價
根據現狀實地調查,項目區現狀田間道路主要以素土和沙土路面為主,部分道路為砂礫石和混凝土路面,根據現狀來看,混凝土道路和砂礫石道路可正常使用,而素土路面和砂礫石路面存在一定破損(表3),為方便農業生產、村民生活、農產品外運,需對部分素土道路和沙土道路進行改造,在原有基礎上將其改造為砂礫石路面。

表3 現狀道路分析評價
項目區現有農田防護工程嚴重缺失,多數地塊完全無防護,少部分地塊有零星樹木,但未形成防護林網。通過調查分析,項目區所在地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沿田塊布置的防護林網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機械化農業生產。針對這種實際情況,在完善農田防護網工程中,一方面應在主要田間道兩旁種植防護林,另一方面結合實際情況減少地塊與地塊間的農田防護林數量,適當增加地塊外圍及其周邊農田防護林網數量。
項目區多為村民自行開發建設的耕地,部分地塊已經耕種多年,具備初步的生產能力,并已經形成初步的效益。通過實地調查,項目區耕地利用率達到100%,所有地塊均已初步耕種。種植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和向日葵為主,少部分地塊種植辣椒、蘿卜,糧食產量可達到旱地10500 kg/hm2、水澆地13500 kg/hm2(表4)。項目區現狀耕地能夠正常生產,但產量和質量低,需配套完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與排水設施等工程。以種植玉米進行估算,項目實施前,農資成本為39.19萬元,以單價2元/kg進行估算,總收益可達123.57萬元,可實現凈效益84.38萬元。

表4 農業生產分析評價
根據項目區地形條件,結合灌溉系統、道路、防護林進行田塊分隔,田塊控制采用中、小田塊,劃分灌區。根據項目區地形條件,根據各地塊實際情況,進行土地平整工程,在田塊內,按照便于耕作、管理和生產要求,結合地形地勢布設格田。耕作層厚度應達到30 cm以上,有效土層厚度應達到60 cm以上,土壤理化指標應滿足作物高產穩產要求。耕作田塊宜保證田塊長邊方向受光照時間最長,受光熱量最大,并根據地形坡度等自然條件布置,田塊形狀應當有利于機械作業的正常進行,盡量減少機械作業當中所產生的漏耕與重耕,有利于田間生產管理;考慮灌溉對地面平整度要求,田面坡比控制在3‰以內。
經水文資料分析,同時項目區通過農田水利及其配套工程建設,按干旱年份計算用水量,灌溉保證率達到75%。根據《節水灌溉技術規范》和《陜西省灌溉定額標準》(試行),設計灌區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90。新建水源工程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灌區水利設施配套達100%,建筑物配套率達到95%以上。
4.2.1 水源工程
打機井,開采地下水,根據近年來當地打井經驗,打井深100~300 m,出水量可達20 m3/h以上。優點是出水量有保障,使用壽命長。
4.2.2 輸水工程
采用暗管輸水,輔以滴灌,其優點是建設方案簡便,施工進度快,節水節工,效益高,使用壽命長,是一種經濟合理的灌水方式,為群眾所喜愛。
4.2.3 噴微灌工程
根據該項目區初步確定的建設規模,立地類型以及基本農田類型,選用滴灌灌溉。這種方式是榆林市風沙草灘區近幾年實施土地項目以來最能體現高標準、現代化且有經濟價值的組合方式。項目投資相差并不是很大,當地農民也愿意接受。
根據《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綜合體》的要求,結合項目區實際情況,田間道路采用砂礫石路面,路面寬4 m,面層厚20 cm,下部墊土厚30 cm,高出地面50 cm。壓實系數達到0.95,轉彎半徑大于20 m。
生產路采用素土路面和砂礫石路面,路寬3 m。素土路面墊土壓實層厚30 cm,高出地面30 cm;砂礫石路面面層厚20 cm,下部墊土厚10 cm,高出地面30 cm,壓實系數達到0.95。依托現有道路,按照生產需要結合項目區實際田塊劃分布置項目區的田間道路。路基和路面是田間道路的主要工程結構,道路工程規劃時,要遵循“路行田塊間,田在路兩邊”,節約道路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項目區現狀路連接項目區與居民點,可以滿足田間道的功能要求,因此,田間道主要依托現狀路進行布置;生產路盡量垂直田間道布置。
結合道路建設布置田間防護林網,采用喬灌結合,林網株距2 m,行距2 m,栽植樟子松和紫穗槐。樟子松規格H≥1.5 m,G≥0.5 m;紫穗槐規格H≥0.5 m。農田防護工程規劃要根據項目區的地形地貌和其他條件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防護林應遵照林業行政管理部門頒布的相應標準、規范進行。項目區地處風沙灘區,風沙較多。因此,結合田間道路布局,在田間道兩側設置防護林帶,農田周邊擾動區、各田塊之間的田坎和取土場地,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營造防風固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