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東進 張愛平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人民醫院,云南 普洱 665000
貧血作為臨床最為常見的血液疾病,主要表現為循環血液內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及血細胞比容(HCT)等指標的降低,其發病原因大多與缺鐵、機體內紅細胞的生成減少、造血功能障礙、溶血以及失血等因素有關,常伴有頭昏、耳鳴、失眠以及面色蒼白等癥狀出現[1]。據相關研究發現,鐵蛋白、維生素B12、葉酸以及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缺乏是引起貧血的重要因素[2],在此,本文對以上指標的檢測在貧血患者中的臨床意義進行分析與探討,現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確診的90例貧血患者與90例健康者,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及年齡等信息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檢測方法 采集受檢者空腹靜脈血5ml,離心后(4000 r/min、10min),取上清液,通過免疫分析儀及紅細胞生成素試劑,采用酶化學發光法對其紅細胞生成素水平進行檢測;同時,通過免疫分析儀及鐵蛋白檢測試劑盒,采用酶化學發光法對其鐵蛋白指標進行檢測;通過免疫分析儀及葉酸、維生素B12試劑盒,采用酶化學發光法對葉酸及維生素 B12水平進行檢測。
T淋巴細胞檢測:3 組患者均抽取晨空腹肘靜脈5 ml,利用FACSCantoⅡ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檢測T淋巴細胞CD3+、CD4+、CD8+水平,并計算CD4+/CD8+比值。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受檢者的檢測結果包括鐵蛋白、維生素B12、葉酸以及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2)對比兩組受檢者的T淋巴細胞水平:采集受檢者空腹靜脈血5ml,采用流式細胞儀對其T淋巴細胞CD3+、CD4+、CD8+水平進行檢測,并計算其CD4+/CD8+比值。
1.4統計學分析

2.1兩組受檢者的檢測結果對比 貧血組患者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明顯高于健康組受檢者(P<0.05),而鐵蛋白、維生素B12以及葉酸水平則明顯低于健康組受檢者(P<0.05)。

表1 兩組受檢者的檢測結果對比
2.2兩組受檢者的T淋巴細胞水平對比 貧血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受檢者(P<0.05),而CD8+水平則明顯高于健康受檢者(P<0.05)。
缺鐵性貧血是貧血疾病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可增加機體對鐵的需求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機體對鐵的吸收與利用作用,從而導致血紅蛋白的合成受阻,引起貧血的出現[3]。
維生素B12在甲基轉換及葉酸代謝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機理作用,一旦缺乏,將對其DNA的合成造成較大影響,大大阻礙了紅細胞的成熟,易引起紅細胞性缺血等情況的出現。而葉酸作為細胞DNA合成的重要輔酶之一,其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DNA損傷的修復機制,一旦缺乏,將對機體紅細胞的成熟造成一定的阻礙,從而導致惡性貧血等情況的發生。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貧血組患者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明顯高于健康組受檢者(P<0.05),而鐵蛋白、維生素B12以及葉酸水平則明顯低于健康組受檢者(P<0.05)。由此可見,貧血患者與健康者在促紅細胞生成素、鐵蛋白、維生素B12以及葉酸等指標的檢測結果中存在顯著的差異,這是由于貧血可導致機體出現紅細胞生成及鐵代謝障礙,從而引起以上血清指標的異常,對此,臨床可將其應用到貧血疾病的臨床診斷中。而在免疫指標檢測中發現,貧血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受檢者(P<0.05),而CD8+水平則明顯高于健康受檢者(P<0.05),這與貧血患者體內維生素水平降低而導致的細胞免疫紊亂等原因存在密切的關聯,由此提示,以上血清指標的檢測對其免疫功能也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鐵蛋白、維生素B12、葉酸以及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檢測在貧血患者的臨床診斷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