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文 唐雄 吉安廣播電視臺
當前對于我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而言,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對總體內容進行采集和編輯。為了滿足此項工作的實際需求,在進行工作之前需要對各項需要信息進行采集和調查,以此確保信息的質量,在結合實際需求將采集到的內容進行后期處理,或者剪輯編輯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得到符合需求形式的內容,作為最終發表信息。當前階段,在媒體融合時代的背景之下,廣播家到那時新聞采編工作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其中采編工作需要滿足時效性,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會出現各類問題,從而影響整體工作質量,其中策劃方面和采編內容是出現失誤的重災區,基于此也制約了采編工作的發展。
隨著時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媒介逐步走向了融合階段,其中傳統媒體行業在一定基礎之上發生了各類轉變,針對各行各業的實際需求作出了創新工作,并且結合了當前時代發展趨勢,每一個人員都可以成為自媒體,并且不斷進行發展,以此將個人信息內容進行傳播,正是因為此類現象,讓我國媒體的信息傳播工作遇到了各類問題,從而對行業形成了制約。由于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自媒體信息內容的傳播人員,在此過程中很難區分出各類自媒體中信息的有效性,因此信息的質量很難被保證[1]。除此之外,信息傳播的渠道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因此也讓很多人被自媒體行業所欺騙,所以在自媒體時代下,我們自身的利益很容易受到損壞,從而所造成的財產經濟損失處于不可控的狀態。
傳統的新聞傳播載體主要形式是報紙或者書刊,以上兩類新聞載體在一定基礎之上傳播較為單一,并且信息的載體也過于單調,沒有創新內容,但是信息的質量可以被保證。傳統媒體信息內容需要需求者去指定的地點進行購買,此類購買方式過于復雜。但是隨著融合媒體的發展,我國科技電子產品有了新的發展生機,在一定基礎之上不斷普及,同時很多電子產品深受人們的喜愛,所以在新聞信息載體方面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比如,傳統媒體信息需要應用報紙和書刊進行傳播,而在此媒體背景下,應用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即可獲取信息內容,其中由于各類電子產品自身發展較為良好,所以在儲存方面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其中儲存方式可以選擇移動硬盤和虛擬網盤等。因此很多高科技電子產品都可以對新聞信息內容進行保存以此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基于此在現階段當中,新聞信息不會受到任何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都可以以載體的形式出現在大眾的生活中,并且隨著載體的多元化,信息內容傳播也更加便捷快速,所以此項內容也為廣播電視新聞采編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融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與融合媒體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傳統媒體與融合媒體對比
廣播電視采編工作在一定基礎之上滿足受眾群體和自身工作的要求,并且站在此兩類工作的基礎之上對采編內容進行整合。基于此在面對新媒體參與度極高的社會中,在一定基礎之上速度和資源是取得工作標準的主要依據,但由于各種媒體共享資源的局面,整體競爭力度較強,所以為了滿足實際需求,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應該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不斷在信息多元化的時代中生存,所以此項工作在當前局勢下,有一定的挑戰性。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人們對于事物更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也調動了人們的熱情和參與度,人們在其中的角色也發生了轉換,人們自身創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基于此,廣播電視新聞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規避小失誤,并且摒棄傳統觀念,應用新的形式,主動關注國民整體動向,尤其針對民生方面,在一定基礎之上合理應用媒體的技巧和手段,對自身語言方面進行深化,以此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其成為為大眾服務的內容[3]。
在內容方面,很多新聞采編內容主要以采訪內容為主,在采訪內容的基礎之上做出剪輯,剪輯中整體效果得到了擴大或者深化,其中最容易造成的問題是對內容夸大。在此基礎之上為了讓其不顯得太過突兀,很多采編人員還要對信息內容的真偽性進行控制,以此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可信度,讓其在傳播過程中有宣傳作用。但是隨著大環境的不斷改變,很多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不容易被保證,所以此項工作尤其會受到人人參與弊端的影響。對于新聞而言,不僅要對真實性進行保證,還要保證及時性。這也是新聞更新速度過快的一個原因,新聞更新速度能夠讓群眾對其有新鮮感。但是當前,人們對于新聞的關注度較低,整體視角在娛樂新聞方面,所以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很容易受到此現象的影響,因此在趣味性上也需作出改變,以此增大改革力度。
對于新聞工作從業人員而言,采編工作一直需要技術的深化和支持,才能確保采編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在此基礎之上如何從眾多信息內容中篩選出符合實際需求的信息內容,則需采編人員自身對其進行辨別,從而達到篩選效果,以此從信息中選擇具有一定價值的內容,此過程需要高效的洞察力和敏銳的眼光。站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之下,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工作的內容和獲取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其中新聞信息的價值與自身撰寫能力為新聞采編工作的質量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是提高整體效率的依據之一。針對新聞人物的采訪工作而言,新聞工作者需要針對具體內容并結合網絡媒體優勢,對工作內容進行擴展,所以新聞報道工作現已包含了新媒體平臺的深度內容,但在此過程中采編工作依然是主體工作,所以在工作時需要盡快適應當前大環境,以此提升自身能力,并且適當轉換角色。
受眾信息在發生改變后,質量和熱點成了當前群眾的重點關注內容,所以在此過程中媒體自身的工作處于被動狀態,如果結合媒體的多元化特點,媒體可以選擇自己選擇信息內容,比如說在微博和微信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對信息內容進行刪選,從而達到一定工作要求。并且在一定基礎之上還可以對信息要求做出相應的處理和分析,以此發表觀點或者增加群眾的參與度,對新聞內容進行評論交流[4]。所以隨著載體的多元化,很多新媒體從業人員應該細致分析群眾需求和新聞內容,積極參加到工作之中,從而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感。此項內容在一定基礎之上也是在增加媒體從業人員與群眾之間的溝通交流,還能提升新聞從業人員的表達能力,從而改變傳統工作的弊端。
在媒體融合時代下,無論是互聯網,還是數字電視都是新媒體的代表內容之一,它們的發展為新聞傳播工作作出了貢獻,同時也發揮出自身的價值。隨著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很多新聞內容均會與各類媒體進行交流合作,以此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和新聞傳播的速度,讓越來越多的受眾群體了解新聞內容,但無論應用任何一種交流合作的方式,此項工作都具備良好的優勢,所以在合作的過程中聯動內容能夠讓其成為雙贏的狀態,從而達到與時俱進的標準。在此過程中全面建設信息化的平臺是實現深度合作的有效措施之一,此過程不僅創新了傳統媒體工作,還降低了新舊媒體之間的問題,以此促進我國新媒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創新工作需要站在文化和輿論的角度進行考量,以此確保新聞信息存在的意義,關注群眾的需求帶動輿論的發展,讓群眾對新聞信息內容產生興趣,并且對其進行不斷追蹤和探索,與其精神共鳴,從而抑制新聞熱度的降低。同時在新聞從業人員達到相應標準后,也需尋找新的方向,并且站在新鮮的視角之上深度挖掘信息內容,以此達到實時報道的需求,并且提升自身核心力量[5]。所以在一定基礎之上采編工作應該逐步走向深度有影響的層面,讓更多人員對新聞有所了解,以此加快新聞發展的腳步。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在融合媒體時代的背景之下,需要不斷與受眾群體達成共識,在一定基礎之上還應該提升自身能力,對此項工作進行完善,讓其有更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