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學習小組”
重大時間節點的新聞宣傳報道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重要契機,也是眾多新聞媒體開展同臺競技的重要機遇。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今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新媒體品牌“俠客島”“學習小組”提前謀劃、銳意探索,以一系列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元的融媒體產品,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風雨、百年風華的輝煌之路,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在2021年新聞宣傳戰線的這場關鍵戰役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建黨百年宣傳報道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揭示建黨百年相關報道題材的重大政治意義。“俠客島”“學習小組”以時政解讀為特色,在建黨百年之際,緊盯中央重要活動、文章、政策,及時準確推出解讀文章。
例如,“七一”前夕,《人民日報》連續刊發兩篇“宣言”署名文章,引發全社會廣泛熱議。“學習小組”在第二篇“宣言”文章推出當天,刊發原創解讀稿件《建黨百年之際,兩篇“宣言”有何深意?》,揭示兩篇“宣言”文章的邏輯關聯和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推出的重要意義,成為央媒對“宣言”文章的獨家解讀,在人民日報“兩微一端”、學習強國等平臺共收獲閱讀量逾2200萬,被10余家海外華文媒體全文轉載,中宣部《新聞閱評》點名表揚,稱“解讀‘宣言’文章,讀懂堅毅執著”;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支持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后,“俠客島”敏銳地抓住這一政策在“七一”前夕公布的特殊意義,抓住“共同富裕”四字做文章,在文件發布后的第二天,推出解讀文章《為什么是浙江?》,用通俗簡明的語言,對什么是共同富裕、新時代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等進行深入解析,及時澄清一些誤讀,全網閱讀量逾500萬。
建黨百年宣傳報道還要“精耕細作”,準確把握報道時機,突出策劃時效,立足選題精、文風新、形式活、速度快,創作用戶喜聞樂見的作品。

□ 圖為“俠客島”島叔參與人民日報海外版全媒體報道專欄“來這里打卡”錄制工作。
例如,“七一勛章”首度頒授,“學習小組”第一時間發布盤點解讀文章《這29人,獲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立刻在朋友圈刷屏,24小時內微信閱讀量超40萬;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小組”抓住講話中提到的“偉大建黨精神”,結合黨史上的感人故事做了深度闡述;“俠客島”從網言網語中提煉網友切身感受,推出文章《這兩天,那些令我們淚目的瞬間》,引發50多萬用戶共鳴;圍繞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這一重大多邊外交活動,“俠客島”連夜推出解讀文章,短時間內閱讀量達到10萬+。7月1日0點和7點,“俠客島”微博陸續推出原創海報《1921-2021!向我們的黨說聲:生日快樂!》《今天,我們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引發網友熱烈轉載,總閱讀量近1億;從3月開始,“俠客島”微博每天8點準時推出#黨史里的今天#話題,以簡潔圖文組合普及黨史知識,幾個月來,話題閱讀量已超8000萬,因簡明、好讀,尤受年輕用戶好評。
整體來看,“俠客島”“學習小組”堅持原創、凸顯特色,在傳統的圖文報道領域創作了具有感染力、震撼力、影響力、引導力的建黨百年新聞產品。
全媒體時代,守正是根本,創新是關鍵。在建黨百年宣傳報道中,“俠客島”“學習小組”努力創新語態,搭上視頻化快車,采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渠道,探索紅色主題報道的新生態。

□ 圖為“俠客島”在北京魯迅故居開設沙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俠客島”從百年黨史中精選出一系列有杰出貢獻的年輕革命者,如陳延年、瞿秋白、王爾琢、彭湃、冼星海、向警予等,推出系列短視頻“永遠年輕的人”,在B站、視頻號、微博等年輕用戶聚集的平臺精準推出。系列短視頻以島叔真人出鏡為主,輔以歷史影視劇畫面,用直率坦誠、親和力強的講述方式,拉近與年輕用戶的距離。這次短視頻創作也是編輯記者適應全媒體生產要求,從文案寫作開始就以團隊中“90后”“95后”為撰寫主力,用年輕人視角、話語風格,強調視頻腳本的畫面感、故事感、層次感,化嚴肅的黨史學習為輕量化、柔性化傳播。目前,系列短視頻的播放量已近百萬,還在陸續推出中。
