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金庸代表作《射雕英雄傳》的首本英譯本問世,而武俠小說由于其帶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既有中國歷史背景又包含虛擬的作者自身對俠義的想象,其中人物,地點及其相關信息虛實結合,亦真亦假,為翻譯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作品半文半白的語言模式更是成為譯者翻譯的一大難題,其中四字格詞語更是容易為西方讀者帶來文化空缺難題,使譯文難以理解。因此,本研究以順應論為指導,嘗試探究譯本中四字詞語不同的翻譯方式。
【關鍵詞】順應論; 射雕英雄傳; 四字格
【Abstract】As a classic masterpiece of Jinyong,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was published in 2018. Martial arts novels, with their rich cultural heritage, contain bo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hina and the imaginary imagination of the author on chivalry, in which the characters, places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are combined with the real and the fake, both true and false, which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ranslation.The language model of which half is classical Chinese and half is modern Chinese is a big problem for translators. Four-character words are more likely to bring cultural vacancy for western readers and make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refor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of four-character words guided by adaptation theory.
【Key words】adaptation theory; legend of Shooting Heroes; four character case
【作者簡介】焦淑盈(1997-),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武俠文化極具中國特色底蘊,在英譯過程中由于必須兼顧原文的原汁原味和西方讀者的習慣,勢必要“譯有所為”。譯者之功在于引發語言創新,從書名,人名,詞句,段落都加入自己的感悟進行加工; 其亦需“為”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塑造古香古色的中國,對其文化習俗、人物、食品及中藥等進行重要介紹,使譯本里的世界別有魅力,又需帶西方讀者進入一個血雨江湖的中國,其俠義精神,武功招式塑造別開生面的武俠世界。文本中的四字詞語便是一個值得仔細推敲的地方。本文從順應論角度來研究如何在翻譯中平衡兩語言四字詞語使用的文化沖突,并試圖完善帶有“武俠風味”的四字詞語的翻譯方法。
一、順應論的語言綜觀
國際語用學協會秘書長維索爾倫發表題為“作為順應論的語用學”文章首次提出動態順應,而后在其主編并出版的《語用學手冊》中對順應論的核心概念作了較為詳盡和系統性的論述。隨后,維索爾倫以專著的形式系統呈現了語言順應理論,以一種宏觀的、全新的視角來考察和理解語言的使用,為語用學整體理論的構建提供新的思路(何自然,2007)。
二、語境順應論
維索爾倫把“語境”這個概念在《語用學新解》中總結為三個方面:語言語境、交際語境、社會文化語境(何自然,2007)。語言語境即上下文,指翻譯時順應性選擇語言需要考慮語篇上下文的邏輯—語義關系,對詞語的翻譯必須考慮到語境的暗示。交際語境分為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何自然,1999)。動態順應交際語境是指交際中一方的語言選擇是不斷變化的,翻譯的選擇與順應同時考慮到雙方的種種因素的動態過程,翻譯的兩方分別是譯者和原文作者、譯者和讀者,既要順應原文作者,又要順應讀者的期待。文化語境順應可用來探討所隱含的制約翻譯選擇的其他因素,強調在翻譯中,譯者必須順應目的語的社會文化語境,也就是對不同文化影響下帶來的文化差異進行加工與修改以期填補空白。
三、四字格翻譯
四字格是在漫長歷史中沉淀下來的我國獨特的語言形式,這其中包含我國人民的經驗總結和不斷學習的成果。而且,中文的行文習慣又常常喜歡將很多四字詞語連續排列,逐漸遞進,這其中又有對情緒的醞釀和說話習慣。這種內容和形式都極具中國特色的語用方式一直是翻譯界爭論的焦點內容。在內容方面,許多四字詞語帶有其隱含意義,即帶有典故,例如背水一戰(韓信)、 完璧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其背后都是真實發生的歷史故事,其中緣由,故事曲折,涉及一系列背景知識,人物等;在語言形式方面,四字詞語既要點明內容,又要朗朗上口,求其押韻,例如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這在翻譯中就要求“信,達,雅”之三重境界,既要解釋明白內容,又要保證譯文不松散。
四、《射雕英雄傳》中的四字詞語翻譯實例
1.語言語境順應下的四字格翻譯。在閱讀譯本時,由于不同閱讀習慣和詞語句子本身的歧義現象,讀者對詞語及句子意義的理解必須依靠具體的語境。譯者對譯文中四字格的處理直接影響讀者對故事整體的把握和理解程度。尤其對于武俠小說這樣需要高度連貫邏輯性并補全文化缺省部分的原文本而言,更需譯者加強文章翻譯的完整性,充分利用上下文語境對文中四字格詞語加以解釋補充。
例1:小人剛才說到那葉老漢一家四口,悲歡離合,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This poem tells of villages, where ordinary people once lived, razed by Jurchen tribes and turned to rubble. One such story concerns Old Man Ye, who had a wife, a son and a daughter, but they were separated from one another by the invasion of the Jin. Years passed before they were reunited and could return to their village. After making the perilous journey back to Weizhou, they arrived to discover their home had been burned to the ground by enemy forces, and they had no choice but to make for the old capital at Kaifeng.
