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章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大田莊鄉衛生院,山東 臨沂 273403
輸尿管結石泌尿系統的多發病,結石堵塞輸尿管會為患者帶來強烈的絞痛,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因患者發病部位隱匿,以往主要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但這種方式治療不夠確切,治療后一些患者仍有結石殘留。近年來,輸尿管鏡技術快速發展,并開始應用到臨床中,借助輸尿管鏡能夠直達患處,更加確切地進行碎石,提高治療效果[2]。基于此,為進一步明確此種技術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就選取近年來收治的62例輸尿管結石合并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分成采用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的觀察組,與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的對照組,各31例,比較各組臨床療效,現具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9年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輸尿管結石合并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分成采用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的觀察組(n=31),與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的對照組(n=31)。其中觀察組男性16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在21~69歲,平均(41.24±2.06)歲。結石部位:輸尿管上段7例,中段11例,下段13例。結石直徑0.6~1.5cm,平均(0.82±0.21)cm。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在22~69歲,平均(41.54±2.18)歲。結石部位:輸尿管上段8例,中段11例,下段12例。結石直徑0.6-1.6cm,平均(0.81±0.19)c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差異,可以比較,p>0.05,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通過體外沖擊波進行碎石治療,碎石的次數設置為2400~2700次,時間約為30分鐘,平均每分鐘80~90次。上段輸尿管結石采用仰臥位進行碎石。下段以及受臟器遮擋的部分患者以俯臥位進行碎石。碎石后配合口服碎石藥物以及大量飲水(3000~5000mL)來幫助排石。兩周后復查,根據復查結果考慮是否再次進行治療,或換為輸尿管鏡治療。
觀察組采用借助輸尿管鏡的碎石治療,患者采用硬膜外麻也可用腰麻的方式進行麻醉,準備好所需器械,麻醉生效后將輸尿管鏡以及碎石機通過尿道置入,在輸尿管鏡的引導下探到結石所在部位,觀察結石的體積及形態,如果是直徑不足0.5cm的結石可直接取出,如果大于0.5cm就需要先擊碎再取出,以鈥激光碎石,功率設置為15~30w,拼了為10~20Hz,按這一參數把結石擊碎,將碎片取出,后留置導尿管以及雙J管。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觀察是否存在輸尿管的血管及黏膜水腫等癥狀,如有異常需準備好相關設備進行及時處理。
1.3觀察指標[3]比較兩組方案的治療效果,與疼痛緩解情況。 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這幾個療效等級。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結石基本排凈,疼痛癥狀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結石部分排出,但仍有殘留,疼痛癥狀較治療前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的結石及疼痛癥狀均未有改善,甚至進一步惡化。總有效率為(顯效+有效)/總例×100%。
疼痛癥狀采用VAS評分進行評估,分數從0~10分,0分為沒有痛感,10分為劇烈難以忍受的疼痛。分數越高表明疼痛癥狀越嚴重。

2.1臨床療效 采用輸尿管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7.42%,P<0.05,具體見下表。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2.2疼痛緩解情況 觀察組治療后的疼痛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VAS評分比較
輸尿管結石能夠引發感染、絞痛等癥狀,不僅會帶來劇烈的痛感,還會影響腎功能。通常,對于體積較小的結石,可通過尿液排出,但直徑超過0.5mm的結石就需要借助碎石治療才能將結石排出[4]。以往主要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但患者的一些結石部位較為隱匿,可能被其它器官所遮擋,就會影響治療效果,導致治療后一些患者仍有結石殘留[5]。近年來,輸尿管鏡技術快速發展,這種技術對患者的創傷小、恢復快,通過輸尿管鏡能夠直達患處,觀察結石的具體情況,更加確切地進行碎石,提高治療效果。基于此,為進一步明確此種技術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就選取近年來收治的62例輸尿管結石合并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分成采用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的觀察組,與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的對照組,開展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輸尿管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7.42%,P<0.05。此外觀察組治療后的疼痛VAS評分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采用輸尿管鏡碎石術能夠提升輸尿管結石的治療效果,緩解疼痛,值得在輸尿管結石并絞痛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