同時,“俠客島”首度與B站知名Up主合作,在7月5日推出建黨百年主題原創視頻《最“燃”文物!我的血液和DNA都顫抖了!》,從一枚原子彈引爆管講起,回顧了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成功研制第一顆原子彈的故事。視頻發布僅半小時,B站播放量就突破10萬,5天后,播放量沖上130萬,彈幕1.2萬條;“俠客島”微博及時聯動,設置話題#中國首顆原子彈的零件長啥樣##是他們讓中國免受核威脅#等,相關話題閱讀量逾2億,視頻播放量達450萬,沖上當日微博視頻榜第1名、微博熱搜榜第6名,引發@人民日報、@半月談等7000余個微博大V和普通網友賬號轉發,成為當日微博“爆點”。
以建黨百年原創視頻策劃為契機,“俠客島”“學習小組”正積極探索視頻化轉型。實踐證明,紅色主題完全有能力借助新的呈現形式,贏得更多年輕受眾,爭取更多注意力時間,讓正能量入耳、入腦、入心。
建黨百年宣傳報道要實現“1+1>2”的傳播效果,離不開媒體深度融合創新,尤其要注重對用戶群體需求的引導和滿足,推出更多線上線下的互動產品。
從今年5月起,“學習小組”連續推出多期黨史為主題的讀書打卡活動,邀請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中國人民大學黨史系專家學者為用戶開書單,并針對每本書制定10-20天不等的學習時長,帶領用戶一起讀黨史好書。在讀書打卡過程中,陸續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在線直播授課、答疑解惑;用戶可以隨時在小程序曬出讀書筆記、心得體會,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學習小組”在打卡的不同階段設立電子獎狀,強化激勵。目前,已有近5萬用戶參與讀書打卡活動和在線聽課。每晚到“學習小組”打卡學黨史、讀原著,已成不少用戶的新習慣。
“俠客島”發揮用戶黏性強、活躍度高的特色,在建黨百年的線下活動中,致力于打造“重回歷史現場”的沉浸式體驗。“俠客島”邀請熱播主旋律電視劇《覺醒年代》的導演張永新、魯迅扮演者曹磊以及魯迅研究專家,在北京魯迅故居開設沙龍,與網友線下面對面、深交流,共同探討年輕人愛刷主旋律劇背后的文化動因、黨史“引力”。因場地受限,活動現場只有30個名額,但用戶熱情高漲,通知發出后,1小時內就有5000多人報名,可謂一票難求。為讓更多用戶參與活動、彌補不能到場之憾,活動在B站、微博同步直播,僅當日直播觀看量就超過20萬。直播實錄還拆成了多個短視頻廣泛傳播,深受年輕受眾追捧。
重大主題宣傳報道多元化呈現并非為創新而創新,而是要立足精品導向,找準策劃角度,豐富用戶體驗,以“人”為傳播重心和最終靶向,兼顧形式與內容、方向與效果的平衡。
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需要以協同思維推陳出新,激活各類資源,最大限度提升報道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在建黨百年宣傳報道中,“俠客島”“學習小組”積極融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網端微聯動的融合大局,發揮自身特色,參與和推出了一系列亮點作品。
今年4月起,人民日報海外版獨家開設全媒體報道專欄“來這里打卡”,組織編輯記者帶上《人民日報》老報樣,分赴祖國各地,探訪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創新做好黨史國際傳播,通過今昔對比,展示中國共產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非凡歷程。作為人民日報海外版新媒體,“俠客島”“學習小組”團隊成員全程參與,赴黑龍江大慶油田、元寶村,陜西鳳翔、南泥灣,江西南昌以及青海“221”基地等地采訪寫作、出鏡拍攝、進行后期制作等。該系列的全媒體報道產品也在報紙、“俠客島”視頻號、微博、海外網、海客新聞客戶端等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各平臺落地推送,實現報網端微多方高效深度協同合作。截至7月19日,該系列已推出32期,全網閱讀量逾1500萬,單期綜合閱讀量Top5均超30萬,微博話題標簽#來這里打卡#閱讀量近1000萬。
此外,“俠客島”團隊成員還參與人民日報海外版知名時評專欄“望海樓”系列評論寫作,在建黨百年之際創作《一條道路,堅定不移》《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等重點評論文章;參與拍攝人民網同B站聯合出品的6集微紀錄片《少年不老》,采訪“七一勛章”獲得者周永開老人等。
建黨百年宣傳報道為主流媒體轉型升級、創新探索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主流媒體可以在這類新聞大戰役中鍛造立意高、定位準、樣態多的優質內容產品,更可以借機探索多元、靈活、有效的資源整合形式,催生媒體融合的深度質變。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技術如何革新,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始終是主流媒體的使命。“俠客島”“學習小組”也將繼續探索融合創新,爭取為主流媒體融合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