這里是小說開篇中借由說書人之口講述的一段關于葉老漢家的不幸遭遇。在上下文中,讀者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中讀到葉老漢一家原本平安祥和的日子被打破,必須背井離鄉,途中家人走失而后又重逢的情節自然心里五味雜陳,可以明白這個故事里的悲歡離合。所以這一詞語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選擇省譯的方法,既不重復解釋破壞譯本可讀性和故事流暢性又能夠讓讀者自己體會其中曲折,使原文意境顯露出來。
例2:
那人又道:“眾位聽了,常言道得好:
為人切莫用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
若還作惡無報應,天下兇徒人吃人。
可是那金兵占了我大宋天下,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卻又不見他遭到什么報應。”
Dear friends, as the saying goes, "Keep honest heart and ever gods in mind. For if evil deeds go unpunished, only evil doth one find." The Jin have conquered half our territories, killing and burning, there is not an evil deed they have not committed.
在此時,原作背景講述大宋皇帝昏庸無能,壓榨百姓,又值金人入侵,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所以百姓生活疾苦,民不聊生。這里說書人說的這幾句“若還作惡無報應”便是暗指宋人在這里作惡,希望朝廷不要再視若無睹,而這些欺壓百姓之人終會受到報應。所以,此處“無惡不作”一詞便選擇釋義的方式,運用上文出現的“evil deeds”表明此二處的暗指聯系。
2.社會文化語境順應下的四字格翻譯。文化語境包括文化傳統、地理環境、生活方式等諸多要素,由于中西方文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巨大差異,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為實現目的,必定要對產生文化空缺之處加以彌補,或是改變翻譯手段,解釋或是在不更改原意基礎上適當刪減。好的譯本需要在譯者順應文化語境才能成功實現其譯者的交際目的。
例1:花容月貌無雙女,惆悵芳魂赴九泉。
A beauty made of flower and moon, and so was taken the sweetest soul that night.
例2:你二位是忠義之后,北方淪陷,你二人流落江湖,其后八拜為交,義結金蘭,一起搬到牛家村來居住。是也不是?
When the Jin army conquered the north, you began wandering the lakes and rivers of the south, practising your martial arts.
花容月貌意思是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ㄈ菪稳菹窕ǘ浒銒善G美好的容顏;月貌是指似明月般熒光月華的相貌。這里有兩個中國典故:“閉月”是三國時期有名的美人貂蟬的代稱。貂蟬在自家府邸的花園中看月亮時,忽然有輕風吹來一塊浮云,云彩將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其養父及下人路過,為人人稱道。后人為宣揚別人長得如何漂亮,便會引經據典道美人可和月亮比美,月亮都比不過。而“羞花”,則說的是唐朝著名寵妃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楊玉環到花園賞花散心,她剛一摸花花朵便低下頭,此事為宮娥所見,便在宮里到處說,楊氏和花比美,花兒都自認沒她的美貌低下了頭,滿宮的翹楚都不及她一人,此話傳到皇帝耳中,她才得寵慣六宮之榮。這里譯者翻譯為“a beauty made of flower and moon”,由于外語讀者不知其典故所以直接翻譯出美人美貌一詞使讀者豁然開朗,明白這里是形容一個美好的女子,而因為花朵和月亮兩個意象在古今中外皆指美好事物不會造成歧義,所以也沒有刪去,保留原文四字格之美。
與此翻譯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四字詞語“流落江湖”。其意思是形容窮困潦倒,漂泊異鄉。其窮困潦倒之意便用“wander”一詞形容出浪蕩,無家可歸之感,西方讀者可以直接體會到流落之中的無奈;而“江湖”一詞西方讀者雖不懂,但此處譯者大膽將湖與河翻譯出來,取此意象中大家皆可懂的漂泊感提高譯文可讀性,又不失其原文的魅力。
五、結語
論文以耶夫維索爾倫的順應論為基礎,以語境順應為切入點對《射雕英雄傳》英譯本中的四字詞語進行探究。在順應語言語境和文化語境的不同層面,譯者面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四字詞語時選擇了完全不同的翻譯方式,為了更好地達到翻譯目標運用的不同翻譯手段不僅對武俠小說中的江湖文化翻譯帶來范例,更為其他帶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作品帶來啟示。其實,我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文化產物應是全世界人民的瑰寶,對這樣作品的翻譯更可為中國文學可以“走出去”打好新的基石。
參考文獻:
[1]何自然,于國棟.語用學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評價[J].現代外語,1999(4):428-435.
[2]何自然.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黃懷飛.漢語四字格英語口譯的策略[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 2003(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