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香燕
摘 要:近些年,我國的教育改革逐漸步入關鍵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加強調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對大量的教學實踐的研究,可以發現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已經逐漸突顯出來。文章對小學美術探究式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探究式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當前的教育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诖?,美術課程逐漸成為一門至關重要的課程。當前的教育背景,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探究式教學,是指在進行新知識與原理的學習時,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問題或者事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多種方式進行主動探究,從而使其自行發現與掌握相關結論的方法。通過探究式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并從中發現規律,形成概念。
一、現階段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忽視學生情感體驗。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對于學生的情感體驗十分重視。但是在長期以來的美術課程中,可以發現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導致課堂中容易出現死氣沉沉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通常難以產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從長遠來看,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學生難以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并且不利于學生美術潛能的挖掘。
第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演變,“以學生為主體”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一。但是,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仍然在沿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通常會直接引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而學生獲得的自由創作的空間比較小。
第三,美術活動存在局限性。美術學科是具有開放性的課程內容,且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極為緊密的聯系。但是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學內容通常局限于教材知識的學習中,而且多為理論與技能的講解。從實際的育人效果來看,單一的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美術思維的發散。
正是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所以導致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遲遲無法提高。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地將探究式教學策略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以此來保障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二、小學美術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一)注重情境創設,激發探究意識
從個體的學習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常缺乏自我約束力,其學習活動往往是在學習熱情驅動下進行的。所以無論何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都需要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作為前提條件。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嘗試將情境教學應用于小學美術探究式教學中。借助教學情境,能夠使美術教學的相關內容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吸引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活動當中。這樣一來,有利于為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契機。
以“宇宙之旅”為例,本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設計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生設計工藝造型、色彩的能力。具體來講,需要使學生認識宇宙飛船的基本結構,了解一些淺顯的宇宙知識。不難發現,小學生積累的宇宙知識是比較匱乏的,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我沒有直接組織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而是利用一段多媒體視頻創設了相應的教學情境。這段視頻中,展示了我國“神舟”號飛船的外觀,使學生直觀了解了宇宙飛船的內外部結構。同時,還展現了絢麗多彩的宇宙景象。利用這段視頻,不但使學生感受到了宇宙的奇妙,而且使其簡單認識了我國探索宇宙的歷程。然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如果你是一名設計師的話,你會怎樣設計宇宙飛船呢?能不能自己動手制作呢?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出太空旅行的情景呢?”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美術探究意識,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尊重學生主體,組織自主探究
正如前文所述,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一。為了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應避免通過直接講授代替學生的思考,而是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以此來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建構的全過程當中。同時,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仍然比較薄弱,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引導與點播。這樣一來,既可以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能夠使其探究過程更加有的放矢,從而幫助學生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如美術欣賞課是一種重要的課程類型,在這類課程中,教師應避免一講到底,而是需要充分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過程。通常來講,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性的美術欣賞時,我會注意以下幾個環節:1.在課前,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預習時間,并引導學生搜集與欣賞內容有關的資料,以此來讓學生有備而“賞”,這樣可以縮短學生和美術作品之間的距離,使其對相應的美術作品產生感性認知;2.出示欣賞作品,讓學生自主觀察幾分鐘,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作品初步的感受;3.利用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從線條、色彩等多個角度進行細致的體會;4.針對欣賞過程出現的一些分歧之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鑒賞。總之,只有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活用生活資源,拓展探究活動
從學科特點來看,美術學科是一門生活化特征極為明顯的課程。在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美術資源?!八囆g來源于生活”,這一觀點十分準確地點明了生活化美術探究活動的重要性。為此,教師應避免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與課堂當中,而是要聯系現實生活組織一些實踐性的美術活動。這樣一來,可以構建開放的美術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
以“廢舊物的‘新生命”為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了廢棄物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認識到了廢棄物造型藝術的神奇之處,初步體驗了創造的樂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丟棄一些廢棄物,這不但容易造成環境污染,而且會導致資源浪費。結合本節課的相關知識,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外任務。在這次活動中,學生需要搜集家中的廢棄物,然后根據廢棄物的不同材質與形狀制作一件藝術品。之后,我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展示了自己的設計成果。通過這種方式,不但鞏固了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美術視野,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四)完善探究評價,促進知識內化
在教學活動全過程當中,課堂評價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有效的教學評價,可以進一步促進教學流程的優化和完善。在探究式美術教學中,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并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學評價環節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一般來說,教學評價的多元化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評價主體多元化。除了教師的單向點評,還要將學生確立為評價的主體,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相互評價。第二,評價內容多元化。要避免過于關注探究活動的結果,而是要將評價的重點內容放在探究過程中,用發展性的眼光觀察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意識等方面是否取得進步。第三,評價手段多元化。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需要綜合利用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相對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手段。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是促進學生綜合美術素養發展的有效渠道。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探究式教學與美術課程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并根據教學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具體的教學策略。唯有如此,才能逐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嚴前軍.探究式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9(2):67.
[2]肖若楠.小學美術教學中探究學習方式研究[J].文淵(中學版),201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