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血液中心(暨黑龍江省血液中心),原名為哈爾濱市中心血站,1981年1月更名為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血站,2013年7月更名為哈爾濱市血液中心,其中1990年1月成立黑龍江省血液中心,掛靠哈爾濱市血液中心,形成一套機構兩塊牌子。
哈爾濱市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三次籌建血站,由于歷史和社會原因,血站辦站方向不明,血站三次建設三次取消,呈現“三起三落”的局面。現哈爾濱市血液中心前身于1977年第四次籌建。建站初期,房屋建筑面積僅有16平方米,固定資產不足8萬元。經省衛生主管部門投資與哈爾濱市第五醫院換建,于1982年遷至哈爾濱市第五醫院行政辦公樓,房屋建筑面積1 616.3平方米。1995年6月24日,哈爾濱市血液中心自籌資金新建6 700平方米采供血大樓及其配套設施,總占地1萬多平方米。2018年12月,在現址空地新建業務樓,占地12 500平方米,目前已竣工。

采血車工作現場

全國最美獻血屋——哈爾濱市血液中心中央大街獻血屋

檢驗科工作現場

采集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現場
哈爾濱市下設九個行政區、九個縣(市),全市土地面積53 100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7 086平方千米,總人口948萬人,近300家醫療機構。哈爾濱市血液中心在負責轄區采供血任務的同時,負責全省采供血機構血液采集監控、科研教學、質量核查、專業技術培訓等任務。哈爾濱市血液中心現有職工29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50人,占職工總數的85 %。配備7個愛心獻血屋、2個愛心獻血房車、7臺大型采血車、10臺送血車,年采血量53.38噸,機采血小板22 739個治療量左右,同時向醫療機構提供14種血液制品和疑難血型鑒定、疑難配血、新生兒溶血病檢測、移植前HLA基因檢測和中華骨髓庫HLA基因檢測及高分辨分型確認等檢測服務。哈爾濱市血液中心建立了機采血小板固定捐獻者隊伍、Rh陰性血捐獻者三級聯動機制隊伍和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組織,基本滿足了哈爾濱市轄區各醫療機構的用血需求和相關服務。
哈爾濱市血液中心在2004年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6年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ISO/IEC17025實驗室認可,2015年通過ISO/IEC15189醫學實驗室認可。結合國家頒布“一法兩規”,將國家標準與認證標準充分借鑒融合,形成符合國家標準和實際工作流程的質量體系。堅持每年內部審核和外部審核相結合,與深圳市血液中心開展聯合內審的方式,建立可測量、可追溯、嚴把重點環節的考核機制,筑牢血液安全圍墻,始終把血液質量放在重要位置,為保證血液質量和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
極具地方特色的哈爾濱市無償獻血工作,結合地域、文化、季節特點,自2015年開始實施的無償獻血“秋冬季以團體招募為主、街頭采血為輔、外縣采血為補充;春夏季以街頭采血為主、外縣采血為輔、團體招募為補充”的宣傳動員和采血的新模式,形成大專院校獻血季、企事業單位獻血期、白衣天使獻血月,結合節假日、紀念日的文化內涵開展無償獻血宣傳動員工作,為采供血工作奠定了基礎。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哈爾濱市血液中心在積極完成血液采集的同時,根據上級要求,開辟獨立的采血地點,按照《黑龍江省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采集技術操作方案(試行)》的要求,于2020年和2021年兩次采集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77人(次)23 275毫升,安全順利地推進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采集工作。
哈爾濱市血液中心秉承把無償獻血工作作為惠及民生、服務百姓的大事來抓,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品牌來做。堅持“獻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無量”和“幫助今天的別人、明天的自我”宣傳動員招募理念;貫徹“用周到滿意的服務,為社會提供數量充足、質量可靠、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的質量方針;通過講政治、講正氣、提高認識,抓管理、重教育、提素質,打造過硬團隊,在廣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臨床用血100 %來自自愿無償捐獻,使哈爾濱市無償獻血工作得到有序、平穩、健康的發展,血液庫存量始終保持高位、動態平衡狀態,為我市醫療衛生戰線做出了積極貢獻。哈爾濱市血液中心曾獲得全國衛生先進集體、全國爭先創優先進集體、哈市第35屆勞動模范集體等榮譽稱號,連續第八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榮譽稱號,中央大街愛心獻血房車獲得“全國最美獻血屋”榮譽稱號。

哈爾濱市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