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煥龍
湛江西南醫院,廣東 湛江 524500
環狀混合痔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PPH)是普通外科常見手術操作之一,術后疼痛是嚴重影響病人的手術體驗和康復進程的并發癥。為減輕疼痛,臨床醫生多采用肛周皮下點狀注射復方亞甲藍進行止痛[1],我科實施PPH術后肛周皮下扇狀注射亞甲藍利多卡因混合液的應用,獲得良好的效果,現做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符合環狀混合痔標準[2]的7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身高、病程等存在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在腰硬聯合麻醉下完成PPH,手術結束時觀察組用由1%亞甲藍2ml+2%利多卡因5ml+生理鹽水8ml組成的亞甲藍利多卡因混合液在肛門周圍扇狀注射,主要是3點、6點、9點、12點四個部位,每處注射2-3ml,肛門填塞長10cm繞有凡士林紗布的硅膠管,并固定。對照組用生理鹽水進行上述同樣的肛門周圍扇狀注射操作和肛門填塞長10cm繞有凡士林紗布的硅膠管,無菌紗布包覆蓋并固定。兩組術后均無應用鎮痛泵設備。
1.2.2觀察指標和評價方法 觀察術后首次排便各時間節點的肛門區疼痛評分情況;對滿意度評分,采用Vilallonga R[3]等設計的滿意調量表,0分表示極度不滿意,10分表示極度滿意。
應用VAS來對兩組病人疼痛進行評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將一條標好分數的10cm尺子給病人定位疼痛位置,并讀出疼痛相應的分值。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0.05判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術后VAS疼痛評分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一

表1
2.2觀察組病人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天數均比對照組短,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3觀察組病人康復進程和手術體驗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術后2組康復進程和手術體驗的滿意度評分比較
環狀混合痔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常見手術方式是PPH,術后疼痛影響恢復。齒狀線以下主要由肛門神經、會陰神經和肛尾神經支配,對疼痛異常敏感,稱為有痛區[4]。手術區域的血液、淋巴循環障礙引發肛周水腫,導致長時間疼痛[5]。
有研究認為過高濃度亞甲藍會引起局部皮膚壞死,一次用量控制在30mg以內[6]。倪之虹[7]等研究不同濃度亞甲蘭用于痔瘡術后鎮痛效果后推薦使用1%亞甲藍。所以建議在術中使用保持藥效的低濃度亞甲藍利多卡因混合液在肛周皮下注射,有效避免不良反應[8]。本研究使用1%亞甲藍2ml+2%利多卡因5ml+生理鹽水8ml組成的亞甲藍利多卡因混合液,控制在保持藥效的低濃度范圍。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快速康復外科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熊玲[9]等人研究得出亞甲藍聯合利多卡因肛周注射可有效控制混合痔術后肛門疼痛,避免出現術后糞嵌塞。
綜上所述,PPH術后肛周扇狀注射亞甲藍利多卡因混合液除了有效緩解病人術后疼痛外,還有加快術后康復進程和改善手術體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