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榮輝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301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實施的中心環節,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又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能否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將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的水平和質量。那么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又如何同步更新,才能更清晰地呈現新課標的教學思路,更完整地體現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更有效地實現新課標的教學目標,更深入地挖掘新課標的教學價值呢?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再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而提出了“五步十環”課堂教學的構想,試圖在“五步十環”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中找到種種更貼切的方法,使新課標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間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以期實現水乳交融的境界。
必須明確一點,“五步十環”課堂教學模式是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精神并結合課改實踐經驗,僅針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
“五步”指的是課堂教學的五個步驟,包括入文、聽文、讀文、賞文和寫文,它們之間是層層推進的關系。
“十環”是課堂教學的10個環節:一二環節讀讀、猜猜;三四環節聽聽、說說;五六環節讀讀、問問;七八環節劃劃、品品;九十環節寫寫、評評。其中每兩個環節對應著一個步驟,可謂步步為營,環環相扣。
結合部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課《陶罐和鐵罐》課堂實操為例。
第一步:入文。
環節1:讀讀。
讀課題,多種形式讀,默讀,齊讀等。
環節2:猜猜。
透過課題猜內容。
引導性問題:陶罐是什么?鐵罐又是什么?透過課題,你能猜猜作者會寫些什么嗎?如果是你,又會寫什么呢?
階段性目標: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的同時,訓練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以及生活推理能力,訓練學生發散思維等。
第二步:聽文。
環節3:聽聽。
聽課文,聽教師示范或配音等。
引導語:聽范讀,注意朗讀的語氣停頓變化。標記生字新詞,記憶故事內容。
環節4:說說。
可以說說聽到的內容或者給出學習方法上的建議等。
引導性用語:
1、回憶一下,說說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2、推薦學習方法:比如,朗讀時注意陶罐和鐵罐截然不同的語氣;學習生字時應注意“罐”字左邊是缶字旁,是古時一種瓦制的口小肚大的器皿等。
階段性目標: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訓練學生的朗讀技術感知能力,聽記能力、概括能力,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習方法的互通互鑒中,借鑒方法,秉持拿來主義,學會自我學習,準備終身學習。
第三步:讀文。
環節5:讀讀。
讀課文,多種形式讀,默讀,朗讀,齊讀,輪讀等。
環節6:問問。
提問與回答,針對字詞句段篇等方面,勇于提出自己的問題,比如音形義、修辭與篇章結構等問題,并積極參與回答問題。
啟發性問題:陶罐和鐵罐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他們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引導性結論:鐵罐很傲慢,陶罐很謙虛。
其實這是一對意思想相反的詞。(板書)
現在就讓我們也搖身一變,變成這兩只罐子,讀讀他們的對話。看我們能不能讀好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學生自由練讀)
出示課件:默讀剩余自然段,按課文內容填一填。
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鐵罐( )了。
預設:樸素、美觀、有價值、什么也沒有了。
易碎的陶罐成為了古董,堅硬無比的鐵罐卻變得無影無蹤。從這篇課文中我們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預設:不能光看到別人的短處,還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在這里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曾經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階段性目標: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訓練學生的朗讀實戰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語言文字綜合分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分析,參透其背后的法事情人,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第四步:賞文。
環節7:劃劃。
標識出喜歡的詞句段。
環節8:品品。
師生、生生互動探討詞句段的生動與優美之處。
出示課件: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 )地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鐵罐( )地說,
“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很多年以后,受了傷的鐵罐也被人挖出來了:( )。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一直在用對比的表現手法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對比的藝術效果。
階段性目標:引導學生賞析詞句及文段的生動優美,感受中華語言文字的美,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五步:寫文。
環節9:寫寫。
仿寫文句或段,注意詞義詞性的變化以及句式與修辭的仿用。
環節10:評評。
展示并相互評議仿寫文句或文段的優缺,再作以適當修正。
階段性目標:引導學生仿寫文段的同時,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綜合應用能力,在實戰中學以致用。
總體性目標:語文課堂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要從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文化理解與傳承這四個大的方面去開展,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統一。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嚴格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導下,“五步十環” 課堂教學的構想始終如一跟著課堂教學實踐走,腳踏實地穩扎穩打,走穩每一步,求證每一步,放心每一步,所謂事出有因,理出有據,一切都是在順藤摸瓜當中推進。
通過較長時間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只要“五步十環”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中能做到合理的組織跟實施,效果就將十分明顯。在“五步十環”課堂教學實施中,新課標的內容和要求能更全面更徹底地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去,與此同時新課標的目標也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并得以實現,不再像其它一些教學模式中那樣猶如霧里看花不著邊際,而是清晰可見有章可循,滿滿的地氣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