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羽
長春市兒童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先天性心臟病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發育時因受一些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心臟發育異?;蛲V拱l育的情況,先天性心臟病屬于心血管畸形疾病,在小兒心臟病中占據較高的發病率,有數據顯示,發病率約為8%,其臨床死亡率較高[1]。臨床上檢查小兒是否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方法較多,有心導管法、心血管造影法等,其中超聲心動圖具有直觀性、無創性和經濟實惠性等顯著優勢,且其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臨床應用較為廣泛。我院為研究超聲心動圖篩查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價值,對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1月期間經手術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的226例患兒為臨床研究,現將我院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1月期間經手術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的226例患兒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144例,女性患兒82例,最小年齡2天,最大年齡為6歲,<1周的患兒34例、<1個月的患兒17例、<6個月的患兒31例、<1歲的患兒41例、1~6歲的患兒103例。
1.2臨床表現 通過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臨床觀察后發現,其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第一患兒經常感冒,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現象,較易患肺炎類疾病。第二患兒生長發育差,存在消瘦和多汗的癥狀。第三較小的患兒吃奶時吸吮無力、喂養困難,或發生拒食、嗆咳,呼吸急促等方面的狀況。第四患兒易疲乏、普遍體力差。第五患兒的口唇、指甲易青紫或因在哭鬧或活動后青紫嚴重。第五患兒在發病聽診時發現心臟有雜音[2]。
1.3檢查方法 選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使用心臟探頭,在患兒安靜狀態下取其仰臥位或左側臥位,對不能配合的患兒可在檢查前給予水合氯醛(5ml/kg),采用口服方式,待患兒鎮靜后再安排檢查。常規掃查患兒的胸骨旁、心尖部、劍突下,必要時增加至胸骨上窩四個區域。探查切面包括:患兒的左室長軸、大動脈短軸、四腔心[3]。對標準切面探查不理想或者是病變復查的患兒宜采用多切面,多角度探查,對復雜畸形者需按心臟三級順序進行分段法檢查。所有患兒均為經驗豐富的超聲科診斷醫生進行臨床操作,并給出綜合的臨床診斷。

226例患兒的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顯示,參與研究的226例患兒中,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與手術診斷相符的患兒為202例,診斷符合率為89.4%。

表1 超聲與手術檢查結果對照
為有效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進行臨床診斷,需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檢查,以往多使用X線或常規CT進行臨床診斷,雖獲得一定的診斷數據,但X線會產生較大的輻射,對小兒造成輻射傷害;常規CT較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干擾,無法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5]。隨著檢驗技術的發展,超聲心動圖被廣泛應用到臨床檢查中。超聲心動圖是按照超聲測距原理將形成的脈沖超聲波透過機體的胸壁、軟組織對機體的各心壁、心室及瓣膜結構進行的周期性掃描,掃描后在顯示器上顯示各結構的活動和時間的關系,并以曲線的形式展現出來,通過記錄儀來記錄這些曲線,采用超聲心動圖對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檢測,檢驗后發現,超聲心動圖顯示了如下的結果第一超聲心動圖可對小兒的心臟四腔、大動脈短軸、胸骨、劍突等部位進行動態的切面監測,醫生可通過檢測結果了解小兒的心房、心室、房室間隔、房室瓣膜的連接狀態,從而清晰的了解患兒的心臟內各部位結構。第二超聲心動圖可以顯示單位時間內患兒的血流頻譜信號,這為醫生監測小兒血管系統病變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提高了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診斷的準確率。第三超聲心動圖清晰的呈現患兒的心臟結構,血液分流、反流以及各瓣口情況,這為醫生疾病判斷提供了數據支撐。第四超聲心動圖具有無創性,避免輻射對小兒的不良影響,有效的避免小兒集體骨骼與機體內氣體受輻射的不良影響,并且有效的提升了結果的準確性。第五超聲心動圖能擴大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查范圍,有效的避免漏診與誤診的發生。但需注意的是盡管超聲心動圖具有上述顯著的優勢特征,但對哭鬧或不配合的小兒來說,需要在檢查前采取鎮定措施,特別是對于1~3歲的患兒來說,需為其使用鎮靜藥物,從而確保檢查的順利進行[6]。
隨著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的上升,社會對先天性心臟病的關注程度隨之增加。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嚴重危患兒存活與生存質量的疾患,也是導致小兒死亡的直接原因。臨床提倡早發現、早治療,這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和降低病死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先天性心臟病病種復雜,臨床上分成三大類,即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以及無分流型。臨床實踐證實,超聲心動圖能夠有效的診斷多數的先心病,對單純的先心病診斷符合率達99%,對復雜的小兒先心病的診斷符合率達79.4%。我院的研究資料顯示,226例患兒的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與術中診斷的符合率達89.4%,診斷率較高,臨床效果理想。綜上所述,將超聲心動圖應用于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診斷中,其能夠準確的診斷各種類型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為臨床介入和手術治療提供了可靠的參考,值得臨床上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