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明/江蘇省金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江蘇省金湖縣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大膽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創新,持續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農村資源市場化配置水平,真正實現用產權要素“小市場”撬動農業農村“大資源”。先后牽頭制定2項農村產權交易省地方標準,參與制定2項國標和3項省地標。截止目前,全縣完成產權交易10350項,交易金額25.4億元,交易溢價達8130萬元。
堅持政府主導,實現從“場外交易”到“場內交易”。金湖是農業大縣,人均耕地面積全省最多,農村產權交易涉及面廣、需求量大。之前由于缺乏統一規范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私下交易較普遍,存在較大風險隱患,農戶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金湖充分發揮政府服務保障作用,按照“六統一”管理模式,成立縣鎮兩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在縣市民中心建設700平方米的縣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連續三年在全省縣級交易平臺監測評價中位居前三名。按照省定“八有”標準,建成8個鎮街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大廳,實現全縣鎮街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全覆蓋。依托全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縣、鎮、村信息聯動共享,推動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流通配置,通過充分競爭全面提高資源效益,如塔集鎮葉家渡魚塘經營權交易畝均溢價509元、溢價率達60%。率先探索村級物資和服務采購平臺交易,做到項目全覆蓋、交易不見面、全程可追溯,有效降低交易風險、提高交易效率、節約交易成本。成功承辦省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線上交易啟動儀式,順利達成全省第一筆線上交易。首筆線上交易項目“金湖縣淮勝村331省道西路邊樹木出售”,在金湖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線上競價,經過5位競標者3輪共15次出價,最終個體工商戶德宏木業孫德宏以12.3萬元中標,現場簽訂了《成交確認書》。該項目由金湖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受前鋒鎮淮勝村委托,在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上發布公告,交易底價11.8萬元。共有5家木材加工個體工商戶注冊會員并實名認證,通過POS機刷卡或銀行轉賬方式成功繳納投標保證金,完成報名并取得競標資格。競價當天四位競標者來到縣產權交易中心,在中心業務人員全程指導下上線出價,另一位競標者未到現場,在場外自行上線競價。
堅持標準鋪路,實現從“自由無序”到“規范有序”。規范的市場秩序是資源要素合理流動的基礎。全縣堅持以標準化建設規范市場秩序,按照交易流程化、流程制度化、制度標準化理念,全面完善農村產權交易標準化流程。創新推行“交易申請、前置審核、信息發布、資格審查、組織交易、簽訂合同、出具鑒證”的“七步交易法”,按照產權種類分別設定交易細則、合同管理、檔案管理等工作標準,制定交易各參與方權責清單,建立交易過程和合同公證制度,實現交易流程標準化、文書模板化、運行規范化。實施檔案標準化管理,打造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在全省率先建成“三星級”農村產權交易檔案室。強化矛盾風險管控,出臺土地流轉流入方資格審查辦法,按期編制發布全縣耕地、養殖水面、四荒地等交易價格指數,引導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開展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試點。成立專業化土地流轉仲裁庭,妥善化解農村產權交易爭議矛盾,及時消除不穩定因素。規范的交易秩序有效免除農民的后顧之憂,激發了資源流動活力。2020年共成交各類農村產權交易標段2820個、交易額5.62億元。
堅持產業引領,實現從“分散經營”到“規模經營”。土地“碎片化”“分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掣肘因素。金湖堅持圍繞產業鏈布局資源鏈,通過整體規劃、集中流轉的方式,引導土地資源向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規模主體聚集,目前全縣共流轉土地50.4萬畝,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87%,有效破解耕地碎片化問題,提升農業規模化效應。策應全域旅游發展,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通過市場化手段流轉農村耕地、林地,發展特色景區和農家樂、采摘園等現代農業,打造十里果林、金綠源、三禾農莊、一品葡萄園等一批鄉村旅游項目。著力拓展市場服務功能,整合政府、中介、金融等各類資源,打造農村產權“經營主體+流轉市場+金融機構”抵押融資模式,探索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保證保險制度,融通農村資源與社會資本兩大要素,累計辦理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959筆4.76億元,其中保證保險抵押貸款5200萬元,均位居全省前列,創新農村抵押融資的做法被央視《新聞聯播》等媒體報道。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示范家庭農場241家、示范合作社211個,獲批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
堅持監督護航,實現從“暗箱操作”到“陽光操作”。為切實防止農村產權交易過程中出現優親厚友、暗箱操作等消極腐敗問題,金湖縣堅持權力監督與制度制約相結合、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統一,積極探索構建高效管用的監督機制。成立縣農村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全縣農村產權交易工作進行協調指導、監督管理。堅持“應進必進”,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測繪清查,建立集體“三資”動態監督數據庫,推動土地經營權、水面養殖經營權、村級小型公益性工程等10類農村產權全部進場交易,避免了產權交易暗箱操作、體外循環。強化權力運行監督制約,出臺村級權力清單30條,制定農村集體產權處置流程圖,推動小微權力規范化運行。開發“陽光村務戶戶通”系統,打造“一網三屏”全面公開模式,群眾通過網絡、電視、手機、公共電子屏隨時查看每一筆產權交易情況,真正做到讓農民明白、干部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