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登
山東壽光市臺頭中心衛生院,山東 壽光 2627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上又被簡稱為慢阻肺,主要主要病理特征是氣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該項疾病的集中發病人群為老年人,由于患者受到年齡的影響,自身的機體免疫力較為低下,且在發病狀態下非常容易合并出現肺部感染,進而加重咳痰及咳嗽等臨床癥狀,在呼吸道會產生大量的分泌物,氣道發生重度阻塞。臨床治療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均采用常規治療措施積極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緩解氣道阻力[1-2]。鹽酸氨溴索屬于臨床常用的祛痰類藥物,其藥物療效在臨床上闡述較少。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次研究就取90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予以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法展開對比研究,闡述如下:
1.1一般資料 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借助雙盲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n=45)、觀察組(n=45)。
觀察組,男女例數分別為23例,22例,年齡范圍50~78歲,平均(63.66±4.88)歲,病程范圍1~10年,平均病程(4.58±3.32)年;對照組,男女例數分別為24例,21例,年齡范圍51~79歲,平均(64.78±5.96)歲,病程范圍1~9年,平均病程(4.88±3.25)年。本次研究中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與病程)展開分析無顯著差異,且P>0.05,可展開以下對比,且得到倫理會批準。
納入標準:所以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修改的說明與思考》中的臨床診斷標準[3];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相關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療法治療,予以患者吸氧、針對性抗生素治療,同時輔以祛痰、止咳、平喘、支氣管擴張等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鹽酸氨溴索治療,靜脈滴注,30mg鹽酸氨溴索+100ml生理鹽水,2次/d,2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咳嗽、胸悶等癥狀基本消失,胸片復查陰影灶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咳嗽、胸悶等癥狀逐漸改善,胸片復查顯示陰影灶有部分吸收;無效:治療后,患者咳嗽、胸悶等癥狀加重,胸片復查顯示陰影灶未見吸收[4]。
②CPIS評分(肺部感染評分系統)與肺功能指標:借助肺功能檢測儀測定患者的第一秒肺活量(FEV1)及最大呼氣流速(PEF),記錄治療前后的數據即可[5]。

2.1評定臨床療效 以表1所示,以對照組(80.00%)作為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95.56%)較高,P<0.05。

表1 評定臨床療效(n,%)
2.2評定CPIS評分與肺功能指標 以表2所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CPIS評分與肺功能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以對照組作為對比,觀察組患者的CPIS評分較低,肺功能指標FEV1及PEF較高,P<0.05。

表2 評定CPIS評分與肺功能指標
慢阻肺患者的機體氣道及肺部炎性反應均十分的強烈,最容易引發的并發癥即為肺部感染,臨床若不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發展成為呼吸衰竭及肺心病的可能性較大,同時也會造成人體血氣失衡,電解質發生紊亂,嚴重者會直接導致患者發生死亡[6-7]。
上述研究中,以對照組(80.00%)作為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95.56%)較高;治療后,以對照組作為對比,觀察組患者的CPIS評分較低,肺功能指標FEV1及PEF較高,P<0.05;究其原因:老年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展開治療時應該及時排出呼吸道內分泌物的,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臨床上多采用通氣、平喘以及抗感染等常規方式展開治療。鹽酸氨溴索屬于祛痰藥,自身具有一定的溶解黏痰性,可有效分解痰液中的大量粘多糖纖維,進而使得呼吸道內黏稠分泌物及時排出,發揮積極改善患者呼吸狀況的效果。同時,鹽酸氨溴索還可加快氣道黏膜表層活性物質產生,保護氣道,增強支氣管纖毛運動,進而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排痰條件。另外,該藥物刺激機體肺泡表面,促進活性物質合成、分泌,使得肺部順應性明顯。大量臨床研究表明[8],該藥物在發揮良好祛痰效果的同時可對白三烯、組織胺等炎性因子的釋放發揮良好的抑制效果, 最大程度上緩解炎性反應,積極保護患者的呼吸系統。
綜合上述研究數據,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規療法基礎上配合鹽酸氨溴索治療優勢顯著,可在易于提升臨床療效的同時改善肺功能指標,降低CPIS評分,值得臨床深究與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