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娜
摘要:本文圍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際出發,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與相關教材內容,對如何有效開展民族音樂的鑒賞課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民族音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294
民族音樂包括民歌、民樂、戲曲等等,具體內容在高中階段的音樂課程教材中又包括有亞非音樂、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以及一些宗教復調等等。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民族音樂作品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其歷史底蘊和人們的社會生活,有的傳遞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則體現著深厚的民族情感。而作為高中階段的學習者,應當在音樂課程的建構過程中去接觸和了解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多樣性,也因此,探究一條有助于學生了解和發展,以及推動新課改深入的新教學思路有一定實際價值。
一、民族音樂
1、審美價值
音樂教育的核心理念首先應該是審美,這也是其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本質特征。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著自己的意義和價值,而音樂也是一種這樣具有獨特美的藝術形式,雖然不同的事物之間不能夠相提并論,好比說美術和音樂。但發源不同,歸于同一種類的藝術卻是無差別的,好比說西方的音樂和中國的樂曲。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這一觀點,尤其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去認識和理解,甚至向更深層次的民族音樂內核去進行挖掘和探求,感受其身后的審美和藝術價值。
2、文化傳承
音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社會文明的體現,其濃縮了民族的特征,可以看做是有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音樂在悠久的人類文明歷史發展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高中階段的音樂鑒賞課也應當充分體現出民族音樂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品鑒和體會中把握民族音樂所具有的獨特性,尋找民族音樂當中的中國音樂。
二、民族音樂鑒賞
1、堅持學生主體性
當前有關民族音樂的教育教學始終是音樂教育中的一項短板,這歸根結底是受到教學理念的影響,比如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喜愛要遠大于民族音樂等等。也因此,在高中階段的音樂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提煉出學生喜歡和感興趣的民族音樂,從最簡單或最能夠直接引發學生興趣的曲目入手,配以適當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激發學生內在對于民族音樂的認同。
2、創設教學環境
民族音樂鑒賞離不開教學情境,而一個人想聽或是常聽音樂的時候也往往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所導致的。音樂鑒賞課應當遵循人的聽賞習慣,選擇更多符合學生興趣愛好以及接受度高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導入,從而在長期的熏陶下使學生形成習慣性的欣賞興趣和能力。例如,在“音樂的美”中,教師可以將本單元中每一節里最具特點的一課內容選出來,然后整合到一起引導學生去進行聽賞,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從而發現自己可以接受或是喜愛的音樂類型和曲目。比如在第六單元中,教師將每一節中最具特點的一課挑選出來,整理在一起讓學生分別試聽,如“優美與壯美”中的《月光奏鳴曲》;“崇高美”中的《戰爭安魂曲》;“歡樂美”中的《第五命運交響曲》等等。
3、激發學生的民族音樂興趣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音樂課程更強調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也因此,教師可以從興趣培養的角度出發來提高學生的聽賞能力,充分發揮民族音樂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審美情趣與知識能力等多項綜合素養的提升。例如,在“音樂民族”單元中,教師可根據民族音樂的地域性來選擇相應的內容。比如蒙古民歌《遼闊的草原》,需要學生了解并學會判斷“長調”和“短調”,與此同時逐漸能夠接受和欣賞蒙古族民歌的自由、奔放特點。
4、開發多元化教學
(1)半脫離教材
教材無論是結構編排,還是內容選擇,都是與新課程標準相呼應的,也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必須要充分挖掘教材,研讀新課程標準,但不能完全地依賴教材,要充分結合實際學情來進行考量,選取恰當適宜的教學方式與內容來進行呈現。例如,教師在將教材中的民族歌曲教學完成后,可以向學生詢問對哪一些類型的民族音樂較為感興趣,以此為范本進行課外延伸來與學生進行交流。
(2)培養民族意識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長規律來開展教學,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教學內容的價值,而且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感知能力,學會聽賞和把握其中的核心價值觀,受到感染與熏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為其選擇與當地文化特色相符,或是與校園相關的民族音樂曲目,比如《小河淌水》、《龍船調》、《茉莉花》、《五哥放羊》等等,使學生在聽賞、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更深層次地去了解和把握民族音樂的地域性特征,形成一個多元、包容的態度。
(3)培養音樂審美素養
民族音樂強調民族的氣息,同時不失意境之美,可令人沉醉其中。因此,欣賞民族音樂應該先學會把握和感受當中的意境。例如,在《牡丹汗》中,平常所接觸和了解的維吾爾族民歌都是直白奔放的,而教材卻選擇了一個愛情體裁的維吾爾族民歌,講述了一個窮困的維吾爾族青年愛上回族姑娘的故事,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比節奏歡快的南疆民歌,來感受這首帶有一絲深沉和憂傷的情調。
綜上,探索高中民族音樂鑒賞教學的優化途徑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大膽嘗試,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將民族文化與現代技術手段充分結合,創設出豐富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音樂審美,使民族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晶晶,賴友雄.基于音樂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9,39(06):207+211.
[2]卞東安.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9(03):199.
[3]柏艷.高中《音樂鑒賞》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